APP下载

基于第四方物流的港口供应链优化

2013-11-30赵广华

中国流通经济 2013年12期
关键词:运作港口供应链

赵广华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国现有规模较大的沿海港口150余个,是国际和地区贸易重要的中转站,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贸易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完善综合运输网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五个港口群进行重点扶植,促进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十大港口排名中,我国占七席。但是,经济全球化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发展,对港口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港口在全球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发生变化,国际港口正步入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大战略转型期,现有港口供应链管理整合资源的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先进港口发展中多链协调,广泛整合,提供差异化、精益化、敏捷化、柔性化服务的需要,如何寻求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对我国现有港口供应链进行优化,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以下简称4PL)对现有港口供应链优化问题进行探讨。

一、相关研究综述

自奥利弗(Olive)、韦伯(Webbe)1982 年首次使用供应链管理概念后,[1]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港口供应链也成为当今国际上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一个热点,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顿沃伊等(Dong Wan Yi,Song Hie Kim&Nak Hyun Kim)提出了一个港口供应链动态行为建模方法,进而对所提出的相关港口供应链进行战略与运作策略上的评估,对全球港口供应链系统运作进行仿真,并由此提出了在缓和供应链不确定性方面最有效的战略与运作策略。[2]特瓦里等(Tea won Lee & Nam-kyu Park)将供应链建模方法和分析框架应用到港口供应链中,利用量化方法建立供应链网络模型,在提出相关发展战略基础上对供应链绩效进行了评估。[3]罗斯·罗宾森(Ross Robinson)提出,随着港口参与的供应链业务的快速发展,港口企业现有的功能已经远远不够了,必须将港口看成价值链的一部分,港口在将价值传递给发货人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同时,也为自身与所在供应链创造价值,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都应当将港口作为价值驱动链中的成分。[4]裴吉(Peggy.D.Lee)解释了社会网络理论在港口供应链协调方面的应用,他采用三个港口供应链来阐述港口供应链是社会网络,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网络协调性与内聚性水平的影响,证明内聚性与协调性程度高的供应链其运作绩效也高。[5]顿沃克松、霍迪斯·帕纳依蒂斯(Dong wook Song&Photis M.Panayides)等利用六个参数来解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港口一体化程度的变量,包括信息技术的采用、与航运业的关系、增值服务、与内陆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与内陆承运人的关系以及渠道一体化的实践与绩效。[6]

国内有关港口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1世纪初。主要成果有:封学军分析了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环境,提出了港口协同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的纵向协作一体化,发展并完善港口第三方物流服务;二是港口群的横向协作与协同发展。[7]孙凤山通过分选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指出港口企业应该通过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完成物流作业流程的重组,消除不增加价值的过程和时间,提高供应链成员的互利性、港口物流的准时性、敏捷性以及客户满意度。[8]雄彪、张富泉通过分析港口企业在物流供应链上的地位、作用以及现状,找出了其在供应链发展中的瓶颈,提出了提高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9]王玖河以整体最优为出发点,在三个目标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港口企业的集成供应链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将影响港口效率和通过量的众多因素考虑在内,计算出各个节点的通过量以达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10]阳明明分析了港口供应链的特点,介绍了我国香港的港口供应链运作模式,对提升珠江三角洲港口竞争力提出了四点建议。[11]杨霞芳、黄君萍分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综合模式,提出了以供应链思想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路。[12]俞宏生提出了港口服务型供应链的概念,并从供应链网络结构、供应链核心企业、港口供应链服务模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港口物流效率的重点。[13]李宁提出了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体系模型图以及新模式适用的条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还有港口供应链模式发展的趋势。[14]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将4PL运用于现代港口供应链发展的研究,但成果较少。主要包括:张佳提出了港口物流中第四方物流的虚拟型(根据市场机会,利用不同的合适的合作伙伴完成不同的供应链运作,事毕即散)、联盟型(建立较为长期和稳定的战略联盟)两种运作模式。[15]梁世贞提出,基于第四方物流理念的现代港口物流发展模式为,加强港口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平台建设,利用4PL对港口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选择,形成动态联盟,协调好利益机制与绩效评价等。显然,这方面的研究还偏重于宏观和定性分析。[16]

总体来看,国外研究者关于港口供应链的研究比较深入,从简单模型到复杂模型,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确定型到随机型,从战略到策略,都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港口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偏重于从港口企业单链供应链的微观角度进行研究,港口供应链整体构建、优化以及多链协调方面的研究较少。

二、港口供应链的内涵与结构

港口供应链是指,以港口集成物流服务企业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系统集成化与协同化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赢为目的,由上下游相关企业和机构所形成的紧密合作的服务型社会网链结构。

港口供应链合作成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港口供应链核心企业。港口供应链核心企业由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供应链成员担任,往往是实力较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大型港航公司)以及经验丰富的供应链咨询公司等。这些企业掌握众多箱源,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丰富的供应链经营经验,在港口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2)港海物流企业。这类相关物流企业包括港口和腹地的仓储、装卸、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商,港口与船公司的服务对象都是货主,港口与船公司联合投资码头建设,已经成为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它们之间的合作是港口发展优质服务的必然路径,可构成四通八达的集疏运网络,对于提升枢纽港经营能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3)其他运输方式提供者。除水运之外,港口主要的运输方式还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由于当前大部分集装箱运输都提供门到门服务,使得海上、铁路及公路运输将港口、内陆集装箱货运站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综合运输网络。对港口来说,凝聚与辐射功能的实现依赖于集疏运能力的大小,集疏运条件会直接影响港口功能的发挥,是港口确保供应链畅通的重要条件。因此,港口应加强与各运输方式经营者的合作。(4)口岸机构。顺畅的贸易渠道和信息渠道对港口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货物通关效率对整个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港口企业应与海关、自贸区、保税区等口岸管理单位通力合作,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5)内陆节点单位。内陆节点单位包括港口腹地的采购商、无水港管理机构、货主、咨询机构等。港口与内陆节点单位进行合作,让其充当港口在内陆的代理者,可扩大港口服务范围。腹地或港口有物流需求的客户作为委托者向港口物流核心企业提出服务需求,核心物流企业整合各类港航物流服务商(仓储、包装、装卸、转运、加工配送、海陆空运输服务商等企业),完成客户委托的港海物流任务。港口供应链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与传统港口物流服务相比,港口供应链具有明显优势,它以港口核心物流企业为供应链核心,联合腹地节点单位和力量,对从原材料到目的地客户的每个过程进行统筹管理,以整条链的力量赢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港海信息技术共享有利于企业集中核心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二是具有专业化水平和相应的物流网络,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三是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几乎没有一个港口能独立完成全部物流服务。所以,为拓展服务内容,港口需要与其他众多相关物流企业进行联合,走协同经营的道路。

当然,港口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般港口供应链通过与自己存在密切关系的外包商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关注的主要是物流交易双方资源的优化与配置、降低成本、加速资本周转、提升企业形象等问题,缺乏跨越多条供应链运作所需的战略性专业技术,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仅限于物流领域,集成化、柔性化、敏捷化的高端服务能力有限,无法适应现代先进港口的需求。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来整合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

三、我国港口供应链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图1 一般港口供应链结构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非常重视航运及港口产业建设,使沿海港口及城市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国沿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基本适应、布局合理、分工和功能较为明确的包括五大港口群和20个主枢纽港的港口体系,并围绕五大港口群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产业圈,但与国外先进港口相比,除我国香港外,我国沿海港口供应链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港口供应链服务功能尚未实现多样化,且附加值低,有待提升。我国沿海港口的航运服务主要是货代、船代等附加值较低的部分,先进港口供应链管理模式运用不足,高层次相关服务如供应链集成方案设计、航运融资、海上保险、信息咨询、公证公估、海损理赔、航运人才培训等配套增值服务较为缺乏。

二是港口集疏运网络与发达港口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发达国家2006年集装箱铁路运输占全国铁路货运量的比重为30%~50%,而我国仅为2.6%;发达国家海铁联运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达20%~40%,而我国仅为1.5%左右。疏港铁路通过能力不足,公路和内河航道不能满足需求,深水航道、大型码头不足,已经无法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除传统的水水中转、货运代理等基本功能外,还要重点强化水陆中转、通信信息、现代综合物流、城市商贸会展旅游、临港工业开发等功能。

三是港口供应链技术系统有待提升。目前,我国大部分港口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和网络管理,通过计算机采集并录入数据、自动处理并生成有效信息、打印信息、网络传输信息等,然而大部分港口还停留于信息处理阶段,尚未上升到港口供应链智能化阶段。由于港口中各业务机构分属多个部门管辖,各机构之间信息闭塞,实现港口和部门间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较为困难,难以满足客户特别是国际高端客户的需求。

四是港口供应链资源整合与决策能力不高。

整合资源、实现港口各相关部门运作的一体化是现代港口发展的关键。港口规划与建设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主要表现为港口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码头布点过密,腹地交叉、重叠且功能雷同,已有港口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港口岸线使用不合理,深水浅用,优线劣用,岸线资源浪费大;港口结构不尽合理,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堆场、仓储、运输不协调,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化程度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影响多式联运的规模与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利用先进供应链模式,对传统港口供应链进行优化,以适应先进港口发展的需要。

四、第四方物流优化港口供应链的内在机理

美国学者约翰·盖特纳指出,随着组织从内协向以4PL为基础的外协发展,供应链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继3PL被业界普遍实行后,4PL已经成为解决现代供应链挑战、提供最大化利益的突破点。[17]4PL作为最优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集成商,有着杰出的资源整合能力与丰富的供应链运作经验,4PL之所以能够为港口供应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由其系统优化和有效协同的内在优势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

1.4PL为客户提供整体供应链服务。4PL公司以其知识、智力、信息、经验为资本,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供应链系统咨询服务,它依靠业内实力雄厚的3PL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及其他种类的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精益运作,降低成本,取得区别于传统外包业务的真正资产增值。

2.4PL整合协调能力更强,服务质量更高。当今经济形势下,货主、托运人越来越追求供应链的全球一体化,以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跨国公司也要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从而必须更多地依赖物流外包,基于此,它们不只是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外协,而且在战略层面上也要借助外界智囊的力量,以期得到更快、更好、更廉的物流服务。4PL一方面与客户协调,与客户共同管理资源,计划并控制生产,设计全程物流方案,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固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与各分包商协调,组织完成实际物流活动,发挥中间协调的作用。因此,4PL提供的是一种全面的港口供应链解决方案,与传统供应链外协相比,4PL发展方案综合3PL技术服务和业务管理等,可为客户提供跨功能的作业一体化的广阔运作自治空间以及最接近要求、最完善的服务。

3.4PL为港航企业提供协同性物流。现如今,先进的港航企业不仅与同产业的其他企业竞争,而且与流通渠道中相连接的不同产业领域的交易对手存在程度不同的矛盾,也就是说,围绕企业自身物流系统优势建立的过程,物流系统管理中的权力博弈正在广泛展开。4PL提倡跨越流通渠道中企业间的对立,实施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供应链新体系,通过这种合作型联盟体系来实现之前不可能达到的供应链效率,所创造的成果由各参与企业共同分享,使流通渠道上的企业物流由原来的对立走向协同经营与共生,这种共生型供应链体制就是企业间在商品流转过程中通过所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加强相互合作,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不仅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有效客户反应(ECR)、快速反应(QR)、仓库管理系统(WMS)等4PL应用较为成熟的物流管理技术,而且借助供应链高度整合管理的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PFR)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推动供应链管理飞速发展。

通过以上对4PL优势的分析,发现4PL发展与港口供应链发展具有较高的契合性。首先,从港口物流功能看,港口供应链强调自身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互动,而4PL正是供应链集成与管理、现代供应链信息化的专家,必将对港口融入供应链以及通过供应链提升服务水平产生强大的助力;其次,从对港口供应链经济功能的要求看,经济腹地辐射能力的强化、港口供应链枢纽基地的形成,都要求操控者对国内外经济和市场具有足够的洞察力,并对机会和前景的形成与发展有足够的敏感性,而4PL在供应链运营及咨询业务中形成了这方面的优势,必将极大地推动港口供应链增值功能的实现;其三,港口供应链的发展会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这是对港口创新能力的一种检验,4PL在提供不同供应链解决方案过程中所形成的创新优势,可将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同生产环节的制造技术、营销策划技术等集成于港口供应链发展过程,以应对多变的技术市场和需求市场,推动港口供应链不断创新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第四方物流对港口供应链的优化

1.4PL对港口供应链联盟的整合与拓展。4PL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对供应链资源整合的战略性与整体性方面。而基于系统价值理论,实现4PL整合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如何对某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对应的供应链资源进行系统化集成。这些资源包括系统所属各能力提供商的成员。4PL为实现港口供应链系统的价值增值,必须在资源整合策略引导下,一方面对供应链各参与协作个体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硬环境因素运作水平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对协作个体的管理方式、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软环境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与变革,从而使生产服务活动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衔接顺畅,降低各主要因素运作成本,提升运作效率,同时也促使各成员的管理方式、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软环境因素运作水平得到提高。与一般港口供应链相比,基于4PL的港口供应链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基于4PL的港口供应链的成员范围更广,不仅包括本港口的3PL服务商,也包括一些素质较高的中介服务商,如法律、仲裁、保险、金融、财税、咨询、报关、货代等,还包括一些信息技术服务商和航运设备维修企业。更为重要的是,4PL的整合范围在空间上也从本港口扩展到了与之联盟的其他能力的服务商。在4PL信息集成基础上,采取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它以市场机会为诱因,能快速重构资源互补、职能各异的港口动态服务联盟,根据客户要求为其提供价值最大化的最优服务,同时实现港口供应链总利润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一般港口供应链大多只强调服务链,其成员只包括港口3PL、信息技术等服务商,不包括制造业企业。随着港口中临港工业比例的不断增加,4PL的成员或客户也开始包括不同行业的制造业企业。

图2 基于第四方物流的港口供应链示意图

2.4PL模式下港口供应链运作流程的优化。港口供应链的运作是以顾客需求为起点的,供应链服务能否充分满足顾客需求,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准确把握顾客需求的能力;二是上游供应链网络供应的质量。4PL主导下的供应链集成管理能有效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首先,供应链上游企业包括港口或腹地的原材料生产、部件加工或采购等企业,是供应链运作的输入和基础。供应链采购与供应工作从属于核心企业及下游客户的生产和消耗计划,并最终从属于顾客的需求。在4PL参与供应链集成管理之前,上游供应网络对顾客需求与下游节点的生产和消耗计划了解不够甚至滞后,往往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浪费。4PL强大的信息平台能对供应链上的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和监控,具备准确理解和把握顾客需求的能力;4PL协调上游供应网络的原材料生产和采购,利用实时监控技术,运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准确了解和监控节点企业的生产和消费计划,从而指导和优化供应链采购与供应工作,保证供应链输入质量。其次,供应链的整体运作都在4PL的整体把握中,为4PL协调供应链生产与服务能力提供了可能与便利,它可以综合协调利用3PL等功能服务商,有效解决不同供应链交叉的问题,能根据顾客需求连续、即时调整供应链上游成员供货量,来实施跨行业、跨港口的供应链集成方案。用港口供应链整体资源或多链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形成一个具有多维特征的并行运作流程,实现虚拟空间并行运作与实体空间并行运作的有机结合。在二维并行运作流程下,港口物流服务起始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虚拟空间的并行运作形成一体化物流服务方案。而实体空间并行运作流程的本质在于,改变传统运作中的资源配置与功能配置模式,通过有效组建集成任务模块实现相应流程功能配置的最优化,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港口物流供应链的柔性化运作,提高港口物流运作效率,改善港口物流服务水平,提高港口物流功能可靠性。

3.4PL提升港口供应链的智能性。智能物流是第四代港口的重要特点,是一种面向服务、高效智能与集成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智能物流运作既包括供应链管理、专业化分工、虚拟物流等管理技术,也包括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其功能主要是信息服务、客户服务、资源管理、交易过程管理、协同管理、决策分析、政务管理、系统管理等。基于第四方物流的港口智能物流运作模式的资源包括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可视化物流过程管理网络、智能化配送中心、数据分析应用中心、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外部资源等方面。其中,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是智能物流的基础性资源,主要为智能物流运营过程中的物流服务与需求信息发布、物流集成方案制定、物流执行过程查询等提供资源服务,主要包括货物资源、运输资源、订单资源、仓储资源、设备资源以及4PL平台所需的信息资源库;可视化物流过程管理网络主要为物流服务交易流程和控制提供资源服务,主要是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RFID)、传感等技术,通过数据中心对物流过程进行实时车辆定位、运输物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等可视化管理;智能化配送中心主要为物流执行过程提供资源服务,应用智能交通系统(ITS)以及传感、射频识别、声、光、移动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完成配载计划、运输路线与车辆调度决策,通过智能配送对车源、货源进行有效重组,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定额能力,减少空载率与不满载时间,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提高物流企业自身效率与管理水平;数据分析应用中心主要为智能物流提供决策资源,是物联网时代智能化的重要特征,它将采集的信息经过复杂的深加工,再反馈到系统的各个部分,作出协调、优化的应对措施,此外数据分析应用中心还可完成微观物流信息预测与宏观物流统计分析,通过建立物流业务数学模型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为港口物流行业管理与决策服务,提升物流预测与决策的准确性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可在预测、规划、方案评估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技术资源主要为智能物流提供技术方面的资源服务,主要包括移动网格定位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物流运营技术、智能终端、云计算及信息管理技术等;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人才,所需要的各类港航人才既可以分布在各成员企业中,也可以是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行业企业的人才;最后,智能物流运行模式的资源还包括一些外部资源,它主要是为智能物流提供增值业务服务的组织或系统,包括电信、海关、银行、智能交通系统、政府、行业协会等,通过政策强制、授权、合作、联盟、共享等方式与智能物流进行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4.4PL促进港口供应链的绿色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环境负责制造”研究项目组于1996年最早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实现环境友好目标而在供应链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环节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以及所形成的合作关系等。[18]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将绿色供应链理论运用于国内港口供应链运作。笔者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港口供应链绿色化的含义是,以资源循环理论与先进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包装、运输配送、消费和逆物流等各环节,保护环境,节能降耗,从而实现港口经营效益提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三维目标。一般港口供应链主导成员整合资源的能力与范围有限,无力实现港口供应链运作的绿色化,而4PL依靠较强的资源整合力量和较为先进的低碳技术,致力于供应链组织重组和产品再设计,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循环与多重利用,进一步提升港口供应链绿色增值能力。4PL实施港口供应链绿色化管理的基础性流程与基本功能如图3所示。

图3 4PL港口供应链绿色化管理基本模式示意图

4PL推进港口供应链绿色化的主要内容包括:(1)绿色设计:基于环保目的的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环境设计、回收循环利用设计等,是港口供应链绿色化管理的关键。(2)绿色采购:优先选用可回收再生、低消耗、无污染的原材料及零部件。(3)绿色制造:实现清洁生产,使产品和包装做到“3R1D”(这里的“3R1D”系减量化(Reduce)、回收重用(Reuse)、循环再生(Recycle)和可降解(Degradable)等几个词语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4)绿色仓储、运输和配送:设计大规模客户需求量无限制的车辆路线问题(VRPFD)的局部车辆协作策略,进行共同配送,减少运输驾次;优化仓储管理,实施多式联运,提高物流设备使用效率;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完善交通设施。(5)构建逆向物流管理体系:4PL利用自身多行业共同服务连接者的身份,能将逆向物流纳入港口供应链管理计划,能根据产品及零部件的材料结构、回收处理成本及回收价值确定最佳回收处理方案,在实施正向物流的同时完成逆向物流。通过有效整合多家企业的逆向物流需求,进行逆向物流各环节(废弃物处理、退换货、回收再制造等)的活动,形成规模效益,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港口供应链逆向物流效率。

六、结语

现代先进港口的本质在于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港口供应链构建与优化是港口发展极其重要的战略取向。港口供应链是指,以港口集成物流服务企业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系统集成化与协同化为指导思想,建立一种紧密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畅顺流动,达成共赢目的的动态网链结构。港口供应链合作成员主要指港海物流企业,既包括港口和腹地的仓储、装卸、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企业,也包括其他运输方式提供者,如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3PL服务商。港口与物流链上其他相关物流企业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口岸单位和充当港口内陆代理人的内陆节点,与传统港口物流服务相比,港口供应链具有明显优势,它以港口核心企业为供应链核心平台,由港口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的供货商及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形成联合力量,对从原材料到目的地客户的每个过程进行统筹管理,以整条链的力量赢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般港口供应链集成化、柔性化、敏捷化服务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开拓国际市场的策划、金融、保险、快速通关等高端服务方面能力不足,因而不能完全适应第四代港口的需求。4PL具有杰出的资源整合能力、丰富的供应链运作经验以及系统优化和有效协同的内在优势,可为港航企业提供多链协同的物流配送,能对港口融入供应链以及通过供应链提升服务水平产生强大助力,从而为港口供应链发展提供高端服务支撑,推动港口供应链增值功能实现。

第四方物流对港口供应链的优化作用:一是对港口供应链联盟整合资源范围的拓展,成员分布在多个行业、多个港口。二是对港口供应链运作流程的优化。这需要有效解决供应链集成管理两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即一方面借助强大的信息平台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综合协调3PL等功能服务商,按照顾客需求构建具有多维特征的并行运作流程,实施跨行业、跨港口的供应链集成方案,为客户提供最优化服务。三是提升港口供应链的智能性。第四方物流通过信息平台、可视化物流过程管理网络、智能化配送中心、数据分析应用中心、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外部资源等,为港口智能物流提供增值业务服务,通过政策扶植、授权、合作、联盟、共享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四是促进港口供应链的绿色化发展。4PL依据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较为先进的低碳技术,致力于港口供应链全程的低碳设计,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循环与多重利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基于环保要求进行产品结构设计、绿色采购,优先选用可回收再生、低消耗、无污染的原材料及零部件,实现清洁生产,实施绿色仓储、运输、配送以及构建逆向物流管理体系等,从而实现港口快速发展与环境和谐的完美统一。

[1]Oliver R.K.,Webber M.D..SupplyChain Management:Logistics Catchesup with Strategy[M].London:Chapmanand Hall,1982:116-120.

[2]Dong Won Yi,Soung Hie Kim,Nak Hyun Kim.Combined Modeling with Multi-Agent Systems and Simulation:Its Application to Harb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Proceedings ofthe 35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2(7):131-137.

[3]Tae-woo Lee,Nam-kyu Park,Dong-won Lee.A simulation Study for the Logistics Planning of A Container Terminal in view of SCM[J].Maritime Policy&Management,2002(3):243-254.

[4]Ross Robinson.Ports as Elementsin Value-Driven Chain Systems:the New Paradigm[J].Maritime Policy&Management,2002(21):73-79.

[5]Dong-wook Song,Photis M.Panayides.Global Supply Chain and Port/Terminal:Integr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Shipping and Port Management,2007(11):62-69.

[6]Peggy D.Lee.Port Supply Chainsas Social Networks[J].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2006(9):104-108.

[7]封学军.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及协同发展策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3):38-41.

[8]孙凤山.现代物流供应链中构建港口企业战略伙伴关系的刍议[J].集装箱化,2004(1):21-22.

[9]熊彪,张富泉.浅析港口企业在供应链上的核心竞争力[J].港口装卸,2005(3):33-35.

[10]王玖河,夏炎.港口企业集成供应链模型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7(3):148-153.

[11]阳明明.我国香港的港口服务型供应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10):56-58.

[12]杨霞芳,黄君萍.以供应链思想发展港口物流[J].交通企业管理,2007(3):52-53.

[13]俞宏生.构建港口服务供应链提高港口物流效率[J].港口科技,2008(5):1-3.

[14]李宁.我国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模式探讨[J].才智,2008(8):142-143.

[15]张佳.港口物流中的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9):45.

[16]梁世贞.基于第四方物流的现代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2(9):96-99.

[17]John Gattorna.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M].Gower Pub Co,1998:95-112.

[18]Handfield R.B..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Furniture Industry[C].http://Proceedings of Annual Meetin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FL Orlando,1996:1295-1297.

猜你喜欢

运作港口供应链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港口上的笑脸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惠东港口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