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附注射液对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阳虚证候的改善作用

2013-11-30秦丹梅李成银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6期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白蛋白

秦丹梅 李成银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

非霍奇金淋巴瘤晚期患者大多数曾多次行化疗或行放疗,体质很差。笔者近年对此类患者予参附注射液,在改善乏力畏寒症状方面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法

1.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患者62例,系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化疗后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实验室检查示中度贫血,并前白蛋白低;于进入本观察前3~4周结束化疗,且均不再接受化疗,其中54例曾接受过放疗;临床可见体表多个包块,乏力明显,或伴有畏寒肢冷,KPS评分50~60分。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4~70岁,平均64.10岁。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5~72岁,平均62.84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氨基酸、维生素为主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另予以参附注射液8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两组均不予输入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浆及人血白蛋白)。观察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的变化。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关于症状疗效评判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前减少≥70%。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前减少≥30%。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前减少≤30%,或症状较前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χ2检验、t检验和 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表2。表1示治疗组乏力及畏寒肢冷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表2示治疗组治疗后前蛋白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前蛋白指标变化结果比较(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前蛋白指标变化结果比较(g/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 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早中期以放化疗为主。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发现时已是晚期者大多数体质明显下降,临床多见体表多个包块,乏力明显,并多伴见畏寒肢冷,舌紫暗,苔白等,符合中医学“阳虚”辨证,系因脾气不足,运化水湿不利,水湿停聚皮下经络而成痰核,脾气久虚损及脾阳,加之放化疗等损失人体正气,致脾阳虚更甚,久则损及肾阳,形成阳虚为主要病机的局面。

反思淋巴瘤的化疗过程,化疗方案主要用CHOP方案,其中含有大剂量强的松。研究表明,大剂量激素可使实验动物出现“耗竭”的现象,动物出现体重下降、活动减少、反应迟钝、喜扎堆、畏寒喜暖等症状,类似中医学之“肾阳虚”证,机体出现代谢水平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多种激素含量下降、氧自由基清除功能降低、组织内环核苷酸和核酸的变化[1]。淋巴瘤患者经过多次CHOP方案化疗后大多数会出现阳虚证,而多次放化疗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以及晚期患者呈现恶液质,全身营养状况差,多可见前白蛋白降低。这两项指标下降患者会出现乏力并畏寒肢冷等症状。前白蛋白对于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2]。

参附注射液含红参、黑附片的有效成分,有回逆救脱的功效。目前大多研究认为参附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舒张功能、清除氧自由基、调节细胞免疫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血管、呼吸系统急症的救治[3]。笔者依据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在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表明对乏力及畏寒肢冷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的上升,但疗效有限,如何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则待进一步探索。

[1]郝志红,张剑宇,赵思俊.补肾方对肾阳虚模型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西中医,2008,24(3):42-44.

[2]丛占杰,孙洪帅,张晓伟.肿瘤患者化疗前检测前白蛋白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2):1979

[3]贾亚飞,刘松,胡俊.参附注射液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1):62-65.

猜你喜欢

霍奇金淋巴瘤白蛋白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霍华德·霍奇金:用颜色打动世界的人走了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