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手语翻译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
2013-11-27白瑞霞
白瑞霞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一、问题的提出
(一)手语翻译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探索
2002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一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1]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成熟完善的高级发展模式。[2]
中州大学于2004年在国内高校首创手语翻译专业,迄今为止,共有四所高校开设该专业。手语翻译员作为一种职业,则迟至2007年才得以确立。手语翻译职业的确立为手语翻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符合职业素质要求的、以服务聋人为第一需要的、具有从事手语翻译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产学研结合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并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走产学研结合办学之路。手语翻译专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创办手语翻译专业的高校较少,在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所以,探索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聋人缺乏平等获取信息的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特殊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特殊教育前所未有的帮助与扶持。我国现有聋人2004万,随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重视和关怀,聋人参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是聋人交流感情、学习文化、认识社会、平等参与的重要交际工具。手语翻译员是聋人与听人之间语言沟通的桥梁。
在我国,由于长期缺少手语翻译专业人员,聋人无法和健听人拥有同等获取信息的权利,这种现状极大地限制了聋人群体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文明的进程[3]。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聋人学有所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走向社会,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然而,当聋人步入社会,首先面临语言沟通的问题。很多用人单位反映,企业非常需要聋人的专业技术,但交流困难无法使用。如果有手语翻译配套服务,这一问题将会得以解决。聋人参与社会越广泛,手语翻译员的需求量就会越大。
(三)企业管理员与聋人职工沟通存在障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7年92号文件《关于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征管办法的通知》中明文规定,为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切身利益,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有税收优惠政策。这一政策的颁布改善了残疾人的就业现状,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据调查得知,河南郑州拥有聋人密集型的企业有郑州市三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天方方便面厂以及一些小型的企业。如郑州市三全食品有限公司聋人职工600余人,这些聋人职工均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企业聚集如此多的聋人,因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公司管理人员无法与聋人职工进行直接沟通,无奈之际更多的使用笔谈。笔谈虽说行得通,但“聋人嫌麻烦,不喜欢这种沟通方式”。因此,沟通困难为企业日常工作和管理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为了谋求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果企业有专职手语翻译员的协助,为聋人职工营造语言沟通的环境,将会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探索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途径
(一)实验过程
1.搜集企业手语词汇
2009年至2012年期间,我们以郑州市三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实验基地。首先由该企业每个车间的车间主管带领各个工段的工段长列出自己工段的常用词语,并列出日常生活词语以及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句子,整理后送到单位的人事部门。人事部门确定常用词语和句子之后,我们依据每个车间的专用词语和日常用语,深入到相应的车间,从工作一线的聋人群体中收集这些车间词语的手势。
2.总结企业手语规律
通过搜集和整理,共统计出820个词汇。我们依据所收集的手语词汇,经过整理和归类,划分为车间管理用语、车间生产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出聋人使用手语的五个特点。
特点一:约定俗成的手语
手语存在着个体差异。聋人依据个人的习惯对同一个汉语词语的打法有时不尽相同。对于不同打法的手语词汇,依据《中国手语》[4]词典中现成的手语词汇,如果打法与企业中聋人常用的打法不同时,则主要采用聋人使用频率高的手势。如“请假”聋人打法是“右手食指贴向左手掌心,左手随即握拳。”“抢劫”聋人常打成“左手伸拇、小指;右手五指张开对着左手,然后边迅速向下移动边收拢五指。”下面是“领导”的打法,见图1和图2:
《中国手语》中“领导”打法
图1
左手伸拇指,在前;右手五指分开,移动。
聋人常用“领导”手语打法
图2
一手伸拇、食、中指,食、中指直立,掌心向下,在后;双手同时向前拇指指尖抵于前额。
特点二:模拟动作的手语
手语是视觉语言,形象、简捷、生动是其主要特点。聋人打手语多模拟某种动作,车间手语有一部分这样的手势。如“封口”的手势为“(一)双手拇、食指相捏,掌心相对,双手相距约10cm,同时向一侧移动,如用封口机封口状;(二)右手食指沿口部转一周。”再如“揉面”的手势为“(一)双手五指分开,指尖向下,一张一捏,如和面动作;(二)一手打手指字母“M”的指式。”再如“绞肉”手势为“双手五指微曲,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左,沿着左手虎口方向,边移动边微微抖动,如用绞肉机绞肉状”。
“提升斗”是在面食生产工艺中,按照配方和好的面粉从和面机倒入压面机的一个装置,但是也有些面食生产企业的生产线中没有这个装置,那么这个手势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的聋人是这样打的。见图3和图4:
聋人常用手势:提升斗
图3
(一)左手直立,掌心向右;右手微曲,掌心向上,腕部贴于左手掌心。
图4
(二)右手腕部沿左手掌向上升起至左手指尖处,腕部向下弯动。
特点三:根据汉语字面意思打的手语
手语中有些手势是直接打出字面意思的。有的手势《中国手语》书中已有,但是聋人没有采纳标准手势打法,而是根据字面意思打。如“高低磨”的手势为“(一)一手平伸,掌心向下,向上高举过头;(二)一手平伸,掌心向下,向下按一下;(三)双手握拳,掌心相对,右手沿顺时针转动几下。”“洗菜”的打法也符合这个规律:“(一)双手握拳,模仿揉洗衣服的动作;(二)一手五指撮合,指尖朝上,边向上移动边张开五指。”下面是“醒发”打法,见图5和图6:
聋人常用手势:醒发
图5
(一)头先歪向一侧;一手拇、食指相捏置于眼角处,然后头抬起,同时拇、食指打开。
图6
(二)双手五指撮合,指尖相对,虎口向上,边向两侧移动边张开五指,如面醒发涨大状态。
特点四:依据使用特征选用的手语
聋人手语中存在着依据事物的外形特征而编创的手语,这些手语聋人使用比较普遍,一看便知。如“工资条”和“工资表”中的“工资”的手势均为“(一)左手食、中指与右手食指搭成“工”字形;(二)左手拇、食指捏成圆,右手食指敲左手虎口处。”而“条”和“表”的手势分别为“双手拇、食指伸出,间隔2cm的距离,向两边拉开。”“双手五指分开,交叉搭成格子状,并向两侧斜下方微移一下。”“条”的手势和我们平时使用的“条据”的形状相似,“表”的手势则是模仿“表格”的形状。再比如“胸卡”一词,由于各个企业的胸卡戴法不同,有的挂在脖子上,有的用别针别在胸部,所以打“胸卡”手势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打法。见图7、图8和图9:
聋人常用手势1:胸卡
图7
(一)双手拇、食指相捏,向脖子上做戴胸卡动作。
结合安徽省地震局各类模拟地震触发及省内真实地震产出信息,从实际需要出发确立软件平台的功能模块、工作流程等,并对运行结果进行验证,确保系统正确平稳运行、设计思路完整体现。
图8
(二)双手拇、食指在胸前搭成长方形,似胸卡。
聋人常用手势2:胸卡
图9
右手拇、食指张开,相距约2厘米,虎口朝内,置于左胸部;边向左微移,边捏合两指,似带胸卡。
特点五:合理编创,统一手语
对于所收集的词汇中没有相对应的手势的,我们便和相应车间的聋人共同编创。在编创期间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抽样”一词,车间聋人中并没有这一手势,只用“检查”的手势来打“抽样”手势,但是当把“抽样”一词呈现给他们看时,他们打的却是“抽样”的字面手势,却并不知道具体的意思,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聋人知道“抽样”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选取后者。如下图“斩拌时间”的打法,见图10、图11和图12:
聋人常用手势:斩拌时间
图10
(一)一手伸掌,像刀状,自左向右一顿一顿移动,似刀向下砍。
图11
(二)双手横伸,掌心向上,前后交替转动几下,如搅拌机的扇叶转动。
图12
(三)左手侧立;右手伸拇、食指,拇指指尖抵于左手掌心,食指向下转动。
结合搜集到的企业手语,我们制定详细的手语培训计划,培训对象是与聋人工作相关的听人管理员,指导他们与聋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在培训期间,我们还特意邀请车间聋人职工参加,让管理人员现场观察聋人打手语的特点和聋人打手语时的表情、身体动作等。通过培训,管理人员看手语的能力和打手语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企业手语融入教学当中
我们把搜集整理的企业手语通过拍摄录像记录下来,并制作成手语视频。根据手语翻译专业手语教学的需要,在手语教学课程中开展产学研教学实践。
(二)实验结果
1.为企业营造了无障碍沟通的环境
2008年之前,中州大学手语翻译专业的毕业生零星的为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天方方便面厂等进行过手语培训。我们这次调研是在前期培训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对企业手语词汇进行搜集、整理、补充和归类。2009年以来,我们把三全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产学研实验基地,先后对车间的经理、主管和工段长进行定期培训。培训时间为每周两次,一次两个小时,历时两年。在培训过程中,参与培训的人员对手语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在上班的业余时间学习手语,回家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手语,还主动与聋人交流。通过培训,这些经理、主管和工段长对手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以前对手语的神秘感到转变为对手语的喜爱。管理人员在闲暇时间能主动地与聋人进行对话,从中了解聋人对所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还了解了这些聋人职工的生活情况,有的还与聋人交上了朋友。通过手语的学习,管理人员增加了对聋人的认同感,消除了对聋人的歧视与偏见。聋人职工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真诚待人的态度时常感动着管理人员。聋人看到公司的健听人在学手语,也增加了对企业的归属感。通过手语培训,促进了聋、听两个群体的共同发展。
2.丰富了手语教学内容
(1)补充了行业手语不足现状
目前,国内权威手语书籍《中国手语》是标准的手语词典,相当于《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6万余条词汇,但《中国手语》[4]词典仅收录了5672个手语词汇。在手语教学中,除了使用《中国手语》这本教材之外,我们还在使用《计算机专业手语》[5]词典。这本专业类词典共有903个手语词汇。聋人手语词汇的创造起源和数量的递增与聋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6]。由于我国手语研究起步较晚,专业类手语如医学、法律、服装等行业手语仍属空白。这次搜集整理的企业手语补充了行业手语词汇不足的现状。
(2)增加了学生对企业手语的感性认识
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并且具有运动技能的特点。手语的学习需要用眼反复地“看”、用手反复地“打”才能掌握。我们在手语教学课堂上,结合拍摄的手语视频,为学生讲解了企业聋人手语打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了学生对行业手语的认识。
(3)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2007年之前,三全招有少数聋人职工,当时没有人会手语,聋人和车间的管理员交流比较困难。聋人不了解企业的情况,企业也无法向聋人职工宣讲企业的管理制度。由于沟通的障碍,有些聋人干不了多长时间就离开了企业。2007年以后,中州大学手语翻译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当时对企业的健听人职工进行了短期的手语培训。2009年以后,随着手语培训的深入,健听人与聋人之间构建了无障碍沟通渠道,聋人就像找到了替他们发声的代言人。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三全企业的聋人逐渐多了起来。聋人职工数量由2007年时的300人增加到如今的600多人。聋人与管理人员沟通顺畅了,关系也变得融洽了,聋人员工和管理员的矛盾较之前减少了很多。每当聋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管理人员能够用手语与聋人进行简单的对话,较好的解决了管理层与一线聋人的沟通问题。沟通的障碍减少了,聋人乐意到三全公司就业的人数也就更多了。近几年,聋人在三全食品公司工作,受到了欢迎和接纳。三全食品公司有了这些聋人职工的辛勤劳动,生产的汤圆、水饺、粽子、面点、米饭等速冻食品质量上乘,产品畅销国内。可以说聋人朋友为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实验引发的思考
(一)企业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河南是人口大省,聋人数量有170多万。聋人的生存质量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乎和谐社会的构建。三全公司有来自河南600余聋人(个别是省外的),但一直没有为聋人提供专门的手语翻译人员。
在美国,聋人2200万,职业手语翻译队伍达9000人,北欧的挪威只有4000聋人,专职手语翻译就有1万余人[7]。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多数是兼职手语翻译,专职手语翻译较少。兼职手语翻译有的是聋校教师、有的是业余手语翻译、有的是残联工作人员。但这些人员缺乏专职手语翻译人员所必须的职业准则知识。在翻译中难以实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国家目前专职手语翻译还很稀缺,中州大学手语翻译专业自2007年第一届毕业生至今,没有在福利企业做专职手语翻译的毕业生。
据对三全企业的八名管理人员调查,他们认为“非常需要专职手语翻译人员的帮助”、“平时和聋人沟通特别麻烦,有了手语翻译帮助就特别的顺利”、“希望在手语翻译的帮助下,让聋人感觉社会也像自己的家一样”。目前,企业对聋人的需求还仅限于生产方面,而对聋人的心理需求和获取信息的权利等方面关心较少,聋人没有像健听人一样拥有沟通无障碍的沟通环境。
建议企业从聋人职工的角度考虑,从聋人生理和心理需求考虑,更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为聋人构建交流的桥梁。这样才能够让聋人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真正感受到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而不仅仅是喊几句口号。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身边的聋人朋友真心诚意的为企业的发展献力献策。
(二)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从三全管理人员的调查得知,他们当中只有20%的人知道国家设置了手语翻译员职业。目前,学校的手语翻译专业与企业的合作还仅限于去实训基地实习,像三全这样的大企业至今没有设置专职的手语翻译员岗位,管理人员虽然会一些手语,但要和聋人进行深入的谈心,还是需要专职手语翻译员的帮助。
只要有聋人的地方就会有手语翻译员的自然存在。国家大力提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但当前毕业生就业准入制度不健全,毕业生在企业就业还没有很好的落实。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机制”。为了更好的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更好的使聋人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残疾人用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扶持聋人聚集的企业设置专职手语翻译岗位,完善管理及服务。高职院校应努力扩大学校和专业的影响力和认同度,积极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等。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聋人与健听人无障碍沟通环境,共同促进和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美好愿望!
[1]周济.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2-10-29.
[2]朱传礼.产学研合作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3.
[3]孟繁玲.中国手语翻译人员专业教育的开创史[J].职业时空,2008(6):39.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中国聋人协会.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3.
[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中国聋人协会.计算机专业手语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
[6]赵锡安.中国手语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5.
[7]张宁生.手语翻译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2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