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改进及实施的方法*——以《建筑电气技术》为例
2013-11-27齐向阳夏毓鹏
齐向阳,夏毓鹏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教学的核心在于课程设计及实施,传统的课程设计及实施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基于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一个理论代表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S.)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其基本观点是主张课程内容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由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构成的.学科课程的不足是片面强调内容的学术性,致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将学生定位太高,好像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这门学科的专家;同时在处理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关系上也不很成功.结果是学生不明白学习内容跟未来工作有何关系,结果是就算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也只是学了一些学科知识,工作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二是重视理论,不重视理论的应用,特别是不重视工程规范.三是只重视专业能力,不重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只重视能力教育,不重视素质教育.这些又往往表现在大纲上重视,教学细节上没有体现出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课程设计及实施的方法.
1 以工作任务来进行课程定位
传统的课程定位是根据本课程的学科体系来进行的,基于工作任务的定位是从职业岗位出发来进行的,也应该考虑学生的职业诉求.目前考虑学生诉求方面远远不够,这方面本文不做探讨.
1.1 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的优点
针对高职高专的教学,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定位得到普遍共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从基于经验型的技能人才培养,走向基于策略型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这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一是来自其所承载的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二是来自其所承载的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为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服务[1].在课程设计上,直接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就非常合适,并且客观上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更适宜于这种紧贴岗位的教学方法.
1.2 课程定位实例
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定位及设计的方法包括 4个步骤,即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和学习情境设计.图1是工作任务的归纳及分析适用于一般工程类课程.首先需要从一个专业来进行学生毕业后工作任务的分析:第一步是确定本专业所可能涉及的不同种类企业,确定核心企业即学生最有可能就业的企业.第二步就是分析这个核心企业的工作任务.第三步归纳出行动领域即核心典型工作任务,就是方案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值机.
图1 工作任务的分析及归纳
根据这个方法,对《建筑电气技术》课程的定位就是学习建筑供配电及照明系统(包括其监控及智能化)的施工、维护及设计.而传统的学科体系理论对该课程的定位是学习建筑电气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掌握—定的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包括系统图、平面图的设计;培养—定的施工及管理方面的能力.
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不仅应体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应体现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及个人发展能力,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是课程设计范围上的创新,传统上,只重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或者课程定位上重视综合能力,但课程设计上没有体现.
课程设计最主要是设计学习情境及单元教学内容,参见图2.
图2 课程情境设计实例
该课程总共分为3个大的学习情境,即建筑电气系统的维护、施工和设计,每个学习情境分为几个学习子情境,这里是3个,原则上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学时按照每个子情境的情况来安排.所谓学习情境,也就是主题学习单元,根据职业特征和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学习领域为学习情境[2].
传统上的课程设计往往停留在上述课程情境设计上,对具体细节不够重视.
实际上,一门课程需要完整的教学文件包,教学文件包就是细节,它可以保证不同教师在同一门课程教学上的一致性.这里就按照教学文件为线来说明课程的设计细节.
第一个教学文件是对课程的框架说明,说明课程的职业行动领域、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等.核心是学习目标:
1)具备在工程公司、系统服务公司等从事建筑供配电及照明系统的施工方面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概预算、编程调试、施工、施工组织管理.
2)具备在物业公司等从事建筑供配电及照明系统的维护方面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故障排查、器件更换、管线安装、运行维护、维护委托书编制、运行参数分析及节能调节等.
3)具备在设计院等从事建筑供配电及照明系统的设计方面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
第二个教学文件是学习情境规划,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把图2的内容进一步细化表示出来.
第三个教学文件是每个学习子情境的描述,所以这其实是几个文件.每个文件里的内容较多,包括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实施过程、对象、工具、教学重点及考核评价方法.
第四个教学文件是学习情境任务书,是需要发给学生的.内容包括工作要求、基本工作思路以及参考图纸、资料等.
第五个教学文件,即学习情境引导文.由于教学采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方法,可以用引导文来引导、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需要说明,上述教学文件包是灵活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来制定和选择.
3 教学实施
传统上只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没有切实培养其他能力,包括:
1)社会能力,包括团队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环保意识、严守纪律等.
2)方法能力,包括: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制定计划能力、判断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
3)另外有个人发展能力,包括:领导力、特长等.
从图3看出,教学成果有赖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1 一节课或一个任务的教学组织
首先针对某个具体的项目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文件包括:
1)从教学计划和职业实践出发提出课题.
2)初始情境(分析参与者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3)制定出目标(专业方面,方法方面,社会方面和个人发展方面的能力).
4)教学设计说明,包括教学目标说明、教学安排说明及教学控制说明等.
5)教学实施步骤.
图3 教学实施的整体细节图
.
7)附件,在附件里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文献等,以备课后查阅.
上边几个内容里,初始情境往往被忽略,以“照明系统的节能调节”为例,针对这个项目,分析得出通过前期课程具备了电气安全、电气控制、传感器(节能调节中用到照度传感器)、电气施工等基本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前边的子情境——熟悉了照明灯具及系统、DDC编程.另外,也要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在哪里,学生对照明有学习积极性,对照明监控、节能、环保等有比较大的学习兴趣.
3.2 在教学中讲解科技发展史
在教授知识的时候,讲解知识的传承历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指出科技发展的思路,使得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科技发展史对年轻人学习科技知识的重要性就好像历史人物对年轻人成长的重要性一样,是具有指向作用的.
3.3 在教学中重视工程规范
工程人员明白工程规范在工作岗位上的重要性,可是学生不明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即便是工作任务体系教学越来越普及,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家、行业规范和标准的讲解还是非常缺乏的.其结果是,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对规范不了解,没有规范意识.从长远来讲,不重视标准和规范的企业人,是创造不出塔尖上的企业的(参见图1).
3.4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
包括反向思维的应用、关注、平等及促使全员参与、心智图的应用等.另外还有要以激励为主,考核和检查的目的是找出可以借鉴的东西(尤其是大家都在场),激励学生,以正面评价为主,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使学生更习惯看到别人长处.
前面给出了一些改进课程设计及实施的方法,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得到认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主要不是用来约束教师的教学,而是给教师提供一种有章可循的便利,更不是用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而是灵活运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 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13-15;23.
[3] 王永芬,边传周.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