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对儿童锻炼支持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3-11-27许亚萍朱文峻冯志安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效能子女

胡 亮,许亚萍,朱文峻,冯志安

(1.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2.浙江大学 公共体育艺术部,浙江 杭州 310027;3.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0004;4.天津体育学院 运动与健康科学系,天津 300381)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童时期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终身的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无损伤、简便易行且费用较低的行为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素质的增长,还能带来多方面的积极的心理效益。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却是我国青少年锻炼和体质现状堪忧的问题。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长期以来,我国儿童的总体锻炼水平下降,学校体育课时间得不到保证,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和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有效开展体育锻炼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对儿童的体质进行促进,首先需要正确理解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相关的因素,尤其是那些可调控的社会心理因素。国际上很多研究表明:家长的锻炼行为和态度往往能对与青少年的行为产生指引和支持,并影响他们长期乃至终身的锻炼行为习惯。家长对于青少年的实际锻炼支持行为也是锻炼社会支持的重要部分。对这一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家长支持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各项因素,可以有助于提高家长对于青少年进行锻炼的支持程度,促进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水平和体质健康。而目前在我国尚无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该问题进行探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家长支持儿童锻炼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其锻炼支持行为的相关因素,为更有效地针对少年儿童开展锻炼和体质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包括134名4~5年级小学生(年龄10.95+0.85 岁)。其中男女生各为 62 名 (46.27%)和 72 名(53.73%)。

1.2 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某小学随机选取了4年级和5年级各2个班,向182名学生及其家长发放了锻炼行为和相关心理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学生和家长两份问卷均完整有效)134份,有效回收率73.6%。家长的问卷测量了家长对于子女锻炼的支持行为、家长对于子女锻炼的态度、家长对为子女提供锻炼指导的自我效能(锻炼支持自我效能)、锻炼自我效能,锻炼效果期待、家长对于子女锻炼水平的评价(与相同年龄和性别对比),以及家长自身的锻炼水平、家长锻炼水平的自我评价(与相同年龄和性别对比)、生活满意度、对居住地锻炼环境的评价、家长的锻炼知识、身高体重指数(BMI)以及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人口学因素等。

1.3 数理统计

所有问卷数据均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统计分析共分为两步:①将家长对儿童锻炼支持行为与家长其他心理与行为变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②将相关关系分析中发现的与家长对儿童锻炼支持行为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作为预测变量,输入多元回归方程,以家长对儿童的锻炼支持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寻找可预测和解释家长锻炼支持行为的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与家长对儿童的锻炼提供支持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因素有(具体见表1):

家长的锻炼支持自我效能和家长锻炼支持行为存在最强的相关关系(r=0.56,p<0.01),说明家长对于自己能给子女提供正确有效的锻炼支持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影响他们为子女真正提供锻炼支持的行为;家长对于子女进行锻炼的态度和家长锻炼支持行为存在中度相关关系(r=0.42,P<0.01),这显示对于子女参加锻炼持积极态度的家长更有可能在行动上支持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家长自身的锻炼自我效能和家长锻炼支持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r=0.36,P<0.01)也说明对于自身完成锻炼的能力更为自信的家长更可能对子女的锻炼提供实际支持;家长的锻炼水平自我评价和锻炼支持行为的相关(r=0.39,P<0.01)反映了家长在与同龄人对比时,认为自己锻炼水平高于一般水平的家长更倾向于支持子女进行锻炼;另外,家长对于锻炼产生的积极效果所持有的心理期待也与锻炼支持行为相关(r=0.38,P<0.01),更坚定地认为锻炼可以带来健康益处的家长更可能支持子女的锻炼。

另外,家长的锻炼知识通过知识问答题的方式进行测量,该项得分也和家长的锻炼支持行为存在接近显著的相关(r=0.17,P=0.05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研究者相信对于锻炼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较好的家长更可能倾向于为儿童的锻炼提供支持,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对此进一步验证。因此,在下一步的回归分析中,家长的锻炼知识也作为预测变量引入回归方程中对家长的锻炼支持行为进行预测和解释。

而其他因素,如家长的年龄、性别、体成分、生活满意度、和对居住地的锻炼环境评价、BMI、家长和儿童自身的实际锻炼水平,以及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人口学因素均没有与锻炼支持行为产生显著相关。

表1 与家长对儿童锻炼支持行为有关因素的相关分析(仅列出存在显著相关的因素)

2.2 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与家长锻炼支持行为相关的因素,接下来的分析将以上显著相关的因素放入多元回归方程,对家长的锻炼支持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分析,该回归方程可解释锻炼支持行为变异的47%(ΔF=17.66,P<0.01,见表2)。该模型中,对家长的锻炼支持行为起显著预测作用的因素包括锻炼支持自我效能(β=0.39,P<0.01),对子女锻炼的态度(β=0.23,P<0.01),锻炼水平自我评价(β=0.24,P<0.01),锻炼知识(β=0.14,P<0.05),而锻炼效果期待(β=0.13,P=0.09)和锻炼自我效能(β=0.03,P=0.75)对家长的锻炼支持行为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这些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相关分析发现的可能影响家长支持子女锻炼行为的各项因素。

表2 家长对中小学生的锻炼支持行为与各相关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家长对于子女的锻炼支持是青少年锻炼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Park,2008)。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家长对于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支持行为,使得我国的少年儿童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是成功完成“阳光体育计划”,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使得我国逐步成为体育强国的关键环节。而这一工作的基础在于寻找那些可能影响家长锻炼支持行为的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针对这些因素促使家长为子女提供更积极有效的锻炼支持。

本研究通过对134名小学生以及家长的实证研究,发现并证实了一系列家长锻炼支持行为的相关因素。其中,自我效能显示出了和家长锻炼支持行为直接紧密的联系。具体而言,那些更有信心能给子女提供积极有效的锻炼支持,更有信心自己坚持进行有规律的锻炼的家长往往更多地为子女提供了各种锻炼支持。自我效能是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核心概念,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针对特定情境下完成特定行为的信心,对于行为的指向性和预测性很强。尤为重要的是,自我效能作为一个认知层面的心理指标,是可以通过提供和改善对过往经历的合理反馈、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对当前生理/身体状态的正确认识来促进和提高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锻炼知识和锻炼支持行为之间的正相关接近显著,并在多元回归方程中对锻炼支持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说明对于如何正确进行锻炼了解更多的家长更可能支持子女进行锻炼,而这也可能使得他们对于自己提供锻炼支持和引导的能力更为自信。而以上提及的自我效能和锻炼知识等因素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手段进行改变,从而促进家长支持子女的锻炼参与。

家长对于子女进行锻炼的态度以及锻炼效果期待也与家长锻炼支持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不少家长存在“从事体育影响学习”、“锻炼很容易受伤”等观念,使得不少家长对于子女进行锻炼并不是赞同的态度。从效果期待的角度,一些父母也认为和锻炼的时间冲突以及受伤的风险相比,儿童在时间和精力上对锻炼的投入所带来的益处并不足以使他们对子女的锻炼参与进行实际支持。锻炼态度和效果期待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影响人们在锻炼方面的行为的重要认知因素。因此,很有必要纠正部分家长对于锻炼的错误观念,树立他们对于子女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并使他们接受锻炼可以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积极良好的效果的理念,从而促使家长更多地支持子女进行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对于自身的锻炼参与水平的评价(和同龄人相比其自身锻炼水平的高低程度)也与家长锻炼支持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关系也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证实。有趣的是,家长实际的锻炼水平,以及对于他们子女的锻炼参与水平的评价(和同龄人相比其子女锻炼水平的高低程度)和家长锻炼支持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该结果说明和相同年龄及性别的人相比,那些认为自己锻炼水平高出一般水平的家长更倾向于支持子女进行锻炼。这很可能是他们更为认同锻炼(尽管在行为上他们实际的锻炼水平并不高),也更愿意支持子女的锻炼。

总体而言,对自身提供锻炼支持以及坚持进行有规律的锻炼的能力更为自信、对子女进行锻炼的态度更为积极、对锻炼效果持有积极期待、锻炼知识更丰富、认为自己锻炼水平超过一般水平的家长更可能在行动上支持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些锻炼支持行为的相关因素主要为一些可以调控的社会认知和心理因素。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政府、学校和家长自身可以在认知的层面促进以上的因素的积极改变,通过宣讲锻炼益处和技巧、学习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制定目标、给予反馈等方式提高家长对于提供锻炼支持和自身锻炼的自信心,从而转化为行动上的锻炼支持行为,促进更多少年儿童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积极有效地推动我国“阳光体育”和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增强我国人民的体质水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孙超,张仁祥,牛洁,马继政.关于制约青少年运动参与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2):86-88.

[3]Hyoungsook P,Namhee K.Predicting Factor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Adolescents:A Systematic Review [J].Asian Nursing Research.2008(2):113-128.

[4]Sallis,JF,Prochaska JJ,Taylor WC.A Review of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2000,32(5):963-975.

[5]Ferreira I,Van Der Horst K,Wendel-Vos W,Kremers S,Van Lenthe FJ,Brug J.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Youth-a Review and Update[J].Obesity Reviews.2006,8(2):129-154.

[6]Gustafson SL,Rhodes RE.Parent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Early Adolescents[J].Sports Medicine.2006,36(1):79-97.

[7]Bandura,A.(1997).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W.H.Freeman.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效能子女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