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亲情
2013-11-26孙俊强
孙俊强
【主题导语】
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满足口腹之欲便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香的粽子、热乎乎的饺子、香喷喷的炒鸡蛋……美食中有母亲深情的关怀,有儿女纯真的孝心,有一家人患难与共的亲情。舌尖上跳动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选文一】
粽子情结
尤 今
每当燕子轻盈地剪开冬的帷幕之后,我们便开始期盼着那细长的苇叶儿快快地生长。
每当布谷鸟快乐地站在枝头欢唱时,我们便开始在外婆的组织下进行一项快乐的劳动——采芦苇叶。
每年的端午节,是住在吴滩的外婆的大忙季节。
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就开始煮粽叶、淘糯米、切咸肉、剥蚕豆、买葡萄干、拣蜜枣。午饭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等到傍晚时分,桌上就堆起了像小山一样高的粽子。外婆包出来的粽子特别漂亮,每一个都是那样的清秀,就像她那灵巧的双手。
天刚上黑影儿,她便抱回早已准备好的柴火,把粽子放入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夜不眠,守在旁边,不断往火堆里添柴、往大锅里加水。垂在耳边的花白的鬓发,被汗湿透,火光一照,亮晶晶的,闪动着慈爱的光辉。
而那一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在地头守望的农人。
当我们从渐浓的粽子香味中醒来时,天已经泛鱼肚白了,而粽子还在锅里翻滚着。
外婆用湿毛巾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惫一股脑儿地抹去后,继续着她的守望。
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晾,然后,平均地分成几份,搁进竹篮里,外婆整天整夜的劳动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提着沉甸甸的粽子回家,一路上,我们就成了最骄傲的“天鹅”,而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也就丝丝缕缕地洒满了乡间的小路。
外婆的粽子有一种独特之处——糯米粒粒分明,绝不粘口。食毕,余香犹存,回味悠长。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从不浸水,煮它一整夜,让它自然熟、自然香。”
其实,外婆粽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别人没有她的两项特殊的“材料”:耐心与爱心。
阅读练习:
1.读了全文后,请你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2.“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一句中,“艺术品”的引号起什么作用?
3.“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一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妙处?请略作赏析。
【选文二】
白饺子,黑饺子
周衍辉
小时候,除了大年夜,一年到头很少吃饺子。但在我们兄妹三人过生日时,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包一顿饺子吃。那时由于白面很少,饺子分白面的和黑面的两种,黑面饺子一般用掺了地瓜面的面粉包,又粗又涩。
有一年我的生日,母亲早就说好了,那天一定包饺子给我吃。谁知到了我生日那天,母亲却病倒了。到了傍晚,母亲还是强挣着起来,和面,拌馅儿,开始包饺子。
我们都知道,每次吃饺子,母亲在舀的时候,是很用心的,她的那碗里黑的多,白的少;而给父亲和我们兄妹的则是白的多,黑的少。那天我躺在炕上,看着母亲拖着病体忙着包饺子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趁母亲烧火的空当,我悄悄将妹妹和弟弟叫了过来。我们三个人嘀嘀咕咕了大半天,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无论如何,这天要让母亲多吃上几个白面饺子。
终于,饺子下锅了,灶房里热气腾腾的。一家人团团围坐在炕上,在我的要求下,父亲点上了一枝蜡烛。不一会儿,随着一团涌进来的热气,母亲端着饺子上来了,在每个人的面前放了一碗,香气四溢。这时,妹妹建议说:“妈,我听人说外国人过生日,都要许个心愿,然后吹蜡烛,这样可以长命百岁的。我看,我们今天也让哥哥许个愿,也吹蜡烛吧?”
“那敢情好,”母亲听妹妹这么一说,眉毛一扬,眼里闪着光,说,“我们今晚就这么办。”
我双手合十,闭上眼,许了一个愿后,“扑”地一声吹灭了蜡烛,屋内立刻暗了下来。这时,我伸出手,摸到了母亲的碗,将之迅速换到了我的面前,然后大声说:“好了,我们吃吧。”在弟弟的欢叫声中,父亲擦燃火柴,重新点上蜡烛,一家人开始吃饺子。可以说,那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香的一顿饺子。
很多年后的一天,母亲过生日,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母亲包的饺子。当饺子端上来时,我不禁我愣住了,每个碗中居然还有几个黑面饺子。母亲说:“这是纯地瓜面的,听说保健,城里人都爱吃呢,你们也尝尝。”
看着这黑白混杂的饺子,我突然想起当年吹蜡烛吃饺子的趣事,就当作笑话说了出来。
母亲看着我们,笑了,说:“是有这事,我记着呢,你还偷偷将你的那碗饺子换给了我。”母亲慈祥地看了看我,又说:“就你们那点花花肠子,还能瞒过我?那天,你在换我的碗时,我就听到了,你刚一放下,我又给换了回来。别忘了,当年我能在黑影里纳鞋底,我的耳朵可好使了……”母亲得意地笑了。
我却在那一瞬间愣住了,看着母亲鬓边的白发,眼睛湿润了。我低下头,大口大口地吃着一个黑面饺子,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心里暖暖的,全是幸福。
思考探究: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心情?
母亲得意地笑了。
2.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认为那是“最香的一顿饺子”。
可以说,那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香的一顿饺子。
3.在“我”小的时候,母亲给我们盛的饺子总是“白的多,黑的少”,而在很多年后母亲端给我们的饺子中混杂了“黑面饺子”,这是为什么?
4.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选文三】
27瓶黄泥咸鸭蛋
张秀芝
①我当了20多年的狱警,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各种各样前来探监的人,他们给服刑人员带来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而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是一位叫“李大山”的服刑人员的母亲带给他的礼物——27瓶黄泥咸鸭蛋。
②这件事发生在20年前的一个初夏,一天,我正在监狱大门口值班,迎面走来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肩上还挑着两个黑漆漆的农村人泡菜用的那种陶瓷坛子。老人对我说,她是来看儿子的,两个坛子里全是用黄泥腌制的咸鸭蛋——“大山平时在家时最爱吃的!”
③我知道李大山,他是因为工地上的老板拖欠自己的工资,一怒之下,将对方砍成了重伤,结果被判入狱4年。服刑期间的他,情绪一直不稳定,非常不好管理。
④按照规定,探监时给服刑人员送点东西是完全可以的,但要把这两个坛子送进去却很有难度。因为根据要求,所有送到服刑人员手上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像坛坛罐罐这类东西,极易被服刑人员改造成锋利的凶器,藏在身上惹事,因此是不允许被送入的。“奶奶,按照管理规定,这两个坛子是不能送到你儿子的手中的。”我无奈地对老人说道。听我这么一说,老人一下子瘫在地上:“干部同志,求求你一定让我把这些咸鸭蛋带给大山,他吃了就一定会好好改造的。”
⑤然后,老人便向我讲述这两坛咸鸭蛋的来之不易——得知儿子被判刑入狱后,住在乡下的她,计划着要去数百公里之外的监狱探望儿子。因为儿子最爱吃自己腌的黄泥咸鸭蛋,她决定带些过去。但是,之前她辛苦攒下的钱,全拿去赔偿医药费了,已经身无分文。为了凑足路上的盘缠,60多岁的她在深秋的冷风冷雨里,赤脚下到藕田里,帮人扒藕,整整扒了一个月……之后,她开始上山去寻找最好的黄泥,好用它们腌制出最美味的咸鸭蛋。做完了这一切,在第二年的初春,她上路了,肩上挑着两个陶瓷坛子——里面存放着七八十个咸鸭蛋,外加好几斤重的潮湿黄泥巴。她舍不得花钱坐车,决定一路走到儿子那去。她算好了日子,走到监狱大约需要花半个多月的时间,等走到儿子那里,鸭蛋正好完全入味了,到那时,儿子就可以吃了……
⑥听完老人的这番讲述,我更加犯难了,只好请示上级。上级领导听后也很感动,给出的答复是:“让她换个其他的东西来盛放咸鸭蛋,比如,软性的空塑料饮料瓶之类。”老人得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又来了精神,连忙说:“我这就去找!”然后便迅速地挑起两个坛子,兴奋地一步步地走开了。
⑦再次见到老人,是在一个多星期后,这次她带来的是27个大小不等的塑料饮料瓶,每个里面都装着几个用黄泥包裹的咸鸭蛋!原来,10多年前的当时,空塑料饮料瓶还远不像今天这般随处可见,因为当时喝饮料的人本来就少,再加上监狱位于偏僻之处,更是难得能看到别人丢弃的空饮料瓶。为此,老人一直走到最近的一个小镇上,在那里的垃圾堆里寻找,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将这27个瓶子集齐,装上坛子里的所有咸鸭蛋。
⑧当李大山看到母亲摆放在桌上的27个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饮料瓶时,听完我的讲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扑通”跪了下来,朝着母亲离去的方向大声哭喊道:“娘,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
⑨老人临走时让我给她的儿子带句话:“好好改造,明年,娘还会来送黄泥咸鸭蛋。”
阅读练习:
1.根据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
2.请你说出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正好”的理解。
等走到儿子那里,鸭蛋正好完全入味了,到那时,儿子就可以吃了……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4.作者几次提到“27个大小不等的塑料饮料瓶”,有何作用?
5.本文塑造了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请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之爱。
参考答案:
《粽子情结》
1.时间顺序。按午饭前—午饭后—傍晚—天刚上黑影儿—天泛鱼肚白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外婆从准备包粽子到煮粽子都倾注了极大的耐心,粽子是她精心创造出的艺术品。加引号是为了着重指出,表示强调。
3.“嘶叫”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煮粽子时发出的声音,逼真而形象。“喷出”写出了粽子被煮十个小时后,散发出浓郁的香味,速度快而香味浓。
《白饺子,黑饺子》
1.母亲为当年能识破我们的“诡计”让我们多吃白面饺子而感到自豪。
2.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让母亲多吃几个白面饺子而感到高兴;“我”偷偷地将饺子换给母亲却被母亲换了回来,因而吃到的饺子大多是白面饺子。
3.“我”小时候,家里物质匮乏,因而母亲总是让我们多吃白面饺子;很多年后,母亲给我们吃黑面饺子,是因为她听说黑面饺子有保健功效。都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
4.本文通过记叙“我”和母亲过生日时吃饺子的两件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真挚的关爱之情。
《27瓶黄泥咸鸭蛋》
1.补充交代李大山入狱的原因以及他的不好管理,为下文写他母亲送咸鸭蛋的深远意义作了铺垫。
2.“正好”写出母亲算好了日子腌鸭蛋,让儿子可以吃腌好的鸭蛋,突出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3.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老人得知可以送鸭蛋给儿子时的兴奋和激动,充分表现出其对儿子的爱。
4.点题,强调了这些塑料瓶的来之不易,表现了母亲给儿子送咸鸭蛋的执着,突出了母亲希望用母爱来唤醒儿子、让他迷途知返的良苦用心。
5.文中的母亲为了感化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改造,历尽千辛万苦做黄泥咸鸭蛋给儿子吃,用她的行动感化儿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父亲对我们的学习严格要求,都体现了父母浓浓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