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13-11-26郑芬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6期
关键词:文明德育意识

◆郑芬芬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人才是教育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德育工作如何创新?笔者结合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1 德育平台网络化,促时空拓展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网站及栏目,使之成为学生的网上俱乐部,实现了德育平台网络化,有效拓展了德育教育网络空间(见表1)。

以“文明网”为例,通过“文明视窗”采集社会上发生的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活动,如《白衣天使为病患献血》《“节约”闹元宵》等,把阳光播撒到孩子的心中;“文明公告”反映学校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文明之星”宣传校园里的文明小榜样;“主题活动”报道学校为传播文明举行的各项活动;“文明故事”给学生们提供典型的文明小故事;“师德建设”把老师们对师德的理解诠释其中。一系列平台的搭建让文明教育时间灵动、空间无限。

2 德育方式网络化,促自主修炼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方式也应该实现自主开放。俗话说,他律不如自律。学生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等事实上很多是在家里自主修炼完成的。

2.1 建立班级网页,培养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对班级主页的维护及更新完全可以托付给同学进行,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公告、班队活动、本班之星、班级荣誉、教师寄语、家长心语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通过建设主页培养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通过访问主页自主学习“本班之星”的先进事迹,班主任的“每周一信”让学生明白这周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而且通过每年一次的优秀班级主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

2.2 制作个人主页,自主修炼理想信念、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主页中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设置学生日志、个人相册、优秀作品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学生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断提高,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表1 校园网站德育平台结构表

3 德育题材网络化,促资源开放

在网络环境下,德育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开放,既共享校内的德育资源,更要利用校外的包括网络上的德育资源。首先,要将德育范围向社会生活全方位开放。德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内,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让他们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辨力。

3.1 上传校内德育资源,增强德育活动时效

1)校园主题活动上网。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分年级设立学生德育研究的若干专题,如爱护地球、拒绝毒品、公共空间意识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上网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加工整理,最后做出电子演示稿并上传到“团队活动”栏目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学生既学习了相关的德育知识,又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原创德育视频上网。

一是制作“校园动态”等特色原创节目,在校园网“专题报道”中播出,“校园动态”报道本月学校大事,弘扬学校精神。专题报道以大型活动报道为主,让一时的德育活动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正能量。如“童心向党”庆六一联欢活动、“励志奖学金首发式”活动、彭成教授大型感恩演讲等视频均已上网。

二是录制优秀德育课例,形成网上德育精品课堂。每学期录制优秀的班队活动、党团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德育课例,让一堂课影响一批人,教育一批人。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一批丰富的原创德育课例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三是学校宣传片和毕业生留念光碟在网站“视频点播”栏目播出。宣传片以宣传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设备、一流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效果为主线,毕业生纪念光碟则以入学以来的学校重大活动、个人成长足迹、校长寄语、恩师寄语为主题,增强学生的爱校、尊师、感恩、向上的意识。临近毕业的孩子们打开网站的留念光碟,时而因为成功而欢笑,时而因为感动而落泪。有时校园的一处风景、恩师的一句鼓励会让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索、得到无穷的力量。

3.2 引进外部德育资源,积极参加网络主题活动

如组织参加“文明小博客”撰写、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网上祭奠”活动、杭州文明在线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国文明在线的“向雷锋学习”专栏学习活动,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三维纪念馆、“最美司机”吴斌事迹展等。

如学校组织各班在信息课上网学习“践行我的中国梦,争做最美小公民”倡议书,并结合学习倡议书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文明公共空间行为,争做最美小公民”、学雷锋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通过网上主题德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孩子们经受了心灵的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4 德育互动网络化,促进沟通

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引领和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网络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深度沟通。

4.1 建立校长信箱,拓宽信息通道

为了加强学校主要领导与家长、学生的热线联系,我们除了在校园网站上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的联系电话,还在校园网首页设置了校长邮箱,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学生随时反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校长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家长、学生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答疑解惑,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

校长信箱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如学生孙晗给校长写信:

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四年级的孙晗,近几天,我为一则小小的新闻而伤心,新闻告诉我们: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照这样下去人类会灭亡。我希望学校能在寒假时做些活动,让同学们多多宣传环保和节约知识,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

校长回复:

一个学生有如此的社会责任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你很棒!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未来,要从我们自己做起,然后再去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建议去做,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争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自己负责的人,欢迎以后再提建议。谢谢!

校长的及时回复让学生看到了学校认真育人的态度。德育处结合学生的建议在假期组织了“保护母亲河”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组成假日小队,有的发问卷,有的搞宣传,有的写调查报告,用各种形式宣传节水、环保意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深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运用“家校通”等,促进和谐沟通

在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孩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家校通”成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好帮手。孩子的点滴进步通过“家校通’短信,得到老师“激励赏识”、安全教育得到老师“温馨提示”、节假日得到老师与家长“沟通传情”。随着网络的普及,QQ等交流成为很多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要求德育导师加学生为“好友”,进行网上辅导。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和谐沟通。

4.3 网络心理辅导,开一把把心锁

在“健康网”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有“心灵互动”与“心理信箱”两个版块,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版主,提供在线咨询及邮件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网上心理咨询外,还编辑网络心理杂志,供学生阅读。“学海心苑”杂志由学校心理组老师主编,每两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如“直面竞争、复习心理、如何训练自信心”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以及“心苑寄语”等形式为师生提供心理辅导类文章,介绍“减压”的办法等。通过网络心理辅导,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结,又使心理咨询工作摆脱了以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德育中恰当地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产生良好的育人效应。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善于网上学习,自觉、健康地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公民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德育工作寻求更加富有实效的方法与途径。

[1]祝智庭,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2]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文明德育意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