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鲁番胜金店墓地

2013-11-25张永兵

吐鲁番 2013年3期
关键词:金店吐鲁番假肢

张永兵

胜金店墓地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胜金店村南郊、胜金乡水库与火焰山之间的坡地上。墓地南面为火焰山,北面被旧的东西向312 国道切断。2007 年春夏之际,312 国道吐鲁番—鄯善段复线工程队在修路施工时,挖掘机在山坡上无意间挖出人骨和器物。墓葬保存相当完好,没有发现盗墓痕迹。由于墓地有坡度,历年洪水冲刷所夹带的泥沙在墓地上积滞,等于每次洪水都给墓地留下新的保护层,所以墓葬完好无损的保存了下来。第二年,由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

墓地所处火焰山一带,沙质的土层,干燥少雨的气候,使难以保存的木质品、毛皮制品等有机物均完好无损地悉数保存下来。发现了大量完整而新鲜的小麦,世界上最早的假肢,奇异的木床罩和男女不同的木冠饰,以及精美的丝织品等并出土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

胜金店墓葬型制分为三种,基本涵盖了吐鲁番盆地史前墓葬的所有形制。第一种长方形竖穴二层台墓(A 型)。木棚蓬盖物搭建在二层台上,此墓数量甚少。第二种长方形竖穴土坑墓(B 型)。直壁,墓口与墓底长、宽相仿。木棚蓬盖物直接搭建在墓口上。第三种长方形竖穴偏室墓(C型),竖穴口窄长,墓底部顺长边留台阶,再向台阶对面掏挖成墓室,墓室横切面呈靴形。在墓口处向下斜搭成排的木梁封堵墓室。木梁上面铺毛毡或草席,再覆盖植物秸秆,填土。大多数C 型墓还用同样的方式在墓道上口即地面上重复搭建棚木,铺芦苇编织的帘子,覆盖植物秸秆,用黏土和成泥后镇压。

该墓地葬式主要为单人葬、双人葬两种。双人葬大多数为夫妻合葬墓,另有少数同性合葬墓现象。墓葬中少量墓除了早期被盗扰外,还有一部分墓葬尸骨凌乱,应是墓室中早期进水使尸骨移位。葬式主要有仰身直肢和仰身屈肢,侧身屈肢葬极少。仰身屈肢葬很有特点,上肢微内曲,双手搭在腹部。下肢上屈,双膝外侧各用一根粗芦苇杆支撑住双腿。

葬具主要是长方形四腿木制尸床。长方形边框中有两条竖木和两条横木连接,四角各有一只短腿,它们之间都用榫卯接合。木框上面铺排细木棍或柳树条用皮绳绑紧,在5 座墓葬中发现了长方拱弧形床罩,床罩是用牛皮条和细柳枝捆扎而成,罩上覆盖毛毡。其中两件保存基本完整。在吐鲁番盆地、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古墓葬中尚属初次发现,世界也未见报道。9 号墓葬里发现的床罩是用带毛的牛皮条和柳树枝捆扎而成的。床罩底座木棍较粗,用榫头卯眼接合成长方形木框。从床罩上覆盖着毛毡来看,床罩的样式有可能代表着墓主人生前所居住毡帐的形式。这也可能是木棺最早的雏形,由此导致木棺的流行。有木床的墓在整个墓地相对比较少,大多数墓葬仅在墓底铺细沙和植物茎杆。

墓地出土的陶器多为素面,其中彩陶较少。有的陶器外施红色陶衣,打磨光洁,器物造型十分规整。器型主要有杯、碗、钵、壶、盆、双耳罐等。木器器型主要有:碗、杯、盘、钵、豆、桶、刀鞘、簮、锥、扣、橛、纺轮、纺线轴、弓、箭、镰刀柄、拐杖、冠饰、假肢等。冠饰木质冠饰奇特而且多样,13 号墓的一件通体用簿木板加工粘合而成,呈四方长筒状,中空。下端有双小孔,插入木销钉,固定一枚安装在筒中的木条。木条为一细长方体,上面有条形孔,并缠绕头发,以兹便将木冠饰固定在头顶上。这样的木冠饰为成年男性专用。用于成年女性头上的冠饰有两种,其一是与上述男性相同形状的装饰性器物,32 号墓的一件是用整块生牛皮缝制,后面安装2 根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柽柳棍,从底部一直延伸到顶端。牛皮筒从后面缝合,连尾鳍一起包紧粘牢在两根柽柳棍上。出土时置头顶部。还有另一种冠饰,下部呈圆筒形,用薄木板弯曲粘贴成。顶盖与圆筒组装在一起,口微敞,口沿上有两段突起,像一个倒扣的木桶。桶顶两侧分别安装一根直径3 厘米、长40 厘米微曲的圆木棍,并向两侧叉开一定角度。通体外包羊皮,上述类似的冠饰都有多件,它们的基本形态和用途、用法也相同。

出土金属器物有铁刀、铁带钩、铜刀、铜耳环、金耳环、金质动物纹饰等。皮质品主要有皮靴、皮扣、板指、护套、刀鞘、弓袋箭囊等。13 号墓所见絵有图案的羊皮画,呈长方形,四周用黑框将画面分成“回”字形的两部分,在两个框内紧贴框的边线,彩绘有红黑相间的简单的连续图案。女性墓主人身上脸上盖有锦,男性墓主人皮裤的双膝位置刺有镂空精美图案纹饰。木柄铜镜正中镶嵌铜片现已成碎片,背后有钮,上穿有绳子。小木桶口部有蒙皮一直包裹至底部,底涂黑像是木鼔。皮质耳杯制作精湛,通体绘有图案,皮带带面镶红绢,带扣为角质,呈圆角长方形。

成套的弓、箭和弓套箭囊(古称韬箙、帐,俗称弓箭袋)是胜金店墓地考古发现中的又一个亮点,使人叹为观止。24号墓的弓套箭囊出土时用自带的皮带悬系在墓室口木盖板上。弓套箭囊十分豪华,用皮条缝缀在一起,细皮带头上有牛角制成的5 厘米长的精致角扣,可与宽皮带连结,因此可背在肩上或系在腰间。弓套用羚羊皮缝制,呈梯形。箭囊实际上是两个圆筒,一长一短,箭保存在带盖的筒内,将要用时把箭放入无盖的短筒中,箭尾向上露出一截,偶然要用时方便。弓为反曲的复合弓。这里的弓不仅个体大和强劲,而且加工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小麦的大量种植,在7 号墓葬,考古人员清理了表层的泥土后,发现厚厚的麦秆数量让我们惊讶。这些麦秆足有10 厘米厚,有的麦秆上还有完整的麦穗, 呈金黄色,其新鲜程度如同刚刚从地里收割一样。在麦秆下面是15 到20 厘米的骆驼刺,下面才是完整的墓葬。这些麦秆是用来充当铺盖墓葬的填充物的。联想到在该墓地其他墓葬里出土的石磨盘和木镰刀,我们认为:“小麦在当时的吐鲁番盆地已得到大面积种植。这一时期有可能是该地区古代民族从游牧向农耕逐渐转型的时期。”因为胜金店周围地下水资源丰富,具备大面积农业种植的条件。

假肢发现:考古人员在2 号墓葬发现一件看似木桨的东西,引起人们的猜测,一时无法确定它的具体用途。当同一墓葬中一根左腿膑骨、股骨和胫骨长到一起并呈80 度角的病骨被发现后,我们才明白:这是假肢。病骨的出现说明这个墓葬的主人是瘸腿,必须依靠安装假肢才能行走,这反映了姑师人的生活智慧。假肢是由杨树木做的,上面系了牛皮绳,两边各系有7 个穿皮条的孔,顶端有两孔,可能是为了固定在腿部上下活动方便,有可能上端还有皮套,便于手控行走。假肢的上部与大腿接触的部位磨损很厉害,说明它曾长期伴随主人的生活。最奇特的是假肢的脚底的构造。它呈圆柱形,顶端有一个砍削过的牛角,上面又固定了一个马蹄,显然是为了下地时增加附着力和耐磨性,在雨雪天气还能起到防滑作用。据查阅相关资料,此前国外只出土过一件脚趾假肢,且年代比胜金店近得多,由此认为这个假肢是全世界时代最早的一件。

木床罩的使用:出土的木床罩中,有2 件保存基本完整。床罩为长方拱弧形,用带毛的牛皮条和柳树枝捆扎而咸。底座木棍较粗,用榫头卯眼接合成长方形木框,在木框长边上各凿出5 个卯眼,插入5 根拱弧形的柳树枝,用4 根竖向的长木条与拱弧形的柳树枝等距交叉固定,形成正方格。床罩上覆盖着毛毡。由于制作时牛皮条和柳树枝都是湿的,干后整体变形扭曲。这种长方拱弧形床罩,在吐鲁番盆地、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古墓葬中尚属初次发现,世界上也未见过报道。

木器的演变:出土木器所占比例很大,个别墓葬出土随葬品均为木器,器型也较丰富,加工制作工艺精湛。并且掌握打磨、钻孔、雕刻、榫头卯眼和拼接等技术。木器种类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具。劳动生产工具、狩猎工具等。说明当时社会劳动已经有了明显分工,有相当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手工业木器加工业等劳动。

丝织品的发现:墓葬中出土很多丝织品残片,质地分绢和锦。颜色有黄、绿、蓝等。这是吐鲁番盆地目前发现的最早丝织品实物之一,由于墓葬潮湿,保存不太好,许多精美的丝织品腐烂成碎片。

此次抢救性清理工作取得重大收获。从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来分析,与吐鲁番地区已发现的姑师文化(车师文化)中的墓葬形制同类器物很相似,有着强烈的共性,说明其文化性质相同。根据碳十四测定,这批墓葬距今在2050 年至2200 年之间。墓地使用150 年左右,该墓时代应为西汉时期,胜金店墓葬的墓主人应属于姑师人。当前对姑师文化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此次胜金店墓地的考古发现对姑师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提供了许多新的珍贵资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金店吐鲁番假肢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金店失窃案
三千金店
三千金店
装上假肢的动物们
三千金店
一个给动物做假肢的专家
假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