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呼吸配合穴位按摩减轻腹腔镜病人肩部酸痛的应用研究1)
2013-11-23陆金美卢开信郭晓娟
陆金美,卢开信,郭晓娟
腹腔镜手术主要是在病人的腹部开3个或4个1cm左右的小切口,将带有保护套筒的穿刺器插入腹腔,将手术器械伸入这些管状通道进行手术,这样做可以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是手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腹腔镜手术必须在二氧化碳气腹的条件下才能完成,术后残存于腹腔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引起病人膈下、肋间乃至肩部酸痛,对术后病人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我科采用腹式呼吸配合穴位按摩减轻腹腔镜术后病人的肩部酸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腹腔镜术后肩部酸痛病人160例,年龄19岁~59岁,平均38.2岁;子宫肌瘤56例,卵巢囊肿49例,异位妊娠55例。排除精神疾病、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年龄≥60岁、皮肤损伤不利于穴位按摩及中途退出病人。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两组病人术后均给予腹腔镜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于术后3d内进行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和内关穴穴位按摩,每天3次,同时配合腹式呼吸,预防和减轻病人非切口疼痛。具体方法:病人平卧,双腿屈膝,定位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旁开1横指)、上巨墟(足三里下3寸)、下巨墟(上巨墟下3寸),护理人员用右手大拇指指尖端,垂直着力于穴位上,向下用力按摩,由轻到重逐渐加力,使病人感到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为宜,每穴每次3min,每日3次,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对侧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及双侧内关穴(手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所有的穴位按摩均由病区护理人员完成,操作方法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严格实施。同时指导病人在穴位按摩时配合腹式呼吸,最大限度地做到吸气时腹部尽可能隆起,呼气时腹部尽可能收回,深而缓,吸气与呼气比为1∶2,频率7/min或8/min,每次20min,每日3次。
1.2.2 评价指标 ①肩部酸痛程度。术后第3日责任护士应用长海痛尺评估病人肩部酸痛程度。疼痛分4个等级,无痛、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中度疼痛(适当影响睡眠,需用止痛药)、重度疼痛(影响睡眠,需用麻醉止痛剂)[1]。②肩部酸痛持续时间。责任护士于术后6h开始,2h询问1次病人肩部酸痛情况,同时记录病人疼痛开始和消失的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行成组t检验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病人术后肩部酸痛程度比较 例
表2 两组病人肩部酸痛持续时间比较(±s) h
表2 两组病人肩部酸痛持续时间比较(±s) h
80 17.70±4.23对照组 80 28.49±4.51注:t=-14.12,P<0.01。组别 例数 疼痛持续时间观察组
3 讨论
腹腔镜术后,二氧化碳气腹后浊气壅滞于中焦不能下降,阻滞于腹部刺激膈神经而引起肩部酸痛[2]。另外,术后元气大伤,气血双亏,离经之血则瘀,气血滞于脏腑之间,使气血流通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腹胀加重、肩部酸痛[3]。中医学认为,经络既联系人体组织器官,又是气血运行的通路,而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出入体表的特定部位,与经络、脏腑、气血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经络内与脏腑相连,外与穴位相通,穴位按摩正是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使“气”和“力”作用沿经络渗之体内,激发经气,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足三里、上巨墟和下巨墟均系足阳明胃经穴,具有祛风化湿、通经活络、健脾和胃和扶正培元之功效,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联络三焦,通于阴维脉,按摩内关穴可以调整内分泌功能,抑制胃酸分泌,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对神经性呕吐、手术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较好[4],四穴合用,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行气导滞,腹胀自然减轻[5];同时术后穴位按摩,可促使肠道自主神经功能迅速活跃,使肠道组织、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明显加快,促进消化腺分泌,增强肠蠕动功能和直肠张力,使肠道传送有力,蠕动节律增强,清除肠内积滞,最终达到肠道通利、气血通畅、减轻腹胀的目的[6]。本研究观察组中的配合措施——腹式呼吸锻炼可增加肺活量和肺泡通气量,从而增加吸入的氧气量,提高氧分压,增加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同时适度的过度通气,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二氧化碳弥散入血后血液中碳酸的含量,减轻残留腹腔二氧化碳造成的酸性环境和对膈神经的损伤,降低颈肩痛的发生[7]。
综上所述,腹式呼吸配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可有效减轻肩部酸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标本兼治,病人无创伤、无痛苦,且容易接受,弥补其他护理措施的不足。另外,穴位按摩和腹式呼吸还可作为一种物理性治疗,减轻病人的焦虑、紧张心理[8],增进护患关系,进而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1]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7.
[2]黄丽红,伍春兰,彭文湃,等.穴位按摩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24):7-9.
[3]韩叶芬,赖丽娟,李砺,等.穴位按摩联合艾灸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16):49-50.
[4]张琨,杨妍.按压内关穴减轻胃镜检查中79例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4):79-80.
[5]费娜,张敏,王玉兰,等.按摩穴位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3,9(5):326.
[6]韩叶芬,胡艳宁,吴卫群,等.穴位按摩联合艾灸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2A):3131-3132.
[7]陆金美,赵文芳,徐守琴.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措施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14):38-39.
[8]李瑛,王新刚,刘玉美,等.抚触及穴位按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8(4):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