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旅游宣传资料修辞对比及对翻译的启发

2013-11-22李英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启发翻译旅游

李英

摘 要:旅游不仅是人们十分热衷的休闲娱乐方式,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也成为译者重点讨论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外旅游宣传文本的修辞差异,提出相关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更多的相关译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宣传资料;修辞对比;翻译;启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201-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4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观光,旅游资料的翻译也与日俱增。众所周知,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将旅游资料准确地英译,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并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成为摆在译者面前的难题。本文将通过对中外旅游宣传资料在话语内容、表现形式及诉求层面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不同之处,进而得出翻译启迪。此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 话语内容对比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两种语言在话语内容上的不同。首先,中文喜好客观融入主观,托物寄情,借景抒情,主观色彩极为浓厚;语言抽象含蓄而深远,具有意境美。而英文非常注重逻辑性,重写实,注重传递实质信息;其次,中文旅游资料充满了华丽的辞藻,会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而英文则用词强调简洁朴实而自然,风格直观。例如同样是关于长城的导游词,中文的介绍如下(摘自中国第一导游网站-51导游词):

各位朋友,首先祝贺大家将要成为真正的“好汉”了,因为今天我们将登上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真正领悟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境了!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它蜿蜒曲折,气势磅礴,是从太空中用人眼能看到的两处人类奇迹之一。

而英文的导游词则少了很多主观色彩,开门见山地介绍实质内容,如(摘自http://www. holidayshub.com):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is a stone and earth construction built by the erstwhile Chinese Empire as a fortification to protect North China from attacks by nomadic groups. Built throughout the 5th century B.C.,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a series of walls clubbed together to form one continuing fortification. Several parts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had to be rebuilt and repaired from the 5th century through the 16th century B.C. The first wall was built between the years 220 B.C. to 206 B.C. by 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所以从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看,会觉得英文用词似乎过于直白、直接因而缺乏文采。

2 . 表现形式对比

汉语行文受古代骈体文的影响,讲究整齐对偶,表现为四言八句,运用大量平行对偶结构,以求行文工整、声韵和谐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以中国部分城市旅游宣传标语(摘自http://www. langtuby.com)内容为例:

广州中山市:伟人故里,锦绣中山

鹤壁:山水人文精品,古韵生态鹤壁

广东肇庆市:肇庆山水美如画,堪称东方日内瓦

山东青岛市:海上都市 欧亚风情

安徽黄山:黄山徽文化,誉满全天下

福建武夷山市:东方伊甸园,纯真武夷山;

陕西:古老与现代,淳朴与自然

海南海口市:椰风海韵 南海明珠

河南:弘扬文化,传承文明

湖南旅游:人文湘楚 山水湖南

江苏:来江苏,访名城,游古镇,品吴韵,寻汉风

宁夏:雄浑西部风光,秀美塞上江南

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特定城市壮美景色的喜爱之情和悠久历史的自豪感,使中文读者很想亲临其境,亲身感受一番。因此,它的表达功能也比较突出,并且因为它有强烈的呼唤读者观赏的主旨,目的是号召读者按照作者的介绍意图来行动,因而也不失为一种感召文本。简而言之,中文旅游文本以号召为目的,通常信息功能和表达功能特别突出。

而英文旅游文本则表达客观、简约,句式结构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如(摘自http://www. visitnc.com):

◆With surroundings like this, youd thrive too.——See more holiday traditions

◆Stars arent the only lights that guide people here. ——Explore holiday light displays

◆Here, toasts write themselves. Visit a NC winery today.

◆While the slopes whisk you away, the views call you back——Ski, snowboard and more this winter

在英文中,句子结构相对于词汇而言更加重要,多使用祈使句和其他简单句,通俗易懂。

3 . 诉求层面对比

根据英国翻译家纽马克对于文本体裁的划分——“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旅游资料应属于呼唤型文本,因此中英文的旅游宣传资料有着共同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然而,汉民族的写作美学一贯强调“意与境混”的上乘境界,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以国旅的一条旅游线路的介绍为例(摘自中国国旅官方旅游网站):

收拾好行囊,整理好心情,我们今天开始巴厘岛的异域风情之旅,让我们去感受巴厘岛的美景,巴厘人的质朴,巴厘的悠闲生活方式。

首先我们将沿着美丽的海岸公路来到世外桃源★【百度库山中湖风景区】,这里凉爽清新的气候让人历经低地热气后更神清气爽,并可于此欣赏到曼妙翠绿的梯田美景。道路蜿蜒而上,经过长满蕨类植物、野花和象草的陡峭悬崖,进入山区之后,空气变得更为清新凉爽,湖光山色,湖上水烟缈缈升起,仿佛仙境一般,美不胜收。接着我们将前往巴厘岛最著名的水上活动集中区——【南湾】迎向海阔天蓝,体验碧海蓝天,徜徉在南洋的风情之中。然后我们将体验【峡谷泛舟】,清凉的河水时而平缓,时而激烈,两岸美丽的原始森林,瀑布让人彻底地忘记世俗的烦忧。

从中可以看出,中文的旅游宣传文本常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具体的事物获得抽象的人格和情感,情景相融,虚实相生,受这样的审美观的影响,汉语读者淡化景物的具体描写,重视此描写背后的文化底蕴或者传达的艺术氛围。相比较而言,英文读者,受西方传统哲学的影响,偏重理性,讲究天人各一,突出个性,主客观对立。所以他们在对语言形式的诉求方面忌讳重复堆砌,运用简单的句子结构能够实现信息的传递即可,同样是对旅游线路的介绍,英文就要明了得多:如(摘自http://www.tripadvisor.com/)

The Indonesian island of Bali is a favorite destination for both adventurers and those in need of a little relaxation. The waters off the coast of Balis white beaches are an ideal spot for diving, while the dense jungles, teeming with monkeys and hidden stone temples, call out for exploration. Hike the rugged path to the summit of Mount Batur, and your effort will be rewarded with a stunning view. Then coax your sore muscles back into action with a massage at one of Balis many luxury spas.

所以,综合上面论述的话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英文旅游宣传文本满足了各自民族的诉求。这同时又启示我们在翻译时,要注重对译入语读者诉求的把握。

4 . 对旅游资料翻译的启迪

4 . 1 确立读者接受主体地位

旅游翻译要实现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就不得不注重读者接受主体地位。译文如果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接受能力,则能吸引游客。因为读者只有对文本感兴趣,才可能会有去实地旅游的欲望。旅游英语翻译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必须考虑读者的接受主体地位。译者翻译原文本时,如果能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注意译入语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关注译文读者对原文化的理解能力,就能提高读者的接受度,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的宣传,让中国文化顺利地“走出去”。

4 . 2 正确应对中西文化差异

4.2.1 调整和删减

基于两种文本类型的差异:中文文本信息、表达功能突出,有较明显的倾向性;英文文本更多地以信息文本功能为重心。中文主观色彩极浓,语言空灵、含蓄,辞藻华丽;英文简洁、自然、流畅,具有明快之美。例如:中文在描写景色风光时,常用四字成语,并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一种美的意境。但在翻译时,如果直译,英文读者就会认为译文啰嗦,有华而不实的感觉。因为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崇尚简单明确,他们感悟不出中国式的对偶、排比等修辞给人的那种美的意境。所以,我们在翻译时就应该删减掉中文文本中许多抽象、华而不实的语言成分,将其译成简洁流畅的英文译本。

4.2.2 文化借用

所谓文化借用,就是借用西方文化中比较知名的人物或事件来解释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西方客人拿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增加他们的印象,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特有的内容。比方说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比作译语文化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把济公比作劫富济贫的RobinHood,从而传神地将人物的关系和济公的身份传达给译文的读者,同时使译语读者有一种亲切感。这不但拉近了文化距离,同时保证了地道的译语。

5 . 总结

除了上述提到的策略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比如改写、解释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差异,更好地使旅游翻译符合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翻译不仅要跨越语言障碍,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鸿沟。归根结底,语言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这说明翻译最终要从语言层次的转换回归到文化建构层面。民族文化的特异性给翻译带来了诸多麻烦,但我们不能为了刻意满足译语读者心理和审美习惯而对原作改头换面如让洋人穿上黄马褂,毕竟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文化交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翻译中既不可“全盘西化”,也不可“全盘归化”,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文化差异才能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多元化,做到“求同存异”“多元互补”。在旅游篇章的宣传或互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到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运用合适的策略进行处理,是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对这种文化差异的合理处理,不仅可以使外国游客在中国享受到很好的旅游服务,而且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扩大自己影响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Newmark, Peter. Approches to Translation[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Nida. 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8.

陈刚.导游翻译中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J].中国翻译,1987(3).

许钧.译者、读者与阅读空间[J].外国语,1996(1):32-36.

杨山青.实用问题英汉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4.

猜你喜欢

启发翻译旅游
旅游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