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劁猪史

2013-11-22

猪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缝针肥猪去势

王 睿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0)

劁猪又称阉割术,是在我国古代传下来的兽医术!连外国人都很惊奇,这也算是外科手术了,不需要缝针,也不需要抗生素,仍然不会感染。现在大多数兽医仍然是用传统的阉割术给小猪去势(兽医基础上对阉割的专业用词),去势后的小猪性情温顺,便于管教,肉也长的好,没有异味!

古文有注:劁者,阉也。劁猪,顾名思义,就是阉割猪的睾丸或卵巢,一种去势手术。劁猪在东汉就有了,这种神奇的古传妙法,据说此乃得自当年华陀高超外科手术的真传。老北京的七十二行中也有此等营生,绝门手艺—— 劁猪。劁猪匠拿着一把劁猪刀子,扛一副挑,走遍乡野,吃万家饭,和古代侠客有几分神似。

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忽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遣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劁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无璋的这副春联,算得上是对劁猪匠最形象贴切的定义了。

在以前的农村,劁猪是一门谋生的好手艺,从事这一行业的一般都是男人,而且是青年或中年男人。他们靠一把刀吃饭。四方八邻的,也许就出那么一个。他们的生意是季节性的,因为老百姓养猪基本都将时间约定俗成了。农村家家户户大多养猪,如果买来的小猪是雄性的,只要不将猪留作种猪,到了猪将成年时,发情便势不可挡,便都要阉割,否则,一旦发作起来,那猪便不睡不吃,性情暴躁,挖砖撬石,甚至越栏逃跑。所以必须及时把它的睾丸割掉。

20 世纪60 年代前,大部分农家都要养一口肥猪,过年前宰了,卖一大部分肉,自己家留下下水和少部分肉到过年时吃。有的人家则是把猪卖了,再买些肉过年吃。一个村有几户人家养母猪,繁殖小猪出售,一片村有个别人家养公猪,到邻村配种。农民从庙会上买回小猪,凡是要育肥猪的都要劁,等劁猪的过来,就把小猪劁了。劁猪的,就是一个人,带把小刀、钩子、缝针和线,在小猪的睾丸或卵巢部位用刀割开,割去小猪的睾丸或卵巢,然后缝住就算劁了,劁了的小猪就只能生长发育成肥猪了。到了20 世纪70 年代,农村开始发展集体猪场,猪场都有专职或兼职的兽医,就能把要劁的猪给劁了,走村串街的专业劁猪匠就俨然消失的不见了。

猜你喜欢

缝针肥猪去势
去势方法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探讨仔猪去势的替代方案
终止猪只手术去势联盟宣布—培育成功自然去势的原型仔猪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缝针
一个大,一个小
敷贴巧用于缝针的固定
PK肥猪猫
KD338:不看都能穿进线的手缝针
温柔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