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3-11-21陈友英倪新红梁国强陈永珍
陈友英 倪新红 梁国强 陈永珍
(1苏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苏州,215009;2苏州中医院中医药研究所,苏州,215009;3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系,苏州,21500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主要发生于妊娠晚期,少数发生于妊娠中期,是以妊娠期皮肤瘙痒、胆酸升高和黄疸为主,产后症状迅速消失为特征的妊娠期并发症[1]。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现代医学对ICP的治疗仍处于对症治疗阶段,药物进入胎盘的能力较差,药效不佳[3-4]。中药从ICP的病因病机“湿、热、瘀”出发,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而改善妊娠结局[5]。自仲景以来,历代将茵陈蒿汤化载用于治疗各类黄疸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蒿汤不仅具有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等作用[6-8]。茵陈加味汤为我院临床的协定中药处方,通过长期临床验证茵陈加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显著。本文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法,将本院1年来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00例,其中50例中药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能量合剂治疗(观察组),50例应用熊去氧胆酸、能量合剂治疗(对照组),以探讨中药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03月至2013年03月门诊及住院的ICP患者100例,身高、体重、孕次及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排除患者影响肝脏功能的急慢性病、遗传、代谢、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药物影响。对照组50例,年龄23~35岁,平均27.5岁,患病孕周30~38周;观察组50例,年龄24~36岁,平均28.2岁,患病孕周28~39周,均为单胎妊娠。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7版的有关内容拟定:1)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2)或伴黄疸;3)血清总胆酸升高;4)或伴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5)排除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妊高症、皮肤疾患。6)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在分娩后迅速消失或恢复正常。
1.3 统计学处理 根据临床资料特点,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P值,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9](公司:Dr.Falk Pharma GmbH;产品批号:12G11333L)0.25 g,2次/d,共14 d;能量合剂:10﹪葡萄糖500 mL并加入ATP40 mg、辅酶 A 100 U、维生素 C 3.0 g、维生素 B60.2 g,1次/d,共14 d;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1次/d,共 3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口服,基本方组成:党参15 g,白术 10 g,茯苓 15 g,炙黄芪 10 g,生黄芪10 g,炒黄芩10 g,茵陈10 g,枸杞子15 g,桑寄生15 g,陈皮 10 g,炒山药 10 g,砂仁 5 g,苎麻根 15 g,苏叶10 g,炙甘草5 g,黄柏10 g。1 剂/d,7 d 为 1 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
治疗前后两组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监测血胆汁酸及转氨酶情况,定期观察瘙痒变化、胎儿监护、胎动以及羊水变化。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瘙痒的改善 两组治疗后瘙痒症状改善均较治疗前明显,但观察租缓解效果更快,疗效更明显。
表1 两组治疗后瘙痒缓解所用时间比较
2.2 治疗后TBA及肝酶的变化 两组均有效降低各项生化指标及TBA水平,但对照转氨酶下降较观察组慢。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A、CG比较
表3 两组围产儿结局比较[n(%)]
2.3 围产儿结局 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围产儿并发症几率低,可以明显改善ICP妊娠结局。
3 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个可逆的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表明其病因与遗传缺陷、激素代谢紊乱、环境有密切关系。ICP发生后,孕妇胆汁中胆盐分泌不足,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导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产后出血。由于胎儿窘迫发生率高导致孕妇手术几率增高。ICP主要危害胎儿,引起胎儿窘迫、早产、死胎、死产,并使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10-12]。
从中医学角度本病属于“妊娠瘙痒症”“妊娠黄疸”等范畴,发病与孕期阴血聚于冲任养胎,机体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孕期生理常态及素体因素密切相关。病机为肝胆湿热,脾胃湿热,阴虚血燥。孕妇胎气壅滞,气机不畅,最易出现水湿不化、郁久化热、湿热滞留,湿热郁于肌肤则肌肤瘙痒,湿热郁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则皮肤面目黄染[13-14]。
中药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疸;白术养血健脾,怯风止痒[15];茯苓理脾行水使湿热之邪从小便出;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6];黄柏清热利湿退黄;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清热利湿、退黄止痒、镇静安胎之效。因此能明显降低血清胆汁酸及肝酶,减轻瘙痒,适当延长孕龄,避免早产,降低胎儿窘迫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合上述分析,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能量合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比单纯使用熊去氧胆酸、能量合剂更能明显降低血胆汁酸及肝酶,缓解瘙痒,对降低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有明显治疗效果。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1.
[2]邵薇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2):158-161.
[3]邓文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妊娠结局及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2):330-331.
[4]宋晓晖,徐元萍,马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2):164-165.
[5]余丰,梁飞立,邓梅花,等.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西医论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1019-1022.
[6]曹洪欣,孙晖,姜新刚,等.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Yinchenhao Decoction(茵陈蒿汤)against Liver Injury Induced byα-Naphthylisothiocyanate and Carbon Tetrachloride[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9,7(3):204-209.
[7]向怀,覃薛文.茵陈清热利胆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6):49-50.
[8]杨艳芳,刁晓娣,赵蕴芝,等.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临床分析[J].新中医,2013,42(2):71-74.
[9]汪海.熊去氧胆酸结合清淤利胆方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5):405-406.
[10]雷玲,李力.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8,35(5):376-378,386.
[11]杨弟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J].现代医药卫生,2005,20(13):1667.
[12]贾小燕,漆洪波,罗欣.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6):464-467.
[13]刘敏如,谭方信.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4-570.
[14]苏文.思美泰结合中药茵白汤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5):102-103.
[15]曹锦花.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30(6):489-494.
[16]梁学清,李丹丹,黄忠威.茯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