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金厂峪矿山公园为例浅议资源型矿城转型发展

2013-11-20张丽茜阴秀琦

中国矿业 2013年5期
关键词:资源型遗迹矿业

张丽茜,陈 茜,阴秀琦

(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北京100083;2.中国矿业联合会,北京100013)

1 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对于资源需求的急剧上升,在矿山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形成了资源型城市,即资源型矿城。据统计,我国现有矿业城市(镇)426座,其中煤炭城市149座,有色金属城市81座,建材及非金属城市54座,黑色金属城市38座,黄金城市37座,化工城市28座,油气城市25座,综合型(两种矿产以上)矿业城市14座,涉及3亿多人口。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不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初级资源产品,也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然而今天,众多的矿业城市已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尤其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成堆的自身难以克服的棘手问题。目前,全国约有12%的矿业城市可供开发的后备矿产资源严重不足,700多座矿山面临关闭的威胁,这将直接影响300多万名矿工和7000万名矿工家属的生活与生产。

因此,促进资源型矿城经济转型发展,成为矿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资源型矿城的主体是由多个矿山企业构成的,矿城的经济转型实质就是资源枯竭型矿山转型,即矿山企业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在对我国矿业遗迹调查研究中,我们认为保护和抢救现存的重要矿业遗迹,是推进即将闭坑矿山企业经济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中,在有条件的矿山建设矿山公园,通过矿业遗迹充分展示我国社会文明史的客观轨迹和灿烂文化,为人们提供游览观赏景观,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也可以为科学活动提供考察和研究对象。

2 国内外资源型矿城研究现状

2.1 国外资源型矿城的研究

1921年,英国学者Auronsseau首次提出了矿业城镇的概念;加拿大学者Machintosh则被认为是在20世纪20年代最早提出了“大宗商品理论”(Staple Theory)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同一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家Innis则将其发扬光大,开展了对加拿大经济史和文明史的系列研究,并揭开了资源经济和资源型城市研究的序幕。

国外资源型矿城转型成功的典型实例——德国鲁尔区是一个以煤炭开采为基础的工业基地,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也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它位于德国西北部,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导致鲁尔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和传统产业受到严重挑战。德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鲁尔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首先,政府引导,创新机制。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中国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在十年调整的基础上,1979年,德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工业协会、工会等有关方面联合制定了“鲁尔行动计划”,旨在逐步发展新兴产业,以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导权。1989年,KVR(鲁尔城市委员会)启动“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nternational Building Exhibition Em scher park,简称IBA)计划的第一个10年(1991~2000年)规划。将鲁尔区的重工业厂区作为工业文明的遗产来保护和继承,十年的时间里,将一个世界上最老旧的重工业区改造成为生态景观公园等后工业时代旅游景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次是杜伊斯堡钢铁厂的创新思维,优雅转身。1987年,杜伊斯堡钢铁厂因关闭面临拆除。在经历了一段痛苦时光之后事情出现转机:德国的城市规划和决策者选择了保留钢厂厂房设备,并对工业遗迹予以改造,以景观美学意义和生态特质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成为“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中“绿色框架”主题下的一个景观公园,设计师创造性地对这个工厂进行了改造:原来的油罐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基地;这里还有许多旧厂房的利用颇有创意,有的被出租给了电影制片者当电影场景,有的能举办别开生面的婚礼晚会,有的演绎成了震撼人心的当代“雕塑公园”;高炉等工业设施可以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被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

杜伊斯堡钢铁厂仅仅是“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一部分,在埃森矿业同盟的高高的井架下,在波鸿矿井长长的巷道中,到处可见后工业文明与现在创意的完美结合,这些创新的思维与设计,成就了鲁尔区由重工业向新兴工业和生活区的优雅转身。在鲁尔区穿行,如同行走在一个巨大的露天公园里。

2.2 我国资源型矿城的研究

按照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将矿业城市分为三类:成长期城市,指建市时间在20年以下、资源保障程度高的城市,如朔州、永城、铁法等市;鼎盛期城市,矿业开发建市20~50年,可采资源保障程度逐渐降低的城市,如包头、淮南、马鞍山等;衰退期城市,指城市兴起和矿业活动在50年以上、累计采出储量占可采储量70%以上、探明可采资源逐渐枯竭的矿业城市,如辽宁阜新、云南东川、湖北大冶等。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地方政府的重视。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两个支持的政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写入了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中,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启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十年经济转型的历程。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资源型城市生态恢复试点市——阜新,有“煤电之城”美称。其中,亚洲最大的露天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累计为国家输送煤炭2亿多t,2005年闭矿。2006年,国土资源部将阜新海州露天矿列为首批28个国家矿山公园,也是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对矿区周围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和土地复垦,是全国最大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阜新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积极进行旅游开发,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凤凰涅槃”。2009年7月27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截至目前,矿山主题公园、矿山博物馆、周边公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工,游客即可以亲临现场,观赏这一地质奇观。昔日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实现了从矿山到公园的华丽转身,因此,矿业遗迹保护开发、矿山公园的建设,成为资源枯竭型矿城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

2004年11月,为加强对我国重要矿业遗迹资源的保护,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建设矿山公园是使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业遗迹资源得到保护和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国土资源部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共审批出了61个国家矿山公园并组织建设,多数矿山公园分布在著名的矿业城市,如阜新、大同、鸡西、唐山等。以矿业遗迹为核心的矿山公园的建设,在新形势和新时期下,有利于改善和治理矿山环境,也为探索资源型矿城的转型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3 矿业遗迹研究与矿城的经济转型

3.1 矿业遗迹及其研究方法

矿业遗迹主要包括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迹、矿业制品遗存、矿山社会生活遗迹和矿业开发文献史籍等5大类别。可通过以下研究方法,对我国矿业遗迹进行全面了解和研究。

首先,资料搜集法。这是矿业遗迹调查的基础,资料搜集是否全面、详细系统,关系到对一个地区重要矿业遗迹资源的了解程度。要系统搜集全国61个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信息资料,主要包含全国矿山公园申报资料、矿山公园综合考察报告等资料,以便提取矿业遗迹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开发背景、矿业遗迹名称与资源类型、矿业遗迹所在地理位置、矿山公园建设情况、矿山公园管理机构、矿业遗迹管理与保护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开发建议等,制成矿业遗迹调查表。

其次,函调法。指将已经制作完毕的全国重要矿业遗迹 (采矿遗迹)调查表,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给矿业遗迹所在地区的国土资源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与机构填写,并让函件接收机关将填好的调查登记表反馈给调查机关。

再次,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询问、问卷等多种形式获得矿业遗迹方面的原始资料,或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矿业遗迹方面的补充资料,可以通过调查访问过程中的讨论、分析,从而获得矿业遗迹有关信息,明确或提高对矿业遗迹认识。

最后,实例靶向分析、汇总法。在所有的资料中,找出最具代表性的,阐述全面的实例,对其矿业遗迹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等方面资源开发特点、开采规模、开发历史、保护现状等进行评价。综合各位专家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对矿业遗迹等级作出整体评判,按照矿业遗迹的科学性、观赏性、完整性、组合关系进行价值等级的综合评价,得到一标准的靶向模式,再结合从网络、书籍中收集到的资料、函调单位回函表格信息统计、实地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为科学的登录各矿业遗迹信息提供靶向依据。

通过以上方法,对矿业遗迹的资源类型、地理位置、珍稀程度及建设与管理保护现状有了大致了解,才能及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开发建议。

3.2 矿业遗迹研究是探索矿城经济转型的基础

矿山企业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经济转型。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的底特律等,将矿业向高科技发展,形成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区;又如南非约翰内斯堡历史悠久的黄金矿城成为知名的旅游点;波兰小城维利奇卡拥有人称地下盐雕艺术殿堂的维利奇卡古盐矿博物馆,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多达150万人。

国内方面,焦作旅游的成功运作也成为矿城产业向旅游业转型的一大典范。20世纪90年代末,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现实,焦作市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进行重点建设。2004年“黄金周”期间,焦作接待游人数位居全国景区第5位一跃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颗新星。可见,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从粗放型、重污染的矿业工业向集约化、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转变;矿业产业向第三产业、尤其是向旅游业的转变成为矿山经济转型的一大新趋势。

结合以上国内外资源矿城转型实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其中,不仅包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实现矿城经济转型;还可以通过促进服务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实现成功转型,因为服务业的发展是资源城市转型的催化剂。作为矿城旅游的核心景观,矿业遗迹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开发矿业旅游,不仅能在实现矿山经济转型的同时带来经济效应,还能提高矿业遗迹所在地的知名度,带来一定的社会效应。矿城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为社会所接受。

3.3 矿山经济转型与矿城经济转型的关系

矿业遗迹是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形成矿业遗迹的矿山企业又是构成资源型矿城的主体。因此,矿城的经济转型实质就是资源枯竭型矿山转型,即矿山企业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在对我国矿业遗迹调查研究中,保护和抢救现存的重要矿业遗迹,探讨矿业遗迹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建立矿山公园,是推进即将闭坑矿山企业经济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该类矿业城市进行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

4 迁西金厂峪矿山公园建设

4.1 金厂峪矿山资源开发到资源濒临枯竭

金厂峪矿山自1958建矿以来,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艰苦创业和八十年代的辉煌岁月。累计生产黄金33.18t,实现利税3.2亿元,为我国黄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自1996年以后,资源日趋紧张,至2003年底,可利用储量仅1.5t,服务年限不足两年 年,金厂峪被列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的目标矿山之一。

面对严峻形势,公司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讨论,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果断调整了生产经营思路,从找矿探矿中寻找希望,向地层深处探索金厂峪的腾飞之路。经过几年的多方努力,公司地质探矿工作取得很大突破,累计新增地质资源量矿石量275万t,金属量11.748t。现保有地质储量10t以上,服务年限延长了15年。在企业资源量大幅增加之后,公司具备了“二次腾飞”的客观条件,老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和活力。

尽管如此,金厂峪金矿认真总结国内外资源型矿城的教训,矿城总有面对转型的一天,在其资源开发利用鼎盛时期就应及早积极转型,否则等资源枯竭了再转型困难大、成本高。积极转型是一种自觉、超前的行为。与衰老矿区那种被动转型相比,好处是便于选择最佳转型期,力求把转型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也利于替代产业的发展,这样转型的效率和结果将会非常明显。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金厂峪矿山把握机遇,积极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在矿山没有完全枯竭的情况下谋求新发展、新出路。

4.2 金厂峪矿业遗迹的调查与研究

按照矿业遗迹研究方法,根据金厂峪矿山提交的申报材料《河北迁西金厂峪国家矿山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河北迁西金厂峪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等,对金厂峪矿山公园的基本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金厂峪矿山公园位于迁西县城东北的金厂峪镇,距迁西县城35km,矿山公园范围为东经118°26′16″~118°27′31″;北 纬 40°16′58″~40°18′41″总 面 积4.5km2。

金厂峪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主要有典型地质剖面、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找矿标志、采矿井巷、选厂、炼厂、废矿堆、尾矿堆积区、人文景观等。按《国家矿山地质公园建议指南》评价分类原则,考虑未来矿山公园建设的景点及游人的兴趣,同时考虑矿山公园的申请条件的要求,运用矿区的单个矿业遗迹评价,来代表矿区的总体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果:金厂峪珍稀级矿业遗迹有:构造遗迹(韧性剪切带、脆性断裂带),成矿模式,选冶设备,尾矿坑;岩石矿物、围岩蚀变带及史籍等属重要级矿业遗迹,废石堆和矿业制品等属于一般矿业遗迹。

目前,矿区已成立金厂峪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局,土地权属明确,不存在土地争议。对于矿区内形成的采空塌陷区,已经进行了部分工程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对于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重建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能够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建设矿山公园是金厂峪矿经济转型的一条有效途径

金厂峪金矿长期以来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遗迹,具有历史价值和教育科研价值。蚀变围岩形成的金矿体,有典型的成矿特征,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意义;金厂峪金矿的选冶工艺被誉为“入选矿石品位最低,矿石回收率最高”的工艺,在国内矿山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采而形成的尾矿库、废石堆和采空区地面变形,即具有矿业开发灾害的警示性:不合理、无规划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又具有教育与示范价值:与国内已建的矿山地质公园相比,金厂峪矿山公园具有独特的成矿模式、典型的地质特征,矿业活动遗迹、矿业生产遗址等保存完整,选、冶工序设备及尾矿处理科学合理,矿山环境整治工程能够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典范。矿山开采后的地质灾害,如水土流失和采空区地面塌陷变形,严重影响了环境,建立矿山地质公园是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的最佳途径。

综上,建立金厂峪国家矿山公园,一是可以有效保护矿山遗迹,二是可以很好的促进矿山企业转型与经济发展;三是利用矿山公园进行矿山环境治理,有效改进矿山的环境,促进矿城的可持续发展。

5 矿城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2001年,国家“十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经过十年的实践与探索,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支持体系和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和建立。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使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社会变化显著:打破了地区经济增长长期低速徘徊的局面;使人们的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等等。其中,利用矿业遗迹发展旅游业来实现转型的地区不在少数。但是,针对如何利用发展旅游业以更有效地实现矿城转型,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区别对待

当资源型城市出现资源枯竭、经济衰退问题时,政府政策选择范围主要包括:关闭矿山任城市衰亡、政府补贴维持矿山与城市继续存在、实施产业转型。每种政策选择都有优缺点,但对于许多边远资源型城镇来说,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与其进行产业转型不如关闭矿山任其衰亡。因此,政府考虑资源型城市规划与发展政策,包括产业转型支持政策时,必须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判断标准,如表1所示。而对于可以实施产业转型的矿城,政府则需要从政策制度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转型环境。

表1 对资源型城市区别对待的判断标准

5.2 因地制宜

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是主体,因地制宜的培育发展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同时要对新兴产业要进行鉴别与筛选。以建设矿山公园、发展旅游业为例,具备了以下条件,矿业城市才适合向旅游型城市转化。①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并具备市场客源;②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资源,且矿冶资源具有开发旅游的可行性;③城市经济达到相当的水平。

上述金厂峪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就是—个典型实例。它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地处唐山市北部,燕山、滦河、长城在这里相映成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岩石位于迁西县太平寨,1978年被联合国地质科学研究组织确认为岩石鼻祖。利用这些优势,迁西县因此重点将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机遇来把握,把文化产业发展融入三次产业发展之中,以政策为引领、以旅游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为优势,面向群众、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在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灵山、秀水、长城、栗香”等本地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

5.3 加强管理

目前,我国许多资源型矿城的转型都已初具规模,已通过审批的矿山公园的部分正在建设,部分已经对外开放。国家矿山公园所在地的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督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管理制度,突出特色、突出重点,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矿山公园建设。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要切实加强管理,注重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要滞留于形式,把建设完成的矿山公园摆在那里不再过问,这样起不到有助于经济转型的作用。建议矿山公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针对公园管理人员,做到任务落实到人。建立和完善各项日常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细化并分门别类地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并且通过实施,在工作中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些制度。还应充分调动游客特别是晨练、晚练人员及其他各类志愿者的积极性。由公园管理处、游客及志愿者共同组建护园队,负责日常管理,开展义务巡逻,宣传市民规范,劝阻不文明行为,制止毁绿损绿等不文明行为。通过地方、企业、居民携手共同努力,才会实现矿山公园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才能真正实现矿城的成功转型。

[1]Machintosh W A.Economic Factors in Canadian History[J].Canadian Historical Review,1923,4(1):12.

[2]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柳泽,周文生,姚涵.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1):161-168.

[4]钱勇.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理论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5(12):24-29.

[5]石秀华.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J].科技创业,2006(12):105-106.

[6]马克,李军国.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经济纵横,2012(8):1-7.

[7]朱国,赵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及其成功经验借鉴[J].前沿,2010(21):127-129.

[8]吴锦花.对开发式公园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17):362,392.

[9]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10]侯万荣.略论矿业遗迹的开发和矿山公园的建设[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8(10):37-38.

猜你喜欢

资源型遗迹矿业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沉船遗迹(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