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

2013-11-20邓景元申晓东王忠华尚翠侠崔红缨崔延超王茂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20期
关键词:轴索弥漫性脑损伤

邓景元 申晓东 王忠华 尚翠侠 崔红缨 崔延超 何 渠 王茂德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6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闭合性脑外伤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Bennett等〔1〕报道其死亡率高达42% ~62%,国内资料也显示,DAI的死亡率高达60%以上〔2〕。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仍以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继发性损害等药物治疗为主,病情恢复较慢。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均有良好疗效,尤其在复苏期及恢复期疗效更为显著。尽早运用针灸干预,对脑损伤患者的促醒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了解针灸对DAI患者肢体运动、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外科住院DAI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针灸组男 22例,女 8例;年龄(41.35±18.43)岁,病程(22.67±7.22)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3.56±16.17)岁,病程(23.65±6.17)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和影像表现,诊断标准为〔3〕:①创伤后持续昏迷>6 h;②CT示组织撕裂出血或正常;③颅内压正常但临床状况差;④无颅脑明确结构异常的创伤后持续植物状态;⑤创伤后弥漫脑萎缩。

1.3 入选标准 已确诊为DAI的存活者,年龄10~60岁,病情稳定,不再发展,病程不超过30 d。入选患者均行CT、MRI及相关检查,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②严重的精神障碍;③体质极度虚弱;④既往有痴呆及精神病史;⑤治疗期间出现各类并发症而不能继续接受治疗。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脱水、止血、抗炎、神经营养、促醒的药物,高压氧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的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压力性溃疡及综合康复治疗〔4〕。针灸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采用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5〕。

1.6 疗效标准 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满分100,其中上肢满分66分,下肢34分)〔6〕,认知能力评定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评分〔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6〕。采用单盲法操作,首次评定在入选治疗前24 h进行,末次于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两组均由同一名康复医师评定。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简化Fugl-Meyer评分、LOTCA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LOTC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1),但与针灸组比较差异显著,其改善程度小于针灸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简化Fugl-Meyer、LOTCA、Barthel评分( s,n=30)

表1 两组简化Fugl-Meyer、LOTCA、Barthel评分( s,n=30)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2)P<0.05,3)P<0.01

治疗后针灸组 50.89±25.37 78.63±13.551)2) 26.51±8.24 66.86±17.161)3) 25.13±12.34 74.48±16.751)2)组别 Fugl-Meyer治疗前 治疗后LOTCA治疗前 治疗后Barthel治疗前对照组 52.21±9.47 69.46±17.341)2) 28.27±6.56 46.18±19.381)3) 23.35±11.72 63.54±18.661)2)

3 讨论

随着对DAI病理生理及神经系统可塑性研究的不断深入,DAI患者的存活率越来越高,这使得对DAI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功能重组理论认为: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使遭到破坏脑功能区得到重组,使损伤神经修复或者代偿,从而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8〕。根据这些理论,本次研究本着多途径、多角度的认知训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同时进行的原则,促进患者的运动、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针灸是现代康复医学中一个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脑损伤各期均有良好疗效。尤以复苏期及恢复期见效更快,尽早干预对脑损伤促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以往实验研究表明,针灸能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浓、黏、聚、凝状态,调节生化指标,调控细胞凋亡,改善脑组织电生理活动,改善大脑智能,提高大脑记忆力、学习能力、判断力等综合智力水平,对抗自由基损伤等。针灸可促进行为及记忆能力的恢复,早期减少梗死体积,促进病灶周围脑水肿消退,改善梗死灶周边的血运,建立侧支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引起大脑病灶周边GAP-43、PCNA的表达,促进大脑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修复,促使轴突侧支长芽,从而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及正常脑组织机能代偿的作用〔9〕。本次研究中,以冲、任、督脉经络辨证为理论指导,结合患者的不同症状,在针灸方法上采用大疗程、广泛取穴、各个击破的治疗方法。对每个病人采用一个基本流程:催醒→治瘫→缓解肌张力→治语言→治流涎→治二便失禁→促进食→其他系列症状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运用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配合现代康复医学技术,显著改善了DAI患者的运动、认知能力及其日常生活能力。与其他康复方法相比,本方案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效果显著。早发现,综合治疗,及时防治其并发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Bennett MO,Brim DP,Phillips JP,et al.Clinicopathologic observations in 10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fatal head iniury admitted to a neurosurgical unit〔J〕.Ir Med J,2004;88:60-2.

2 易声禹,只达石.颅脑损伤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1-8.

3 王大革.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厂矿医学,2004;4(17):165-7.

4 郭 非,赵庆荣,张玉淼,等.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7):605-7.

5 邓景元.康复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15.

6 于兑生.康复医学评定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45.

7 恽晓平,郭华珍,陈 巍.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于认知评定成套测验的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9;5(3):110-3.

8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37-77.

9 李汉光.针刺对脑出血损害的防治作用与机制的初探〔J〕.针刺研究,1994;19:26.

猜你喜欢

轴索弥漫性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羊水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如何发生的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脱髓鞘型和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