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填方路基快速施工及沉降控制措施
2013-11-18刘帅
刘帅
【摘 要】随着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地区已经全面开展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然而由于一些地区的地市变化比较大,因而高填方路基施工也就与日俱增,而怎样处理好高填方路基的施工以及稳定沉降已经成为当前公路工程部门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本文作者分析了高填方路基的快速施工技术,并对相关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填方路基;沉降控制;快速施工技术
0.前言
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加快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由此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质地形和气候等多种条件,而随着高填方路基的不断出现,施工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这就使得稳定沉降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提高高填方路基的快速施工技术、加强其沉降控制已经成为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公路高填方路基的快速施工技术
1.1施工技术特点
高填方路基常指填筑断面的面积、路堤的累计沉降以及填筑的高度都比较大的公路路基,它的施工工序比较复杂。由于高填方路基的填筑断面面积比较大,所以工程量就会非常大,因而工期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填筑问题,因而很难控制好它的质量。高填方路基的填筑高度也比较大,所以路基的边坡一定要具备充足的稳定性和充足的整体抗压性。路基自身累计沉降大便使得路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路堤的沉降高度,不允许有丝毫的误差存在。另外高填方路基施工结束后其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加大了维修整治的困难,而车辆运营阶段该路基又经常会出现各种病害,比如路基边坡出现滑动,路基整体和局部会出现沉降,还有路基出现开裂现象等。在路基填筑结束后,尽管地基能够承受的土压力可以保持稳定,但是道路通行期间不仅会受到土压力,还会受到行车和外界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的一年时间里一定要加强养护工作。
1.2快速施工工序
高填方路基在快速施工时,涵盖施工前的试验、填筑以及压实等多道工序。施工之前必须开展填筑试验,一般要以填方地段为试验路段,长度控制在200米左右。试验时,所需设备的类型和参数也要反复进行试验,这样才能将工程里的各种设备及参数确定下来,以便施工阶段作业的顺利开展。施工之前一定要认真勘察填方区域,熟悉掌握地质以及图纸的情况,对于特殊地基要结合相关施工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地基。一般情况下需把地面树木以及腐殖土都清除干净,并且要把降积水排除干净,进行晾晒和平整,之后还要在原来的地面开挖出宽度超过1米的台阶,并用压路机对其进行碾压,一直到确保压实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为止。
2.沉降控制技术措施分析
2.1分析沉降的方法
高填方路基发生沉降主要表现在路基的沉降,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沉降本身,另一种则是对沉降的预测。通常路基沉降技术以及预测的方法分为两种,第一种属于分层综合法,它是按照施工规范和相关的标准准确计算出路基最后的沉降量,该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第二种属于数值计算法,也就是借助成熟的理论,结合土质特点,构建出不同的模型,进而利用计算机把各限元沉降量给计算出来。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实际沉降资料基础上,把路基沉降量推算出来,由于这种方法优势比较明显,所以在实际工程中经常被采用。沉降预测方法是结合施工现场的实测数据而进行的,这种方法既简单易行,又便于操作,因而结果和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前两种方法要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衡量,然而由于取样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比较多,所以实际结果要和理论沉降量有很大的区别。在高速公路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对预测和对施工后的沉降进行控制。然而实际施工时,要全面预测并分析路基沉降的数据,对于施工工艺要合理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路基的沉降稳定性。
2.2采取控制沉降的技术
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沉降的控制要从施工准备阶段就开始,在工程施工的前期,一定要先设置2到3个观测基点,而且基点设置的位置一定要在沉降范围之外的地方,然后辅助以全站仪以及水准仪等各种精密仪器,对基点位置标高和相关基线的方位进行测量,一般情况下路基两边位置也就是堤坡脚处以及坡脚之外2米和4米 处,要在对称点位置设置三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之间要保持200米的距离,所有的观测点都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将其浇筑为土桩,其尺寸大小一般为15×15×150cm。施工人员填筑路基前,要把全站仪测定好的基点标高以及基线方位当作初始位置的设置标准,并且要仔细做好记录;正式对路基浇筑前,至少每天要对施工现场观测一次,假如观测点位移和沉降数值变得比较小时,则可以每三天测量一次;假如没有多大变化,就可以一星期测量一次,所有的观测数据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为了控制好沉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先将填层的厚度以及填筑的宽度控制好。在对每一层进行初平后,还需检查一遍填层的厚度,通常填筑厚度不得低于30厘米。假如检查过程中出现大于施工规范范围内的,就要采取适当的减薄措施。在借助推土机初铺时,一定要控制好摊铺的宽度,摊铺宽度不能小于设计的宽度,一般需以超过50厘米为最佳范围,这样路基边缘压实度就可以得到保证。填筑路堤时,必须派专人监管施工现场,全程指挥施工现场的工作,以便确保填层的厚度以及平整度可以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而促使路基密实度也可以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另外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填层土质的质量,但是填筑前要经过大量试验以便确定填料质量的合格,如果填料土里面含有有害杂质坚决不能采用。假如填料土质不一样就需因地制宜,也就是对于不同的土质要填筑不一样的填料,在这个过程中填料必须连续进行填筑,其厚度不能小于50厘米。简单而言强度越小透水性越差的土就要填筑在最下层,相反的强度越大土质越好的良性土就需要填筑在上层。填土时一定要确保压实度达到施工规范要求,每一层填筑完都需要派专业人员检测试验压实度,特别是比较薄弱的路基地段,必须做完善的抽查试验,一旦密实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就要采取强夯法等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路基压实度达标。在对高填土路基进行施工时,事先要做好排水工作。
2.3采取快速补强的措施
整个高填方路基快速施工以后可能会出现路基下沉以及路面不均匀沉降或者侧移等各种隐患,这时便可以拟定对局部进行压密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所谓压密注浆法也就是在一定压力下,先填充好原地层出现的空隙和裂隙,随后伴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顺着土体的最小主应力面劈裂,在浆液的不断扩散与延伸下,便会产生板状以及树根状的浆脉,并能和原状土结合成质量非常好的复合地基。这种施工工艺不仅可以将路基的承载力提高,还能加快施工的速度,并将工程的造价成本降低。
3.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高速发展,高填方路基施工面积也不断扩大。在整个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特别是对沉降的控制。整个施工过程一定要严格遵守高填方路基施工的标准,熟悉掌握影响沉降形成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做好施工现场人员的指挥与调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好路基的沉降,将高填方路基的施工水平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赵龙龙.高填方路基下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科技,2013(01).
[2]邓书连,周宇其.土工格栅在高填方路基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