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香榧的栽培

2013-11-18钱纪初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0期
关键词:香榧栽植嫁接

钱纪初

【摘 要】香榧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干果,营养丰富,香脆可口,风味独特,但由于栽培面积小,栽培难度大,产前期长,产量低,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据近年来香榧种植的情况调查分析,有的年份香榧成活率不足30%。所以研究与探讨香榧的栽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香榧;实生苗;育苗;嫁接;栽植

1.香榧种苗繁育技术

1.1实生苗(砧木)培育

1.1.1采种

香榧种子、榧树均可作育苗的种子,前者育苗效果好于后者,但前者成本较高。种子要从生长健壮榧树上采摘,一定要选择充分成熟,壳薄仁满,大小均匀,无病子、僵子的榧蒲。一般于果实假种皮由青绿转黄绿,大多数假种皮发生开裂,少量种子脱落时采种。采集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10~15厘米,防止发热腐烂),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约经7~10天,假种皮呈微紫色时取出种子,即可进行播前处理。

1.1.2催芽

用湿沙贮藏,使其完成生理后熟和达到催芽目的。由于香榧贮藏昼夜温差越大,发芽势越强,发芽率越高,故以室外变温催芽为好。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挖一土坑,先铺上15厘米的河沙,然后一层种子一层清洁细沙分层堆积,层积以2~3层为好,冬季最好用双层塑料棚增温。

天旱时要洒水以保持沙的含水量在3%~5%(即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触动即散)。香榧的沙藏种子11月下旬开始陆续发芽,至翌年3月底发芽率可达90%左右,榧树种子则可达80%左右。期间应检查2~3次,当胚根长0.5~1.5厘米时即可拣出播种。

1.1.3育苗

由于种子在12月至2月发芽势最强,故分冬春两期播种。圃地要细致整地,施足基肥。苗床宽1.2米左右,沟深30厘米,沟宽30~35厘米。条播,株行距10厘米×40厘米。每亩播种量40~60千克,浅覆土,厚度约为种子横径3倍,覆盖鲜草,以保持床面疏松湿润。

1.1.4苗圃管理

播种后应提倡地膜覆盖,以利出苗和防止鼠害。出苗后及时除去地膜,改搭遮荫棚。荫棚高1.8米左右,透光度40%左右为宜;施肥要少量多次,肥料可用稀薄人粪尿或50千克水加3~5两尿素浇施;除草须用手拔,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在苗期管理中应注意雨季排水,防止积水而烂根,同时要注意防止干旱,要及时浇水。培育2~3年可供嫁接。

1.1.5榧蒲大田直播

实践表明,用榧蒲直接进行大田播种(不剥除假种皮,榧蒲充分成熟但不失水),场圃发芽率可达70%以上。这项技术既省时省力(省去剥除假种皮、沙藏催芽等工作),效果也较好。其它管理方法同上。

1.2嫁接苗培育

嫁接用的砧木(实生苗)以2~3年生,根径以上5~10厘米处的直径达到0.5~0.7厘米为宜。嫁接须配置一定比例的雄榧树作为授粉树。

1.2.1接穗采集

香榧采穗母树应选择盛果期、生长健壮、结实性状好、品质优良的壮龄树,雄榧树采穗母树应选择盛花期与最适授粉期相吻合,即在香榧的雌花受粉滴出现起5~7天内已进入盛花期的壮龄雄榧树。在上述采穗母树的树冠中上部外围选取发育健壮的一年生顶侧枝作为接穗,最好能做到随采随接。

1.2.2嫁接时期

以“惊蛰”至3月底最为适宜,高山可推迟5~7天,过迟,接穗已绽芽,嫁接成活率低。

1.2.3嫁接方法(苗砧接)

香榧嫁接的特殊性有两点,一是一条一年生侧枝只作一个接穗用,削接穗时须保留上部8~10对小叶,其余抹除;二是要用薄膜将砧木断面和嫁接部位严密包扎,仅露出接穗顶端3厘米左右。

香榧嫁接方法以劈接、切接为最常用,操作简便,嫁接速度快。嫁接后期,砧木树液流动旺盛,树皮容易剥离时可采用挖骨皮接,这种方法成活率高,但速度慢,对初学的新手比较适用。较粗的砧木可用插皮接,但须在砧木树皮容易剥离时进行。香榧嫁接不难,不论用何种方法嫁接,只要接穗生命力强(新鲜、未失水,也未绽芽),嫁接时抓住接口不进水和遮光保湿两个技术关键,成活率均可达85%以上。熟练的嫁接技工,嫁接成活率可达95%以上。

1.2.4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的管理是提高成活率和出圃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嫁接后培土前先施入优质复合肥每亩30~50千克,并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施入一定数量的长效杀虫剂、杀菌剂。结合培土,清理好水沟,深30厘米左右。搭好遮荫棚,透光度以20%~30%为宜。其余追肥、除草等与实生苗相同。

2.香榧造林技术

香榧造林可采用嫁接苗上山造林,最好以嫁接大苗上山效果较好,但此类苗木非常紧缺。随着嫁接技术的普及,现在通常采用2~3年生的榧树实生苗进行造林,经培育1~2年后苗木生长稳定后再进行嫁接,效果也较理想。

2.1造林地的选择

根据香榧对适生环境的要求,造林地以海拔200~800米,坡度30度以下的阳坡、半阳坡的中上部和地势开阔的沟谷两岸的缓坡地、农耕地(菜园、茶园、桑园、旱粮地等)为最适宜。土壤以深厚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沙质壤土为好。

2.2林地整理

根据香榧幼龄期需要庇荫的特性及水土保持的需要,在实施林地清理时,切忌全面劈山和全垦整地。以小块状(直径1米左右)或窄水平带状(带宽1米左右)进行劈山整地,然后挖大穴(直径80厘米,深50厘米以上)。这样做既能提高成活率,又可大大节省造林成本,也有利于水土保持。

2.3栽植技术

(1)施足基肥:在种植穴内,每穴施入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20千克,没有条件的也应分层填入杂草、落叶、草皮等。稍踩实,高度不超过穴深的一半,上面回填定植穴四周的表土,并高出地平面10厘米左右,也可分两次回填。栽植前,每穴施入钙镁磷肥0.5千克,并与穴土拌匀。

(2)种植密度:香榧经济寿命极长,数百年的大树一株即可占地数百平方米,同时香榧生长又极缓慢,考虑到前期的经济效益,一般认为亩栽20~30株为宜,但考虑成活率因素,初植密度以4×4米,每亩42株左右为宜。

(3)苗木规格:香榧嫁接苗和实生苗的小苗抗性弱,嫁接苗造林要求2+2年以上,即实生苗培育2年后嫁接,嫁接后再培育2年;实生苗必须2~3年生以上。良种壮苗的具体要求: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主侧根多;实生苗高度40~50厘米,嫁接苗30~40厘米;地径粗0.6厘米以上;嫁接苗要求有3个分枝以上。

苗木除选用良种壮苗之外,在起苗、运输、栽植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保水保湿,防止根系失水,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之一。起苗前,应浇透水;起苗时,要用锄头或铁耙带土起苗,切忌用手拔;起苗后,要立即装入尼龙袋中,每袋5~10株(视苗木大小而定),扎紧袋口(袋口高度应超过苗木地上部分一半左右),边起苗,边装袋,放置于庇荫处;运输时,苗木最好直立竖放,若需横放,不应超过2层,以免苗木发热。运到后要及时种植,不宜长期假植。

(4)栽植时间:以早春(2月下旬~3月上旬)为宜;秋末冬初(11月~2月)也可以造林,但要注意气温要在0℃以上,旱情(下转第325页)(上接第228页)彻底解除,水分供应充足。

(5)栽植方法:香榧苗宜浅栽,土面高于根径2~3厘米即可,切忌将嫁接部位埋入土中,栽植时要注意苗木要竖直,根系要舒展,填土一半后拔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6)授粉树配置:香榧系雌雄异株,用嫁接苗造林,必须配置一定比例的雄榧嫁接苗作为授粉树,若用实生苗造林后嫁接,嫁接时也一定要嫁接一定比例的雄榧树。香榧系风媒授粉,配置雄榧树时应考虑地形、地势和造林密度,授粉期主风方向等因素,授粉树比例在3%~5%范围内灵活掌握。

2.4立体经营

香榧生长缓慢,幼龄期又需要庇荫,可积极采取立体经营措施,达到既充分利用林地,增加经济收益;又给香榧营造良好的适生环境,促进苗木生长,加速基地成林的目的。

2.4.1林下套种香榧

林下套种香榧可选择在适宜的生态公益林和其它需改造的经济林中,最好选择落叶的乔木林分,盛夏季节可以阻挡烈日照射,冬季落叶后,又能保证香榧对光照的需要。这样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促进苗木生长都很有好处。如在衰败的板栗林下套种香榧,当年遇到大旱,保存率仍达到80%以上,其保存率、生长势、新梢生长量都远远高于其它栽植于裸露或半裸露林地上采取人工遮荫的香榧苗(保存率仅为40%左右)。林下套种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林下套种的郁闭度不宜过高,透光度应略高于圃地的透光度(40%)以上为好,并随着苗龄增加,应逐步增加透光度。②林下套种必须解决好争水争肥问题,否则易造成香榧生长不良。③林内通风要好,否则容易滋生病虫,导致香榧生长不良。

2.4.2林农套种

这是一种临时性的立体经营措施,在新建香榧基地中,可套种农作物,以耕代抚;如香榧+豆类,香榧+西瓜,香榧+玉米,香榧+高梁,香榧+向日葵等。通常高杆作物比低杆作物侧方庇荫效果更好。但要注意,实施林农套种,一般仍需给香榧搭好侧方遮荫棚,因为作物若离幼苗太近,难免争水争肥,不利于香榧幼苗生长,若太远,遮荫效果难以保证。实施林农套种的农作物收获以后,可将秸杆铺于林地或翻入土中,这样做能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减少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香榧种植除了严格的气候条件外,种植技术至关重要,特别是小苗的成活率是个重大的难题,值得去实践验证与理论总结。 [科]

【参考文献】

[1]戴文圣.杭州市香榧生产的发展前景与对策[M].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334-337.

[2]章高升.香榧播种育苗技术[M].现代农业科技,2010,3.

[3]吴连海.香榧栽培经济效益分析[M].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香榧栽植嫁接
枝头浓缩的千年时光
全国首个榧文化研究会在柯桥区稽东镇成立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嵊州香榧品牌建设要走特色之路
不同砧木对油亮型黄瓜品种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试析雪松移栽技术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