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震雷山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探讨
2013-11-16刘伟,郑蔚,尹丽
刘 伟,郑 蔚,尹 丽
(信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1 引言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震雷山湿地公园2006年入选为河南省首家湿地公园,本文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其景观特色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地域特点指出其建设误区并提出相应建议,对信阳市城市生态系统构建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湿地公园的分类
城市湿地公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不同类型,但就针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概括为自然保护类、水体维护类、城市休闲旅游类和废污回用类4种类型[2],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湿地公园分类一览
3 震雷山湿地公园概况
震雷山湿地位于信阳市震雷山风景区入口处,杜河与东双河交汇处的东岸,两河口大桥南侧,东临平南大道,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南北过渡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d;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mm,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震雷山湿地公园地势低洼,水量充沛,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首家湿地公园。公园规划占地面积约72400m2,建筑面积2531m2,道路铺装7000m2,绿化面积63000m2,绿化率86%。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及商业用房、滨水和架空木栈道、中心广场、主题雕塑、生态公厕、儿童游乐场、假山、码头、标志性大门以及楼台、亭榭、景墙等。园内环境独特,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湿地内有植物约45种,主要是以人工湿地植物形成“乔+灌+草”的群落布局,如枫杨、水杉、垂柳、毛白杨、竹子、麦冬、白三叶、狗牙根、荷花、菖蒲、芦苇、田字草、菱等。动物资源丰富,两栖爬行动物有青蛙、蟾蜍、壁虎等40余种,鱼类有鲫鱼,鲢鱼、草鱼、黑鱼等57种,鸟类有白鹭、鸬鹚、野鸭等20余种,昆虫有1000余种。
4 震雷山湿地公园景观资源特色与开发现状
4.1 景观资源特色
震雷山湿地公园湿地类型主要为河流、输水河、滩涂与岛屿,其最大的特色在于水。东双河和杜河在这里交汇之后流入浉河,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波光潋滟。湿地公园两岸及岛上生长着成片的竹林和多种高大乔木、灌木,周围毗邻震雷山风景区,低山、丘陵、垄岗、平原地貌并存,远望又可见绿树掩映的村庄,视野开阔处是质朴清幽的农田景观,具有浓郁的自然田园气息。
4.2 景观资源开发现状
该湿地公园目前以城市休闲旅游类公园进行开发,充分利用浉河、杜河宽阔水面,滨河高架木栈道,临水建与震雷山风景区景区入口牌楼风格类似的楼台亭榭等仿古建筑。近水修建游乐码头,购置画舫游船,公园内道路主要沿河呈环型布置,湿地公园内的游览活动以亲水、近水及水上活动为主。双休日和节假日,园区内游人络绎不绝。湿地资源是城市湿地公园的根基和命脉,资源保护首当其冲。就目前来看,震雷山湿地公园在景观规划上对原有湿地保护资源缺乏深入了解,分区布局不合理。而入口广场过分强调中央主题雕塑,实际利用率较差。开辟游船码头,水上活动较多又缺乏规范管理,致使对原有湿地生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5 震雷山湿地公园景观建设误区
5.1 景观设计过度“公园化”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湿地保护,而不是单纯建设成“城市湿地+城市公园”,更不是利用原有水体开辟成水上乐园,忽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湿地景观的魅力是由其独特的生态系统模式发挥出来的。因此,如果评价一个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成功与否,是否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这需要水文专家、湿地专家、林业专家和生态专家共同参与设计[3]。震雷山湿地位于城市的下游方向,本应以开发污水净化及其水源综合利用的水源维护型湿地为主,却以游乐休闲活动为主设置儿童游乐场、游船码头、大型中央雕塑广场等硬性设施,片面追求景观化和休闲游乐功能,湿地缺少有效的生态功能分区。湿地公园境内的植物群落以人工栽植植物为主,除少量湿生植物如枫杨、水杉、荷花等,能够对水体净化有益的水生植物选用较为单一,园区植物栽植缺乏湿地景观特色,原有的次生植物群落被认为"杂乱无章"而被铲除,湿地生境的破坏及过量的人为干扰,致使原有的环岛白鹭栖息地目前已很少见到白鹭踪影。
5.2 旅游开发“盲目化”
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二者既对立矛盾又统一协调。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震雷山湿地公园毗邻震雷山风景区,是信阳市特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一环,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优势。该公园目前主要以赏景、水上活动、儿童游乐、农家乐观光餐饮等传统的旅游方式为主,景观同质化现象较严重,游憩方式缺少生命力与吸引力。不当的旅游开发方式对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和破坏,缺少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资源有益、使当地社区受惠、进行环境教育、规范道德与责任、可持续性发展、开发旅游享受体验和进行文化熏陶的生态旅游开发方式[4],震雷山湿地公园的未来发展令人担忧。
5.3 湿地教育及文化传承意识欠缺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只有进行湿地知识普及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目前震雷山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缺少科普教育的元素,多数游客进行公园游览时仅限于休闲娱乐,缺少湿地知识的基本认识。另外,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生命繁延和文明发祥的起源地。湿地文化随着人类对湿地的认识和利用应运而生,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大量湿地景观的描写。震雷山湿地属于河南湿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却缺乏有效的湿地生态保护,只有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才能够让后人切身感受到该湿地的文化魅力,进行地方湿地文化的有效传承。
6 对策与建议
6.1 进行规范的湿地公园分区规划
进行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是处理湿地保护、开发与科普教育等内容的重要手段。根据《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城市湿地公园一般应包括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目前震雷山湿地景观建设以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两项分区为主,湿地展示区面积较小,重点保护区划分不明显,应严格按照实际需要,将湖心半岛划定为湿地重点保护区,除经允许的科研活动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入,力争实现原有白鹭栖息地的恢复。湿地展示区可沿水岸栽植能够有效进行水体净化的植物,如水葱、水竹、伞草等。同时在该区域对湿地植物进行挂牌展示,增加有关震雷山湿地动植物资源相关知识介绍的景观小品设施,形成湿地科普知识的系统教育体系。
6.2 进行有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
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开展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应遵守规模与质量控制、限制性开放、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科学检测、保护当地文化与环境、约束旅游行为、兼顾经济与环境保护、利益的长期性八大原则[4]。在对震雷山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应紧紧围绕这8个原则进行,具体如:减少公园内部使用较少的儿童游乐场的人工设施,进行日游客量控制,减少人为干扰;有效控制游客的活动范围,避免影响湖心半岛核心区鸟类栖息地;在园区内设置专门的污染观测点并对湿地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保护当地的文化环境,在湿地观景设施中强化地域文化的符号;指定湿地公园旅游导则,明确规范游客行为;除政府投资外,可利用政策吸引民间投资进行生态旅游投入,强调湿地利益的长期性。
6.3 动员公众参与广泛保护
城市湿地公园与一般湿地相比,除生态功能以外,其主要不同在于城市湿地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功能,因此城市居民对湿地的认知及其生活方式与游览方式会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环境必须靠市民的共同努力。因此,信阳市人民政府应在2011年出台的《信阳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上下联动,团结一心,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进行湿地科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市民综合素质,规范市民旅游行为,这是进行信阳市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S].北京:中化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5.
[2]王 浩,汪 辉,王胜永,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37.
[3]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6):18~23.
[4]卢晓丽,武春友,Holly Donoho.生态旅游概念识别及其比较研究-对中外40个生态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6(2):56~61.
[5]张 义.湿地文化浅论[J].文教资料,2011(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