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群体接纳和认同——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心路历程
2013-11-16何茜
何 茜
何 茜: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基督教是一个音乐的宗教、歌唱的宗教,近两千年的基督教音乐,在西方称教会音乐或宗教音乐。基督教音乐旋律自然、曲调舒缓、优美淳朴、庄严肃穆。流行于世的60多万首赞美诗、有平咏、启应对唱曲、众赞歌、圣诞曲、康塔塔等多种形式,其中既有巴赫、贝多芬等大师的著作,又包含了世界各国众多曲调优美颇具特色的民歌。圣歌的诵唱也十分广泛,现代音乐的记谱法、和声法、多种调式的形式、音乐理论和音乐学院的建立,都与基督教音乐密切相关,基督教音乐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影响深远。
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在加拿大社会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其中有350所华人教堂,主要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等大城市。华人福音训练营(Chinese Campus Evangelical Feallowship)进行的调查显示,经常在华人教堂参加音乐活动的约20万信徒中,超过一半的人是华人新移民,这种现象使初到加拿大探亲的笔者产生了困惑,即大多数华人新移民为什么积极参加基督教会的音乐活动?了解中国社会的人都知道,由于多年的无神论教育,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即使有一些人信教,也多信仰佛教或道教。基督教在中国并不是主流宗教,中国民众甚至对基督教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反感心理,其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对中国大众的普遍伤害,因此,对于伴随着西方强权大举进入中国的基督教及其音乐,中国大众普遍有着抵触情绪。
一、 华人新移民群体接纳和认同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原因
移民在到达新国家后,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失败感和处在两种文化之间的无助感,使他们非常需要“精神上的寄托”。但让笔者疑惑的是,为什么华人新移民群体更愿意接受基督教而不是佛教等在中国更具有影响力的宗教呢?因为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有些观点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例如,儒家文化宣扬“人之初,性本善”,而基督教则认为每一个人一出生就带着原罪。又如,在音乐的使用动机及情感表达方面,儒家文化认为音乐应该平衡人的内心生活,不是通过对神的敬畏,而是通过倾听音乐来得到内心的平静。所以,音乐是内心平静的施予者。基督教音乐则清楚的表达了神对人的指引,强调人对神的服从等等。笔者根据在多伦多地区对多个华人教堂进行的田野工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基督教音乐是加拿大主流文化的象征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11年统计资料,多数加拿大人认为“基督教是其主要宗教信仰或精神寄托”。换句话说,尽管加拿大社会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但其许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仍建立在基督教哲学基础上,基督教教义仍是加拿大人修身立德的唯一信条。而基督教音乐则完全起着宣教者的作用,包括劝告、安慰与祈祷等。这些宗教音乐作品与其宣扬的教义一样高尚、纯洁、宏伟,其目的是使上帝的话语广为流传,教化了信众们晶莹、虔诚、善良的品德。
华人新移民选择异国他乡生存,意味着要承受不同的生存时态对个体生命的重构,特别是在文化交汇之初,通常会产生强烈的归属危机。因此,华人新移民愿意与加拿大人一样,选择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愿意参加教堂音乐活动感受宗教真理、净化心灵,通过音乐表达对真善美的崇敬,以尽快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
(二)教堂音乐活动减轻了华人新移民的心理压力
移民来到新的国家往往会面对许多挑战,如学习新语言、寻找新工作、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有时还得面对各种偏见和歧视。换句话说,你不知与谁为众,情感没有真正的大后方,并永远有旁观他人生活的疑虑和孤立。尽管每个华人新移民在适应和调整度上弹性不同,但苦闷的性质是相同的。一位加拿大华人告诉笔者:“我2000年来到加拿大,开始的日子非常难熬。在国内,我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工作,有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但到了这里,由于语言问题,没有人想雇用我,所以我只能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没有亲戚朋友在我周围,我感到很孤独和苦闷,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后来一个朋友带我到华人教堂参加圣诗班的合唱。在那里,我遇到了许多从中国来的朋友。我们可以说普通话,相似的经历使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逐渐地,我被圣诗音乐中所宣传的教义所吸引,并通过歌唱、祈祷等方式与上帝交流。现在我感到充实多了。”(李玉、46岁、女、居住在多伦多市)
多伦多地区的华人教堂,每星期日必有(有的有两三次)礼拜,在礼拜中教徒们至少要唱三至四首赞美诗,他们用赞美诗,进行各种的宗教仪式和心中向上帝进行情感交流。对于华人新移民来说,在加拿大除去教会能使普遍信众每星期都能获得合唱的机会外,似乎没有其它地方能给华人新移民提供频繁聚会和集体歌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些音乐都是古典、严肃、使人精神振奋、心灵得到安慰,生活上鼓励追求上进的歌曲,大大减轻了华人新移民在域外生活的苦闷与心理压力。
(三)教堂音乐活动保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16世纪欧洲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宗教音乐打破了只用拉丁文演唱圣咏的习俗。他们采用本民族的语言、民间曲调作为素材,来创作和演唱赞美诗,使得赞美诗显得明朗、乐观,注重人内心的情感表露,与传统、庄严、肃穆、神秘的圣咏形成鲜明的对比。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广州,标志着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开始,1818年他编译用汉文的《养心神诗》即赞美诗的旧译,开创了以汉文唱赞美诗的历史。19世纪80年代山西霍州人,英国新教内地教会牧师席胜魔创作了一些具有当地民间音乐风格的赞美诗,据考证,这是中国最早的赞美诗曲调创作,比起前人借用民间的曲牌填词前进了一大步。当然,基督教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主要是广收教徒,宣扬教义。
1922年中国的基督教徒提出了“本色教会”的口号,这是“中国基督教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反映了中国教徒争取独立自主,提倡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这使得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礼拜仪式上唱起了中国人创作的赞美歌。1931年中华基督教会发起编订了一本统一的圣歌集,名为《普天颂赞》,此书赞美词由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杨荫浏、周淑安、李抱忱等参与作词作曲等编辑工作。所选550首圣歌中,除欧美各国的新教歌曲外,其中72首是采用了中国的民歌、古曲和新创作的中国音乐。由于参加编辑的音乐家具有较高的中西音乐修养和中外文字造诣,所以赞美诗能够较注意汉语的语言特点,使其与音乐能够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赞美诗的艺术性,也保持了中国的传统特色。
加拿大华人教堂音乐活动则是努力寻求中国文华与基督教文化的融合。一位华人牧师曾指出:“近二三十年移居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大多具有儒学思想的文化教育背景。他们来到教堂的另一个目的是寻求道德上的提升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团结。”虽然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思想有明显差异,但华人教会却努力寻找二者的共同点。华人教会主张,儒家思想是规范人们道德价值的哲学体系,而基督教则是引领人类社会、超越人类社会的精神体系。又如,儒家文化提倡以乐治国,西方的“音乐伦理学者”则是利用宗教音乐的力量提高国民道德。因此,许多华人新移民视教堂音乐活动为文化载体,能帮助他们保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在笔者做田野调查的几所华人教堂中,神职人员都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而且在布道和唱赞美诗中尽量使用汉语,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赞美诗的内容可分为:《颂赞歌》即歌颂神的歌曲;《经文》歌曲,以《圣经》中的章节为歌词,谱曲传唱,便于信徒记住经文;《感恩歌曲》感谢耶稣的救恩和述说神的恩典;《传福音》歌曲,以讲传耶稣救赎大恩为内容的歌;《圣诞歌》欢庆圣诞节所唱的歌曲。
(四)教堂音乐活动等帮助华人新移民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
华人新移民群体对基督教音乐文化的接纳和认同态度是在曲折传播中发生着变化。随着对教堂音乐的加深和理解,其音乐功能和价值也在发生着变化。华人教堂活动除具有传播宗教的功能外,另一方面又不同于西方教堂音乐活动的单纯宗教化,它能帮助华人新移民群体尽快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华人教堂不仅提供免费的英语课程,鼓励华人新移民群体各年龄层的人来上课,还组织志愿者对华人新移民家庭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语言辅导,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加拿大的学校生活,有些华人教堂甚至安排了加拿大入籍考试指导课程和帮助新移民职业选择的小组。华人教堂也是华人移民与其他族成员音乐文化交流的场所。加拿大伦敦市的北部公园社区教堂(North Park C -ommunity Church of London)每个月都会举办与其他教堂的合唱联谊活动,有几位华人新移民告诉笔者,他们交的第一个非华人朋友就是在这类活动中认识的。
在合唱联谊活动中,华人圣诗班的献唱曲目大多是借用赞美诗的曲调重新配置歌词或改变填词,用汉语演唱。他不仅对宗教信仰起了歌颂、赞美的作用;同时也对社会、对人们的灵魂起了净化作用;起了教育、感染作用。正像人们所说:“崇高和圣洁是人类所必须呼吸到的氧气”,在基督教音乐中,正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崇高和圣洁”。
二、 基督教音乐文化在华人新移民群体中的传播与发展
教堂音乐除去唱赞美诗外,也把华人新移民群体带进了古典音乐的大门。星期日的常规礼拜——开始就有静乐或序乐,有的用管风琴,有的用钢琴演奏。曲目包罗很广泛,诸如肖邦的《前奏曲》、门德尔松的《无言歌》、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古典大师的奏鸣曲和管弦乐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等,都可以在华人教堂的序乐中听到。礼拜中圣诗班的献诗即圣歌,曲目也非常广泛,有的教堂在礼拜中向信徒收集捐款,当捐款的口袋在每一位信徒手中传递时,教堂内奏响的是奉献乐,曲目也来自古典音乐。礼拜完毕时还有殿乐,多选用神曲中的雄壮音乐。有一些大的华人教堂每星期日早上正式礼拜前,都有将近一小时的管风琴演奏,人们可以自由地坐在教堂中,倾听巴赫、亨德尔、费端等人的管风琴曲,常听这些古典音乐的华人移民绝不会从这些音乐中引导出低级、下流、色情、凶杀的情感。华人教堂里没有震耳欲聋的节奏、嚎叫的曲调和引起色情的挑逗。这种良好的社会效应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一些跟随自己的孩子移民到加拿大的中老年人和留学生陪读家长告诉笔者,他们“很喜欢教堂的音乐活动”虽然他们一般与孩子住在一起,但孩子们通常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不能抽出很多时间来陪伴他们。较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及留学生陪读家长在加拿大得到的支持资源更少,而在华人教堂他们不仅可以找到有相似背景的同伴,同时这些旋律舒缓、平静、超凡脱俗的音乐,使人们听了后可以消除尘世杂念,体会上帝的神圣与慈爱。所以,老年人及陪读家长更愿意积极地参与教堂音乐活动。
近年来音乐文化主流的改变同样也影响着华人教堂音乐,特别是加拿大其他西方教会音乐和港台传入的华语基督教音乐。他们思想活跃,采用现代流行音乐手法来创作颂赞歌,歌词内容变得亲切、通俗易懂,伴奏常用现代电声乐队,用通俗唱法进行演唱,有时还伴有活泼的舞蹈动作。如美国电影《疯狂的修女》中展现出来的赞美诗轻松现代的排练和演唱场面,正是近现代教堂音乐发展追求新的趋向,这种圣乐的创新正在吸引大批华人新移民年轻信众的参与和传唱。
基督教音乐有热烈激动的感情,也有诗一般的沉思情感,其目的就是苏醒警虔人们的心灵,它能使人品德高尚、荡涤污浊、生活向上。基督教音乐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华人新移民群体,它不仅使人们解脱了苦闷、净化了心灵,同时懂得了自己不仅要接受帮助,还要帮助别人,积极从事志愿活动,从而有效地报效社会,才能在加拿大社会逐渐提高华人的经济、社会地位。
本文简单描述了华人新移民接纳和认同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心路历程及传播与发展,有些学者认为,华人新移民群体这种宗教和音乐文化的转变仅仅是适应主流社会的策略,是不会长久的。但笔者认为,对此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还需要研究者们长期的后续观察和探讨。因为,从表面上看华人新移民接纳和认同基督教音乐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但实际上是一种主动的文化进取。笔者更愿意把这种转变视为华人新移民群体建立身份认同或族群音乐文化认同的一个阶段。
注释:
[1] Chinese Church Resource Center (Hua Fu Hui),Barna Research Online,http://www.Chinesechurch.org/uselinks/ntools.asp,2001。
[2] Wen Feng Su,Overseas Chinese Cnristian Missionersl,http://www.cefocm.07org/web/big5_txt/bh0129.htm,2001。
[3] 文中所说的华人新移民是指从中国大陆移居加拿大不到10年的移民群体。
[4] Wsevolod W.Isajiw,Understanding Diversity:Ethnicity and Race in the Canadian Context,toronto:thonmpson Educational Publishing 1999,p.193。
[5] Statistic Canada,Facts and Figures:Immigration Overview,http://www.cic.gc.ca/englisn/pdf/pub/facts2001,2001。
[6] 陶亚兵:《明清间的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版,第170页。
[7] Julia Ching,Confucianism and Christanity:A Comparative Study,New York:Kodansha International,1977,pp. 18-19。
[8] Fenggang Yang,Chinese Christians in America:Conversion,Assimilation ,and Adhesinve Iaenntities, Vniversity Park:PennsyIvania Statev University Press,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