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3-11-15姜春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2期
关键词:肌松腰麻卡因

姜春华

近年来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率大幅度上升, 其对麻醉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起效快、效果好, 麻药用量小, 而且母婴安全、舒服、并发症少。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各有优缺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两者优点, 起效迅速, 肌松好, 镇痛完全。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将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ASA I~II级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620例, 年龄20~40岁, 体重51~86 kg, 身高152~170 cm, 妊娠37~41周, 无其他并发症。随机分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单纯硬膜外麻醉(EA)两组, 每组各31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术前不用药。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 接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常规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输入林格氏液300~500 ml。操作方法:产妇取左侧卧位, 取L2~3或L3~4椎间隙穿刺。CSEA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先行硬膜外穿刺, 当确认进入硬膜外腔后, 用腰穿针自硬膜外穿刺针针孔进入蛛网膜下腔, 针孔向头端, 见脑脊液流出后, 30 s内缓慢注入局麻药(1.192%罗哌卡因1 ml+10%葡萄糖注射液0.5 ml), 拔出腰穿针并于硬膜外腔置入导管3~4 cm, 固定导管后转为平卧位。EA组:采用单纯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向硬膜外腔置入导管3~4 cm,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2~3 ml, 固定导管后转为平卧位, 观察5 min无全脊麻征象注入2%利多卡因10~15 ml。术毕两组均经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 术后随访48 h。

1.3 观察指标 ①连续监测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②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开始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③麻醉效果:根据测试平面、产妇感觉、术者手术操作等分为优良差三级。优:产妇安静, 完全无痛, 肌松良好, 无牵拉反应, 未加辅助药物;良:产妇基本无痛, 肌松可, 有牵拉反应, 予以辅助药物缓解;差:产妇疼痛不安, 肌松差, 牵拉反应重, 不能完成手术, 需加用辅助药物方可完成手术。④新生儿Apgar评分。⑤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寒战、头痛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的观察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EA组(P<0.05)。见表1。

2.2 麻醉效果 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EA组(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术中的观察结果(±s)

表1 两组术中的观察结果(±s)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 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 手术时间CSEA 组 1.8±1.3 9.1±1.4 26.8±6.5 EA组 15.4±5.2 21.9±5.5 32.2±7.7

表2 麻醉效果 (n,%)

2.3 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 CSEA组麻醉后低血压发生62例(20%), 明显高于EA组32例(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且CSEA组低血压发生时间早, 大多数在1~5 min内, 立即加快补液、调整体位、给予麻黄碱15~20 mg后血压恢复正常。 EA组低血压发生时间较晚, 大多数在6~10 min内。两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不良反应 CSEA组出现恶心、呕吐46例, 寒战5例。EA组恶心、呕吐40例, 头痛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5 新生儿Apgar评分 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7分,5 min Apgar评分1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一般比较紧急, 又要考虑产妇特殊的生理变化和母婴安全, 所以要求麻醉起效快、镇痛完全、肌松好且不良反应少。常用的麻醉有局部麻醉、硬膜外麻、腰麻、全身麻醉等。局部麻醉用药量大、骶神经阻滞不完善, 患者比较痛苦;全麻药会对胎儿不利;硬膜外麻醉(EA)平面出现慢, 起效时间长, 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腰硬联合麻醉(CSEA)综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两者之优点, 具有起效快、麻醉阻滞完善、可控性强、用药量小、可术后镇痛等优点[1]。由于CSEA起效快、肌松好, 可在产妇翻身平卧后即可开始消毒、手术, 为胎儿迅速娩出节省了时间, 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EA组, 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终止妊娠的病例,对胎儿宫内窘迫者更为有利。

以往本院在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时, 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1.2 ml。但布比卡因毒性大, 尤其心脏毒性比较明显, 误注入血管可引起心血管虚脱、严重心律失常, 且复苏困难[2]。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将浓度为1.192%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子宫下段宫产术中, 效果理想,取得了良好效果。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麻醉药, 因其心脏毒性小, 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纤维, 术后运动阻滞迅速消失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3]。罗哌卡因腰麻后产妇循环呼吸平稳, 对母婴影响小, 硬膜外导管用于手术时间延长或术后镇痛。

本文观察显示,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EA组, 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但CSEA组麻醉后血压下降较EA组明显, 经加快补液、调整体位、静注麻黄碱15~20 mg后血压很快回升恢复正常。因此, 麻醉前积极扩容, 控制麻药用量和注药速度, 腰麻后低血压是能够得到控制的[4]。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 证明CSEA和EA对孕产妇和胎儿都是安全的。

总之,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完全、肌松满意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可作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5]。

[1]邸志民.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5,5(3):86.

[2]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58.

[3]吕国强.1.192%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的体会.中外健康文摘, 2012,6(24):179.

[4]杨璐,李树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4(4):275.

[5]吕洁,陈霞,刘秀芳.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22(6):474.

猜你喜欢

肌松腰麻卡因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