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基于职业能力形成的高职服务类英语课程改革——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英语课改为例

2013-11-15尹立荣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岗位高职

◆尹立荣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酒店服务专业学生英语技能需求分析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教学活动也应该围绕这一目的展开。而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就必须先了解“学什么”,也就是先了解学生的就业市场需求,即涉外酒店对酒店服务人员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通过抽样调查、座谈会、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酒管专业10多家实习基地(星级酒店)为调研对象,深入了解该酒店从业人员的具体岗位名称、学历要求、基本素质及基本岗位技能要求等信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些酒店除了对从业人员学历、工作经验感兴趣以外,最看重工作人员与人沟通时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开设的课程以及必须具备的能力,并制定出了相对应的岗位能力标准,也就是学生应该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其中的酒店服务英语应用能力包括:熟悉酒店服务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常用词汇和句型;能将常用词汇和句型熟练应用在工作岗位中,顺利完成与客人的沟通,达到为客人服务的目的。

二、基于能力形成的高职酒店服务英语教学改革

1.基于能力形成为目标,调整高职酒店服务英语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

前几年,酒店服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基本没有离开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还是基础知识,致使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基础词汇和相对扎实的语法知识之后,在实际应用中依然无法完成与客人的语言交流和沟通。经过这次实地调研,根据酒店服务专业特色和岗位要求,将酒店服务英语的教学目标调整为通过120学时的学时,掌握专业词汇1500个左右和相关岗位用语500个左右;通过强化口语练习的方式,能听懂并运用酒店服务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在强化情景用语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同时,相对弱化语法知识,以培养服务岗位上用英语与客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并在此学习和强化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爱国主义使命感。

2.基于能力形成为目标,构建递进的高职酒店服务英语课程教学项目和体系

(1)依据培养目标,设计酒店英语教学项目

?

(2)根据上述教学项目,宏观构建我院高职酒店服务英语课程体系

?

3.基于能力形成为目标,整合高职酒店服务英语教学内容,编写符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校本教材

教材建设一直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的教材内容和体系相对滞后,与学生需求相差甚远,严重脱离实际。其次,我院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实习就业岗位基本定位在餐厅、客房、前台,尤其以餐厅服务员居多,所以我们所讲授的内容应该以餐厅服务流程中所涉及到的常用词汇以及常用句型为主,而现存的教材就缺乏这样的灵活性,讲究面面俱到。基于这种情况,结合酒店专业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就业岗位,编写了具有我院酒店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酒店服务英语》。《酒店服务英语》“以培养人的应用能力”为目标,重新构建酒店服务英语的框架体系,强化专业词汇和情景用语,加强对实践语言技能的训练,重点突出听、说方面技能的培养,使酒店服务英语的内容紧密围绕酒店服务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最终形成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4.基于能力形成为目标,改革酒店服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基于能力形成为目标的酒店服务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一言堂”模式,遵循“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的原则,采用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多种教学方法交叉运用,组织课堂教学,并最终以情景强化练习的形式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并能独自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

(2)课外学习。我院高职酒店服务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除了开设了课内的《酒店服务英语》课程,同时也在课外开设了与之配套的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以及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种紧密相连的课程体系构建,将课堂教学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加以延伸和拓展,使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监管和监督工作,让学生在课外有内容可学,有章法可依。教师将课外活动课程内容以定性、定量的方式进行分解,然后定期安排口语测试时间,形式不定,或者汉译英,或者英译汉,或者现场编制情景对话,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给出评价。通过这种任务分解、定期考核、现场给分的方式,提升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

(3)实践教学。酒店服务专业已经在全国多家五星级涉外酒店建立了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因此,酒店服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完全可以在这些星级酒店中完成。学生第三学期在校内学习一学期的酒店服务英语,第四学期直接进入到酒店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到企业一线中去,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这种认知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使每个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五学期回到学校修完剩余课程时,学生会对目前星级酒店的英语使用情况有更直观的印象,会把在企业实践中所收集的真实案例拿回课堂中与教师分享,这样不但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实践工作中面临的很多问题时,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基于能力形成为目标,完善酒店服务英语评价体系

(1)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出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平时成绩分值分配中考虑了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因素。出勤情况能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尊重和重视程度,作业是学生课后自我巩固复习的过程,而平时表现这一项则基本能反映出学生课堂上的专注度、互动情况、即时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因此,在酒店服务英语的评价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更要注重评价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建立开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的方式对个人及所在的小组进行评价。

(2)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学期酒店服务英语课程规定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以专业词汇听写、句型翻译等形式进行笔试。终结性评价比例应该不超过总成绩的20%左右。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岗位高职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