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正能量

2013-11-15邓达生

福建文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莆田事迹总队

□邓达生

到武警莆田支队任职之前,我就知道这个支队有一面旗帜——“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蔡扶欣,我在总队担任新闻站长期间,曾经参与宣传过他的事迹。蔡扶欣为解救人质,徒手扑倒歹徒咬断炸药包导火索的壮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蔡扶欣,我对莆田支队多了几分敬意和亲切。

2010年元月,我奉命到莆田支队任政治委员。做为新上任的支队政工主官,如何把支队的政治工作打造出“亮点”,成为我到任后费了颇多心思的问题。莆田支队与其他支队的勤务性质大同小异,并没有过多特色的地方,除了与大家一样做好常态性的工作,似乎便很难再找到一个突破口,为政治工作添上漂亮的一笔!我苦苦地探寻这样的一个“抓手”。

我在翻看支队的队史资料时,发现了一处很“打眼”的现象,即:2004年蔡扶欣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之后,翌年支队便被总队评为“先进支队”。这个现象不单打破先例,并且至今仍未再破此记录。由此可见,“典型”效应对部队建设的影响不能小觑。忽然间,我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以“典型”效应带动官兵的积极性,这不就是激活支队政治工作的一个好抓手吗?尤其对于莆田支队来说,我们拥有“十大忠诚卫士”蔡扶欣,“全国抗灾先进个人”田崇华这个基础,这符合我们的实情。

这样一想,我又联想到,其实抓“典型”在我军的建设发展史中,亦是催生战斗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诸如雷锋、黄继光,以及“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等等,他们不仅成为我军的一张名片,其精神更是不知激励了多少官兵前赴后继、倾尽全力投身革命事业,为部队建设奉献青春的光和热。这就是典型的力量!

恰逢其时,总队党委提出了“激活老典型、挖掘新典型,培养大典型”的工作战略思路。我的激情一下被点燃了。“激活”两个字用得好,我到莆田支队后很快就发现,蔡扶欣作为全国武警部队重大典型,其“典型”效应在部队已经逐渐淡去。虽然“典型”就在身边,但大家却似乎已经麻木。这一问题引发了我的深思,我认为忘记“典型”,对“典型”失去应有的敬畏,这不是蔡扶欣的悲哀,而是我们支队建设的一大损失!我们遗弃了活生生的教育资源,这与我们树立“典型”的初衷是相悖的。激活“老典型”,其实就是激发正能量!于是,我在支队党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把重新宣传蔡扶欣列入新年度的工作要点,以“延续的忠诚”为主线,反映蔡扶欣被评为“忠诚卫士”之后的事迹,号召全支队官兵向他学习!果然,当蔡扶欣的事迹重新出现在报刊,以及各个中队的宣传栏、黑板报之时,再次激活了支队官兵对蔡扶欣的印象,尤其许多后来入伍的官兵对蔡扶欣的事迹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都为支队拥有这样的“典型”感到自豪!一股“学先进,赶先进”热潮又一次在支队上下掀起。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支队又涌现出了陈瑞权。这位在基层中队当了十几年兵的班长,十年如一日,在基层中队扎扎实实地带兵,默默地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他身上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在上百次的执勤冲突中总是勇当先锋,在训练场上带兵更是嗷嗷叫,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素质过硬的新兵。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班长,平时却为人低调,乐于助人,多年来暗自为多名农村儿童捐资助学。陈瑞权的事迹,一经我们的发掘宣传,很快便在武警部队引起广泛的影响。

我是在一台节目中发现这个兵的。2011年9月的一天,我在直属大队三中队蹲点,观看了中队官兵自排自演的一台节目,其中小品《底气》中的一个情节令我非常震撼,在一场以闽西北抗洪救灾为背景的故事中,支队200名官兵奉命北上抗洪抢险,一次转移被困群众中,一名班长带着5名官兵驾着冲锋舟往回开时冲锋舟突然熄火了,面对泥浆般的滚滚激流,大家显得有些慌乱了,几位百姓开始惊叫起来,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只见班长纵身跃入水中,潜到了冲锋舟底下,浑浊的浪花一次次淹没他,他不时抬头吸口气,又不时钻入水下排除故障。十几分钟后,终于班长像泥人一样从水里爬上冲锋舟,发动机又启动了……以我有过总队文工团任职的经验来看,我认定作品中讲述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果不其然,身旁的指导员向我介绍说:“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故事,他们就是这个故事中原型,那个班长叫陈瑞权……”

经指导员这么一说,我预感陈瑞权就是我要寻找的“典型”!当天晚上,我便迫不及待地找到陈瑞权聊天,他对我讲述了他的家庭出身背景,以及在部队十年来的带兵故事和体会,许多事例令我深受感动。我还了解到,他有文艺表演方面的兴趣,在老家时就参加过乡里的“春晚”,如今还是中队的业余文艺骨干。与他在舞台上的表演一样,现实生活中的陈瑞权也同样充满激情。我不禁寻思,一个当了十多年兵的人,为什么始终能够保持这种激情呢?当我获悉陈瑞权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而转了一期士官时就拿到自考大专文凭时,更是对他刮目相看。这不就是新时期部队一线带兵人中一个标准的样板吗?

第二天回到支队后,我便召集支队政治处的相关同志开会,专题布置采访、挖掘陈瑞权事迹的任务。让支队的报道骨干感到兴奋的是,他们从这名班长身上挖掘出了越来越多鲜活、生动的事迹,甚至有些“招架”不住了。后来,我们请总队政治部派人下来支援采访。介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根据陈瑞权的特点,总队决定把这个典型与弘扬先进军事文化这个点结合起来宣传。不久后,《人民武警报》以《一名士官的文化自觉》为题在一版头条刊发,随后《解放军报》《新华每日电讯》《人民公安报》等军内外主流媒体纷纷刊登陈瑞权文化育人的带兵事迹,在军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2012年6月,由总政组织,《解放军报》社牵头举办的“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评选活动隆重拉开序幕。总队把陈瑞权作为参选对象上报总部,总部经过严格筛选、认真考评以后,又将他推到了全军最高政治机关接受评选。在此项活动评选中有一项指标,就是由《解放军报》刊发这些班长的事迹后,由全国网友在网络上进行投票。最终,陈瑞权综合指数名列前茅,光荣当选“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

在推选陈瑞权典型的过程中,令我更加真切地意识到,“典型”不是“塑造”出来的,你宣扬和不宣扬他的事迹,他就在那里,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发掘他的一颗心和一双眼睛。其实激活老典型也好,树立新典型也罢,我们的终极目的是以“典型”身上的正能量,激发出更强大的正能量,让部队呈现出生龙活虎的“争先创优”气氛,真正打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部队,为实现“中国梦”提神助力!

猜你喜欢

莆田事迹总队
2023年武警部队刊稿情况统计
2022年武警部队刊稿情况统计
2021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人物与事迹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