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一次也嫌多
2013-11-15卡乎
卡 乎
假如孩子扛住了暴力,又该怎么办?答案几乎只有一个:加重暴力。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运动中,有一句口号是“一个也嫌多(1is 2 Many)”。美国白宫以此为题,由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以及一众球星出镜拍了一部公益短片,在中文网络也得到广为传播。这句口号的意思是不允许任何一个妇女遭受暴力,每次听到我也会理解为“一次也嫌多”。
在儿童教育中也是如此,应该对暴力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然而,正如还有人认为有些女人就该挨打一样,更多的人认为打孩子天经地义,“孩子不打不成器”、“黄荆棍下出好人”。
每当出现虐童新闻,舆论都会震惊不已,网民们往往痛心疾首:天下竟然有这样的父母(老师),真是禽兽不如!然而,如果不细究原因,光惊叹两声,除了满足自己的道德虚骄之外,于事无补。贵州毕节有一对父母,曾经用火钳把女儿屁股烙得伤痕累累,惨不忍睹。这对父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之所以如此狠毒,都怪女儿太不听话。刚开始,他们只是轻轻地打女儿;可是不管用,于是重打;还不管用,再加重;仍不管用,再加重……一步一步地走到“烙刑”。
并非每一个孩子都会这样倔强,也不是每一对父母都会如此狠心,但暴力会步步升级,是一个普通的规律。主张用暴力教育孩子的人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假如孩子扛住了暴力,又该怎么办?答案几乎只有一个:加重暴力。
一些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做出了伤天害理的虐童行为。人们在谴责和诅咒他们的同时,也往往忽略了这样的事实:这些老师几乎都不是突然发了神经,破天荒地虐待起某个孩子来。在此之前,他们往往有体罚孩子的经历,或者有暴力育人的观念。当他们仅仅打孩子手心的时候,很多人还表示赞许,认为就是要这样管教得严格一点。然而,暴力会悄悄地升级。打手心失效了怎么办?如果这时你仍然相信暴力教育的话,那么只好打他的脸了。终于有一天,他们做出了惊世之举,人们却忘记了自己的纵容。
一个八岁女孩在公共汽车上辱骂老人,旁观的乘客连打她三个耳光。在某个网络调查中,竟然有超过六成的人认为女孩活该被打。我认为这种“教育”留给小女孩的只有暴力,而不是“骂人不对、骂老人更不对”这个道理。或许,这里也潜藏着暴力升级的危险。
从新闻报道中可知,这个女孩之所以没有还击下去,不是因为她被说服了,也不是因为她被打服了,仅仅因为她没有更大的力气。她心目中激荡的,也不是什么道理或者对暴力教育的感激之情,而是仇恨。
那个妇女打小女孩的理由,是她骂老人不对,所以该受袭击。在这个女孩或者另外的旁观者心目中,大人打小孩显然也不对,该不该受罚呢?假如有路见不平者,出手教训这个妇女;又有旁人看不惯,再出手教训前一个出手者……
有人提出问题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对小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不这样快速惩罚,那该怎么办?我只能说,教育孩子没有速成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谁也没有办法把她教好;暴力同样不能,而且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那么孩子做错了事情,该不该受到惩罚呢?我的回答是应该的,但是惩罚除了暴力之外,还有很多办法。毫无疑问,一个善意的批评,比三个耳光对那个小女孩更管用。
贵州当地媒体对毕节虐童事件做了回访,发现在各方面的帮助之下,父母再也没有打女儿,而改用言语沟通的办法,女儿非但没有“不成器”,而且健康成长,与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当然,童年遭受暴力的经历不会成为一片空白,这是一些人看不见或者不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