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言规范化对期刊编辑的重要性
2013-11-15任宝旗
任宝旗
面对异彩纷呈的各种文字出版物,依据性质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学术类、文艺类、通俗类等多种类别。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字出版物,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语言污染问题。作为编辑,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清除文字出版物中语言污垢的重任与使命,以推动语言精神文明建设。这就要求编辑必须牢固树立语言规范化意识。这种意识就是,在编印文字出版物的各个环节上编辑对稿件语言规范化方面的全方位的自觉感受与思考。本文谨以期刊编辑为切入点来讨论相关的语言规范化问题。
一
从某种意义上去理解,编辑属于重要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期刊编辑当属其中的一分子。所以,期刊编辑的语言规范化意识的形成与确立在编辑期刊的过程中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语义信息的准确表达与正确理解
根据信息论的观点,言语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信息的接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了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等几个阶段。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把编辑期刊的行为看成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把这种活动看成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只不过这种言语交际行为(活动)比较特殊。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发送者(即作者)与信息的解读者(即读者)并不是面对面进行交际的,而是通过书面语言去传递和接收信息、交流感情的,而且信息总是由作者一方控制,总是由作者一方传向读者一方。所以,作为信息的发送者—作者,带有更多的主动性,而作为信息的解读者—读者,则带有较多的被动性。从整个言语交际的过程来看,期刊编辑是作者与读者准确表达与正确理解语义信息的中介,是电视转播合。但是.编辑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机械地接收信息再传递信息的,而要对作者的稿件在语言方面进行加工,甚至是再创造。对语言上的污垢、沉渣要进行过滤,使之规范化、纯净化。这样才能够使作者语义信息的表达更加准确、贴切,真正做到言为“心”声,而不至于出现歧解等现象。从读者一方来看,由于经过编辑的处理与再创造,稿件便少了许多甚至是完全摈弃了语言上的艰涩、错误等障碍,稿件语言也就趋于畅通,因而就便于读者对作品作出较为客观的正确的理解与评价。也就是说,作者和读者之间语义信息的准确传递与接收,感情信息的融洽沟通与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编辑在较强的语言规范化意识主导下对稿件语言所作的规范化处理与设计。
2、有利于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
期刊的整体质量主要反映在政治质量、学术质量、艺术审美质量、编校质量等几个方面。而这些方面的质量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编辑的语言规范化意识的强弱。编辑具有较强的语言规范化意识,在编辑期刊的过程中就会字斟句酌,甚至对每一个标点都会认真地反复地推敲,看它们是否合乎表达习惯,是否合乎使用规范。经过编辑的用心加工与重建,以确保避免由于语言上的不规范而造成政治层面上的方向性错误、学术层面上的伪科学、艺术审美层面上的毫无生机、知识层面上的常识性漏洞等消极现象。做到了这一些,无疑会促进期刊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反之,则会降低期刊的整体水平。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篇学术性论文,无论其学术水平有多高,但如果期刊编辑缺乏语言规范化意识,与读者见面的这篇论文文句不通,错别字连篇,那么其学术价值就会打很大的折扣。
3、有利于语言精神文明建设
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是相当宽泛的,不仅涵盖思想政治内容,也包括了人们言谈举止的文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毋庸置疑地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知道,期刊是以书面形式广布四面八方,并流传百世的,所以期刊语言做到规范化可以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作为期刊的编辑,由于他在组稿、审稿、编稿、校对等整个编印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期刊编辑语言规范化意识的重要性及其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由于期刊编辑较强的语言规范化意识的作用,才使期刊最终铲除语言中的脏物,使读者在阅读期刊时受到一种正面教育,从而去规范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这和目前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气候是相称的。
二
笔者认为期刊编辑的语言规范化意识中也应该有层级观念。也就是说,期刊编辑应该意识到语言规范化是一个层级系统,其内部有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级别。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在编审稿件时必须依据不同的层级作出相应的语言规范化处理。
1、语料物质层面的规范化问题
在这个层面上,规范化的主要对象与内容是文字符号、标点符号、语素、词、语音等。它们都是静态的语言建筑材料,是进行言语交际时必备的物质形式。这个层面上语言的特点是合格性,即形、音、义的合格。也就是说,这个层面的语言成分自身应具有约定俗成性、正确性。所谓约定俗成性,在这里主要是指形、音、义结合的规定性,什么样的形体与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意义的结合是全民约定的。这个层面上期刊编辑必须坚持合格性原则去规范相关的语言现象。
2、正常交际层面的规范化问题
这个层面语言运用的特点是常规性,即句法、语义搭配的正常样态,文字、标点呈常态分布。其规范化的要求是做到通顺明白。稿件的语言以思想内容的明确无误为第一要义,只要能够传递必要的信息,保持信道的畅通,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即可。比如,期刊中的公文事务语体文、绝大部分科技语体文等的语言规范就处在这个层面上,它就不太讲究什么艺术性、审美性。期刊编辑要使稿件语言通顺明白,词语调遣“都不可不依顺序,不可不相衔接,并且不可没有照应”。就要使“意思分明地显现在语言文字上,毫不含混,绝无歧解”。可见,这个层面上的规范化就很注重语料与语料之间的关系。
3、艺术交际层面的规范化问题
与正常交际层面相比,艺术交际层面的语言的特点是具有较多的变异性,即句法、语义搭配的非常规性,文字、标点的非常规运用。这个层面语言规范化的标准与原则就是对具体题旨情境的适应,也即语言的得体性。在这个层面里,期刊编辑对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规范化要求最低,但对是否达到规范化目标的衡量也最有难度。我们知道,对具体题旨情境的适应,这种说法是有很大的弹性的,很难用一个精确化的硬性标准去度量,因此对稿件语言是否做到了这一点的认识也便很难统一,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无意也无力在规范化标准上作出数量上的规定和分析。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期刊编辑就不能像处理语料物质层面和正常交际层面的语言那样去处理这个层面的语言规范化问题,不能把语言上的超常配置、歧义性、词语的变异用法、无标点语句等现象一概斥之为不规范,而应该结合作品的主旨和相关的语用环境作出较为恰切的推定。只要这些非常规语言现象适应了具体的题旨情境,做到了得体,就可视为规范。当然,这种规范并非语料物质层面和正常交际层面的语言规范,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艺术审美意义上的规范。
从以上讨论不难看出,这三个层面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化要求,但是它们并不是毫无关系的,相反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不可替代的制约作用。语料物质层面和正常交际层面的语言规范化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规范化,而艺术交际层面上的语言规范化则是审美意义上的语言规范化。语料物质层面的规范是基础,离开了这一层面上的规范就谈不上其他两个层面的规范化问题。在动态层次上,艺术交际层面的规范要求更高,难度也最大,但它并不是无本之木。它是以正常交际层面的规范作为前提的,如果做不到正常交际层面的规范化,也就没法做到艺术交际层面上的规范化。作为期刊编辑,在其语言规范化意识中应摆正三个层面上的语言规范化问题间的关系,以便对稿件作出相应的语言规范化处理。
三
尽管摆正了语言规范化意识的位置,梳理了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与内容,弄清了语言规范化的层级系统,但还没有完全解决编辑在编印期刊过程中的语言规范化意识问题。限于篇幅,本节对其他相关问题仅作粗浅的说明。
1、应树立动态的语言规范化意识
编辑在编印期刊的过程中,应注意了解因社会的变化带之而来的语言的变化。期刊编辑的语言规范化意识中要充溢着变化的观念,不能总是抱着僵死的条文去审视新近出现的有很强生命力的语言现象,而无视语言运用的现实。比如,“恢复疲劳”这种说法刚出现时是不规范的,当然应该列人规范化的范围之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变化,这种说法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运用,所以作为期刊编辑在审阅稿件时对这种语言现象就必须有发展的眼光,把它看作是规范的,而不能再把它作为非规范现象大加挞伐。
2、期刊编辑的语言规范化意识应该贯穿于编印期刊的全过程
从一篇文稿到一期期刊,从一期期刊到一卷期刊,从这一卷到另一卷,编辑应自始至终牢固树立语言规范化意识,始终绷紧这根弦,不能有丝毫的松动与麻痹。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放弃语言规范化意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期刊编辑的语言规范化意识是永恒存在的。
3、要增强语言规范化意识必须提高语文修养
期刊编辑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并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以增强语言规范化意识。这样,面对众多稿件,才能十分轻松地准确无误地鉴别出哪些语言是规范的,哪些是不规范的,从而作出相应的规范化处理。作为期刊编辑,如果语文修养不高,稿件中的许多语言问题就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使发现了也无从下手修改,可能会以错改错,以劣易劣,甚至会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