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征
2013-11-15苏艳霞
苏艳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三届领导核心的带领下,建立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几个重大的理论成果,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了解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征,对于该体系的坚持和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特征的建立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特征的出现,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继承学说。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理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征也保持了下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征。重视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保证其科学正确、与时俱进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征,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内容的高度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行,使得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提高,体系日趋完善。
2.实践推动学说。部分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推广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起点,理论体系不仅仅是为对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摸索、总结,从而不断提高理论高度,丰富理论内容。实践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着力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坚持和完善实践特征,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意义重大。
3.实践理论互动学说。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相互作用,呈现出双向作用的复杂情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先于理论”的原则,形成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实践阶段,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展的改革开放;二是对实践进行总结、理论进行创新的阶段,这一阶段将马克思主义灵活运用,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得实际情况,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两个阶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为理论提供了现实基础,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
4.时代决定学说。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本质上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决定的,其主体应该符合党的大政方针,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作为基本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成和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从邓小平理论发展到“三个代表”,再发展到如今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及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实践的结果,是在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得到的理论成果。时代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在实践中发展,要在实践的额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和创新,不断丰富理论体系的内容。
5.多元学说。另外一些研究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不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不断发展、社会变革的内在需求,它体现了人民主体的创新意识和民族创新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特殊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各个方面挑战,继承并发展新事业的创新性探索。实践特征加深了共产党人的认识深度,可以在更深层次、更加敏锐的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我国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突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巨大优势,保证前进方向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科技的蓬勃发展,经济水平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经济和科技水平,对国际形势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抓住这一机遇,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积极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发展。在此时代背景影响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邓小平理论。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发展,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得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事件过程中不断丰富,经过理论的总结、创新,已经对传统理论实现了突破,逐步将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中来,而不再坚持原有的阶级斗争。经过发展,我国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正是得益于不断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进入到八十年代,虽然和平和发展依然是主流,但世界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行中,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思想文化和哲学理论不断进行碰撞和影响,世界形势在发展中不断的变化着。面对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国共产党迅速成长了起来,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发展经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改革开放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生存条件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遇到了困难与阻力。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总结多年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我国领导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从近些年我国的发展情况分析,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社会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思想观念相对以往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但相应的生产力水平跟不上发展速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体制上的缺陷需要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隐藏着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隐患,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阻力,又存在这巨大的潜力。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补充。
2.体现实践的发展要求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则,理论体系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关键问题,结合中国的国情,解答了一系列的问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解答了问题之后,进一步提出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下进行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我们党要以根本任务为出发点,把发展作为实践的最终目标;在工作中要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不动摇;执政为民,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扩大我党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加强民主建设的同时,从严治党,提高领导干部的自律性和思想性,做好表率作用,杜绝贪污腐败想象的滋生和蔓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的一系列先进理论,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要求中包括在国际发展的形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实践中,强化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深化以人为本的执政观念,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明确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花大力气,重点解决制约我国继续高速发展的突出矛盾,科学发展,依靠科技创新,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实现。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观念和新理论,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其正确性和先进性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实施。
3.理论推动实践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实践的进一步创新。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本质、特征和目标等方面,深刻的解释了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不仅在理论上摆脱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要求。有了这一正确认识,我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并强化了这一认识,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和发展生产力,在理论和体制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推动实践的重要标志,在先进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实践创新的重要阶段。在这些实践创新中,经济体制创新效果最为显著,不仅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变革,还带动了各个领域、不同地区、不同经济体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党要坚持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策略,带动了一系列实践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乡发展越来越均衡,各个领域的民主越来越广泛,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践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成果,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其实践特征保证了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注释:
[1]李瑞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张珊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J].黑河学刊.
[3]张海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4]齐卫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之基和思想之源[J].思想理论教育.
[5]申文明.理论·实践·创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渊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