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语对民国时期教育现代转型的推动作用
2013-11-15尹玖红
尹玖红
民国时期,我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处在旧社会向新社会的转型期,因此,传统而古老的教育理论与模式不在于社会发展相吻合。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教育现代化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当时的社会,懂英语,会英语,就很容易找到一份薪资优厚的工作,英语因此变得备受关注,英语课程也变得尤为重要了。大量懂英语,通西学的优秀人才被社会重用。他们通过英语这个语言工具,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传入中国。似的中国教育从古老传统飞跃到近现代形式。
1.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教育的接轨
1912年到1949年,教育部颁布的一些先进的政策法规,创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校体系,随着这些政策法规的建立以及学校体系的创立,英语教育也得到相应推广。一大批优秀的英语学者积极主动的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引入到我国,使得我国教育走向国际化水平。
那时,我们翻译并引进以英美为首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教育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实行的吸纳外国优秀留学生的政策,我国有大批学子赴美留学。由于长期的海外学习生活,使得他们掌握了较高水平的英语水平。加上他们也有好多是教育专业出身,这就为后来的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做了很大的贡献。回国后,他们凭着自己的先进感觉,对传统的中国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差距变得更为深切。他们积极翻译欧美教育原著,推广西方现代教育方法。当时翻译的著作包括下面内容:一是介绍西方现代的理论与思想。例如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上世纪20年代初来我国的演讲,他的一些教育学说受到我国教育界广泛接受,赫赫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感受颇深。又如,罗素的《教育与社会秩序》,其中的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在当时也具有极大地影响力。另外,还有促进我国教育分支学科发展的《教育社会学原论》《教育统计学纲要》,作者分别是彼得斯和赛斯顿。二是引入并且宣传教学方法、课程和教材。当时,道尔顿制和蒙台梭利教学方法非常受欢迎,其中蒙台梭利
对今天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像波比特的《课程》《课程编制》,和赫伯特的《最新教程之组织》的一些课程、教学法及教材方面的著作也相继被翻译为汉语而被我国使用。当时还流行使用原版教学,可见我国教育界已经受到先进的西方教育理念和思想的熏陶。
总而言之,先进的西方教育思想、理论和学说的引入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就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我国教育变得朝气蓬勃,现代教育随之产生,并且推动了我国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各层面的改革。1922年,我国教育部仿照美国颁布的“六三三四”学制学校构建了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废除了清朝陈旧的末年的经学课程,开设了物理、化学、生物现代自然科学课程。高等教育还开设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科系,将西方先进的现代科目引入到我国。
2.初次建立了初等、中等、高等一些衔接的、完备的教学体系
在战事频繁、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百业凋敝的民国时期,英语教育却因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教育部也相继建立了贯穿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一套完整的英语教学体系。
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英语教育一直居于外语教学主要语种地位。英语并开始向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颁发一些标准,法令来明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学校的基本要求,并对各个阶段英语课程作相应规范。英语课时或学分数占总数大约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和语文课一起,是最重要的科目。政府还对高等教育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来确定他的必修课地位。《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实施以后,大学英语开始分为大学公共英语和大学专业英语。当时,在各个大学院校,大一大二的英语课为公共基础必修课。而在文商的本科阶段,大三大四的第二外语也为必修课。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在中学英语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为日后出国留学或就业创造条件。这一时期也开办了福建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类似的6所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来充当高等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综合性的大学开设外国文学系或英国文学系,1932年有36所(不含未立案的教会大学)、1947年77所、1949年51所(不含台湾省内高校),这样显然见英语专业教育的庞大规模以及普及的速度之迅速。
当时,英语教育界时常关注国外教学法的最新动态,一些专家与教学工作者尽心尽力的翻译,推广实践西方教学理论,直接法、口头教授法都是那是引入国内的。《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教与学》等一些当时有影响力的杂志都叫喜欢介绍西方英语教学理论,并且得到国内学界的响应。钟鲁斋的《中学各科教学法》、周越然的《初级外国语科学教法》、吕淑湘的《中国人学英文》、陈东林的《英语教学法概论》、杨承芳的《英语学习法》等关于英语教学的著作相继问世。这时的英语教育界称的上百家争鸣。
3.民国时期英语教育的尝试性改革
自鸦片战争以来,有识之士认为中华振兴必学要学习西方文明,英语是学习的工具,于是,学习英语语法,开展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人才变得尤为重要。甲午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这才认为从教育改革来进行维新运动,方可固国。清末癸卯学制就是对当时的教育体制做的一些改换,以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处于摸索阶段,各方面都没有经验,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推广,因此,英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912年1月,孙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华民国成立。随着新政府成立,旧的教育制度要全面彻底的革新,新政府制定了壬子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并将外语设为必修课,中学生的课程中英语占很大比重,大学还专门设立了英文系,在《全国中学校校长会议有关议决案(节录)》中规定“盖顶中学课程时,须注重国文、数学、外国语三科时间,以及考查成绩方法;高等小学应于第三年,将外国语例如必修科。”充分证明了人们对外语的重视,尽管其中有很多的改革,英语教学仍然处于较稳定的位置。
3.1 建立了贯穿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体系
民国时期,从小学到大学,英语一直为学生的必修课,首次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不但在学校中学将英语设为必修课,在大学也设立了外国语院校,一些综合大学还设立了英国文学系。
3.2 关于英语教学的工具论、兴趣论、怀疑论、无用论的一些说法
到今天为止,英语教学的功能争论层出不穷。不同时期政府对英语教学目的有不同的侧重,但是,英语仍然十分重要,英语教学也是这样。
3.3 英语课程设置完全按照英美、课程设置多变化
由于民国的特殊时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战争频频。因此,课程设置也较为动荡,大学尤为显著。中学阶段和以往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大学阶段才采用选课制度,不同学校自己设定课程,教学内容上基本没变画化,在课程设置上照搬英美的现象较为明显。
3.4 英语教师队伍强大,教材多样
民国时期,大学开设了不少英文系,并且各校都重视英语教庞大学,因此造就了我国英语教学师资雄厚的现象。师资教学科研水平高,教材本土化,种类多样化更适合中国人学习,但是一些脱离中国味的现象仍然存在。
通过以上的改革,我们还得到些启示:要立足基本国情设计学制、要制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营造好的语言环境来促进英语学习、课程设置要相对稳定、选择切合实际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英语教学要以师资培养为本,在英语教学中按照语言教学客观规律。
4.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教学以及科研人才
英语教育成绩显赫,从而培养了大量优秀教育人才以及科研人才。在民国中后期,我国基本脱离了外籍教师来作为英语教师的窘境,我们的英语教师完全可以自己培养,再也不用仰给外籍老师。据统计,仅仅是解放前的一段时间,我国约有3000人专修英语,约占当时大学生总数的6%,其中还不含中等英语教育和教会学校培养的学生。正是这样基础雄厚的英语教育,不但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英语老师,解决了我国英语老师短缺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像朱光潜、吴宓、林语堂等优秀的英语语言专家也用现在教育界,为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储备了充足的优秀人才。在建国初期,由于英语教育一直备受重视,我国的英语教育领头人以及科学研究骨干人才,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培养的优秀学生或海外留学人员。英语教育的推动对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民国时期,由于英语教育在各级学校受到及大重视,一些懂英语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应运而生,他们将西方现代的、发达的科技资料以为汉语直接攻我国科研等各种应用。而不是转译日本的西学著作,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翻译过程中的疏漏与错误,因此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向我国注入了国际科学技术新鲜的血液。当时,姜立夫在南开大学创立了数学系,梅贻琦和叶企孙等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创立的物理系,过探先在东南大学创立了农学系,竺可桢在浙江大学开办了气象学等,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如吴大任、陈省身等人。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何泽慧、王大珩等一批物理巨匠,还有农学、物理学、地理学以及工程技术领域一些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
结语
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是地球人的通用语言。目前,世界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西方欧美国家在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远远超出我们国家,我们要增强自己的实力,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就需要向先进的国家借鉴,学习。我们已经领受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楚,因此,更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因此,我们就得加强英语教育、不能减弱。一些对英语教育有所怀疑的,降低英语将与地位的说法与态度都是错误的,都是有害不可取的。
[1]朱红梅.论民国学校英语教育的社会功能.《江汉论坛》.2010年5期
[2]李王侠.民国时期英语教育历史考察.《兰台世界》.2012年25期
[3]朱红梅.简论英语对民国时期教育现代转型的推动作用.《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5期
[4]秦建平.创新——英语教育中“保先”的法宝.《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