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动画片“朵拉”反思我国儿童教育的误区

2013-11-15郑桂芳

小说评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朵拉动画片成人

郑桂芳

朵拉系列动画片是美国尼克频道公司制作的,《爱探险的朵拉》、《我和朵拉一起去冒险》等系列风行全球,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故事讲述的是:小女孩朵拉和小猴子布茨带着小朋友去探险,在探险的过程中,教会小朋友许多有趣实用的知识。

看动画片里,生活在美国的儿童那样乐观、自信、勇敢、独立,他们兴趣广泛又乐于助人,他们生活的那么健康、幸福。反思我国当前的儿童教育,由于父母和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无论是父母的家教还是幼儿园的教育都存在着很多误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没有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儿童天生具有好动的特性,要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能使他自己自由发展的环境。

“来吧,朋友们,大家一起来。背上背包,一起来,我们现在就出发,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朵拉”每一集的开头,都唱这段极富感染力的歌。孩子们多么喜欢出去冒险,可是,在中国,这样的机会几乎为零。

中国的儿童,成长环境很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儿童教育脱离真实生活、远离自然界。为了不让孩子制造混乱,一些家长把孩子交给电视和电脑。孩子小小年龄就整天静坐着,盯看屏幕上丰富多彩的内容,伴着电视、电脑长大的孩子,不再活蹦乱跳,身体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由于缺乏小伙伴之间的玩耍,孩子也没有机会学习怎样与别人相处,性格上很容易孤僻。

幼儿园的老师,也习惯把孩子关在室内,孩子大多的时间是用来在教室里听故事、学习,在室外做游戏的时间都很少,更不用说走向大自然了。“文明慢慢地把自然环境从儿童那里收了回去。所有一切都控制太严,范围太窄,障碍太多,节奏太快”。这样子把孩子进行圈养,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阻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给孩子在田野的土路上无拘无束奔跑的机会,给孩子在山林里大喊大叫并聆听自己回声的机会,让孩子感受自然、认识自然,继而,大一点的孩子就会更有兴趣去探索自然,继而,更大一点就会成为自然的关爱者、有责任的环境保护者、有创造力的生产者。

误区二:为了多学知识而限制玩耍和游戏

动画片里的“朵拉”,会花掉整个半天的时间跟着气球跑,她好像整天都在吃喝玩乐,她唯一的特长是会吹笛子,但她从没上什么培训班进行专业训练,因为她只是喜欢吹几声让自己高兴……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而天性是最宝贵的,反思中国父母的教育,总是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为了学习大人眼里所谓的有用知识,孩子被禁止玩耍和游戏,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拼命教孩子学汉字、背唐诗,再大一点,就攀比着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英语、学奥数、学画画、学钢琴,名目繁多的培训班、特长班,剥夺了孩子童年的欢乐。

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在动画片中,朵拉的父母并不担心她少学一样就会比别人落后,也不认为她尽情玩乐是浪费光阴,他们对孩子的天性和个性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这是特别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

误区三:过度利用奖励和惩罚

很多家长和教师,发现孩子做了正确的事,就会给予奖励,孩子做了错的事,就会惩罚他们,在大人看来,这样就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塑造。其实,很多时候,对儿童来说,大人的奖励和惩罚不起任何作用。这是因为:儿童活动的目的就是活动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一些外界因素支配的。很多家长不知道儿童的这个秘密,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地用所谓的奖励和惩罚来打断儿童的活动,其实,成人的奖励或惩罚,对孩子的作用远没有成人想象的那么大,儿童需要自己自由的活动,成人需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可以参与,孩子就会很耐心、很细致地享受活动的乐趣。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误区四:成人的教育过于专制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教师,不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总是大声的呵斥:“哭什么哭,不许哭”,大人要求孩子立刻停止哭泣,可是,多数孩子没法一下子把哭泣停止,这样就更加让大人厌烦,继而会采用打屁股的恶劣手段进行制止,孩子在恐吓、体罚下停止了哭泣,大人便或是心满意足、或是怒气未尽地离开孩子,去忙自己的事了,很多大人根本不去理会孩子为什么哭泣,留下孩子很害怕、很抑郁地呆在那里。

还有一种情况,大人不允许儿童犯错误,发现孩子错了,不是给他讲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才是对的,而是一味地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指责或发怒,甚至进行体罚。相比成人,儿童还太软小,还不能保护自己,当儿童受到体罚时,他并不还手,他尽管生气但还是请求成人饶恕他,他甚至忘记问他自己在哪方面犯了过错。家长和教师这样专制的对待孩子,后果是很严重的,这样的环境使得儿童不能用他的理性去理解不公正,但他心里知道某件事是不公正的,因而变得抑郁甚至有心理障碍。

中国的父母,内心里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孩子我当然要好好管教”这种思想在很多父母头脑里根深蒂固。美国的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他们不会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为,他们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美国父母的这种儿童观,很值得我们借鉴。

误区五:成人包办代替过多

儿童通过活动而得到发展,很多家长和教师没有认识到儿童活动的这个秘密,按照成人对活动的理解,以为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譬如:为了让孩子身上干干净净的,好少洗几次澡,少洗几次衣服,家长阻止孩子玩泥巴,阻止孩子在草地上打滚,对更小一些的幼儿,索性一直抱在怀里,这样做,孩子身上的确很干净,但是,这样浪费了孩子太多成长的机会。

还有的成人为儿童做每一件事情,理由是成人比儿童更快、更熟练、更节省时间,帮儿童穿脱衣服,帮儿童洗脸、洗手,给儿童喂食,儿童自己想做些什么,总是受到制止,因为,孩子会把一切弄的很乱,而大人是很厌烦混乱和没有秩序的。但是,大人这样做,孩子就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导致很多孩子依赖性非常强,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动画片里,朵拉的父母很少出现,朵拉遇到问题,总是自己冷静地寻求解决的办法,从不依赖大人,大人也从来不去干涉,他们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想办法,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了,父母这时候才出现,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孩子;“我真为你骄傲”。

成人必须帮助儿童,但应该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帮助他,即让儿童可以独自地活动。如果成人不帮助儿童自己去做事情而是代替儿童去做事情,那么,成人将成为儿童心理发展中最隐蔽的和最有力的障碍。

总之,儿童教育的确很重要,但是,教育必须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正确地进行。儿童的成长有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注释:

①(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单中惠译,童年的秘密[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

②王建平.西方健康教育思想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朵拉动画片成人
养大成人
成人不自在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
猫眼
等待花开的日子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父亲和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