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在创新中走向高端
2013-11-14○文/袁滨
○ 文/袁 滨
10月16日—17日,第二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在青岛召开。参会专家与企业普遍认为,目前中国录井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实现了四大转变。
录井视野从单一井口到深度拓展。多年来,录井工作者吃住在钻探现场,紧盯在井口。随着石油工程技术的整体发展,在随钻过程中提供现有的录井信息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要求。走出传统录井的定位,实现服务对象从勘探向开发延伸,发展重点从地面向地下拓展,服务领域从陆地向深海迁移,市场空间从国内向海外扩展,是我国录井行业发展的方向。
录井技术从望闻问切到现代武器。在中石化胜利地质录井公司30周年图片展上,研究解释设计首席专家邓美寅的一幅《舌尖尝岩屑》的老照片被80、90后年轻录井人津津乐道。在他们来看这种原始的录井方法颇具意味,象征着老一代录井人“闻油则喜,为油而战”,“以苦为乐、野战为荣”的精神与情怀。对于捞砂子、看岩样、对比地层等传统地质录井手段,业内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像是“中医”,干的是“望闻问切”的活儿。经过60年的发展,录井技术手段有了日新月异的大发展。地化、定量荧光、核磁、X射线元素等录井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勘探开发领域展现了独有的优势和价值。
录井装备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21世纪以来,录井装备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核心技术逐步掌握,其衍生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如硕果满园,国内综合录井仪研发制造进入了多厂家、多规格、多品牌竞相割据的“战国时代”,录井装备销售到中东、南美、南亚等市场。胜利录井研制SL-ALS-2.2、EXPLORER综合录井仪、渤海钻探研制的德玛综合录井仪等等都是国内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但是,相比国际石油大公司的录井装备,国内录井装备在油气发现评价、特殊钻井工艺条件下的地层剖面建立、钻井工程监控、井场信息共享、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国内录井装备制造在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录井信息化为核心,以多种录井技术手段为基础,持续加强录井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和不断完善现代录井技术体系,使现代录井技术与相关新技术无缝连接,相辅相成,把综合录井仪打造成“实时采集、监测、传输、处理、解释、评价与决策一体化”的井场数据中心,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
录井信息服务从实时监控到服务决策。国际上,录井信息服务应用范围已从监控向技术支持延伸,建立了以录井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技术支持网络,油服公司都有自己特色的服务系统。贝克休斯公司搭建了专家远程决策平台,将井场信息发回后方基地,专家集中在一起为不同油区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国内各录井公司搭建录井信息服务一体化平台,技术服务不断向智能化迈进,每一厘米数据、每一包岩屑、每一段岩芯都纳入了监控、分析、判断,质量监控更加严密,进一步擦亮了现场勘探开发的“眼睛”。
随着录井技术的发展和录井学科的形成,录井已成为石油工程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在为成绩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录井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目前,海外高端录井市场方面被西方几家国际化工程服务企业垄断,需要国内录井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快技术进步,提升品牌实力,在打造世界一流中开启新航程。
●供图 /袁 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