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悲哀及其他
2013-11-14周玉宁
□周玉宁
人性的悲哀
记得有一天看电视, 荧屏上出现了一个绑架杀人犯的倾诉场面, 这个杀人犯因为绑架别人的孩子撕票而被抓,他悲伤地说,事到如今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看完令人叹息,自己既然也有妻子和孩子也知道疼惜, 为什么去绑架别人的孩子撕票? 这就不得不说说人性的黑暗与恶劣:只要对自己有利,别人的财产可以抢夺,别人的生命可以残杀,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人性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那些爱自己母亲姊妹的, 可能会是一个残暴的强奸犯; 那些厚爱兄友的,也很可能是一个抢劫杀人犯,对于自己的亲友可以疼爱有加,对于别人的妻子孩子则可以暴虐之、残杀之。 在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那么一个温柔的角落,或者留给妻子孩子或者留给父母亲友,只是离开这个区域, 就是残酷的社会竞争了, 为了争一口食,亲朋好友都能斗成乌眼鸡,有些家庭惨案的发生原因就是房产之争、储蓄之争、遗产继承等等。 可悲的是,当下的人们将钱财看得太重要了,忽略了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爱情、亲情、友情。 有人为了赚钱忽视了自己的孩子,有人为了赚钱牺牲了健康的身体,有人为了赚钱,葬送了自己的青春与理想,这就是当下社会出现众多精神疾患患者的原因, 因为人性被异化了、健康被牺牲了、亲情丧失了,即使挣来一堆钱又有什么用呢?人性的分裂、亲情友情的丧失、 一个个生活活报剧给当下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以致我们的写作者和创作者都来不及消化沉淀这丰富的社会现实素材,将它们幻化成一部部优秀的作品。 现实丰富、人性复杂,我们都来不极品咂,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就已成为历史, 面对如此丰富的现实, 我们都感到自己笔力的不逮,深感“生活大于艺术”的正确,为现实惊奇、振奋、沮丧、喝彩,面对创作却每每苦恼着,一个事件过去我们滞后了,一个事件过去我们又滑过了, 因为现实生活的极大丰富性使得我们变得能力薄弱了,这就是现实,被一个个新闻事件轰炸的疲劳不堪的读者和观众又有多少心力来关注文艺作品, 的确不得不画一个大问号。
现实残酷、人性复杂,写作出人性的一个方面就是成功, 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吧。
平静的日常
平常人的日常, 无非是挣钱与居家过日子,只要没有什么突发事件,大多数人的日常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生意赚了赔了,股票挣了套了,工资涨没涨、奖金发多少,再就是夫妻、孩子、老人、亲友那点事,这样的生活,在年轻人看来没有波澜、没有起伏、没有惊心动魄,日光像流水一样滑过,年轻人不满了,他们要走异地赴异乡寻求别样的生活。 所谓生活在别处,无非是对日常的打断、对行云流水般的平常日子的不满。
当我们到了别处以后,人生的奋斗、各种机遇的展开, 人生舞台的大戏开演了, 至于每个人在这个舞台上能扮演什么角色、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就是各种机缘的综合了。 所谓的命运,其实就是人生中机缘的混合, 人有时的确是被各种机缘裹挟着身不由己, 但对于机会的把握个人的努力还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是各种机缘、一方面是个人的把握,命运因此而产生,不管是此处还是彼处,人生的舞台时时都出演着各种各样的戏剧, 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而到了人生的中年和老年以后,在年轻人看来平静如水的日常, 已成了福分,因为在这个年龄,人生各种机缘的展开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多了, 人的奋斗精神、 吃苦能力也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生命的激情和乐观的情绪, 随缘就成了此时人生最重要的箴言,不可过于逞强、不可过于寻求人生的刺激, 养生养气提上了议事日程。日常不再是难以忍受的东西,而是人生体悟的禅机。 这是收获的年龄,该牧养身心,怡情悦志,享受人生。
这是人生的常态。
只是当下, 社会的急剧变化也破坏了人们身心的调养。 当下的中国,不分年龄段一起上秀场, 甚至年逾花甲还要过一把钢管舞的瘾,年轻时没体验的一定要体验,年轻时没尝试的一定要尝试,这也许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力的绽放, 但其实说是一种生命的焦虑更恰当。 当下的我们生活在一片浮华之中,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被我们这代人忽略了, 对知识对历史对文化的兴趣太淡太淡了,酒楼歌舞、 灯红酒绿成了这代人留恋的场所,书才会被人们遗忘,人生的常态被打乱了,历史被遗忘了。 文化底蕴的丧失是一个民族最可悲的事情, 愿大家记住历史、尊重文化,以平常心态应对我们的日常。
中国人,你怎能不愤怒?
当下的中国, 让国人愤怒的事情太多了。 前不久曝出的一件事就既让人愤怒又痛惜:是东北的一位只有17 岁的美丽女孩因为想做好事, 送一位生病的孕妇回家, 没想到这位孕妇是装病为自己老公拐回女孩享用, 女孩反抗被残忍地杀害了,这件事情一方面让人愤怒,更多的是为这位涉世不深想做好事的女孩痛惜。上网一看全是这样的事情:女孩坐火车坐错了站打三轮赶往目的地却被三轮司机劫杀; 警察喝醉了酒可以夺过别人的孩子重摔在地, 这个孩子可能落下严重的后遗症, 而警察竟被包庇了一个多月; 京城有女性坐地铁在并不太晚的晚上被装熟的男子强拖, 而警察的处理竟然是惩戒几句就了事。 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 人人充满暴戾之气。政府该管的事情不管,却养一帮城管在老百姓卖菜做点小生意时耍威风,郴州的城管竟然能将菜贩一秤砣打死,事情也着实奇了点。
这些社会新闻暴露出的问题, 不仅仅是治安问题, 而是我们的社会再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了, 在北京在人流如织的地铁里就有男子装熟抢人, 这些人之所以敢如此大胆, 就是因为人们不会出手相救,因为做好事的人都被人杀了、讹了、骗了,人们能做的事就是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亲人,陌生人的事管它呢。一般人的神经已经麻木,大家不再愤怒、不再伸手援助遭遇困境的人们, 犯罪分子越来越猖狂,人们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是非观念已经没有, 人人都顾着自己那点小小的利益,花点钱连人命案都能了,除了媒体曝光的民愤极大的案件, 有多少案件是合理合法公正的处理的?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 能说是美丽的幸福的社会吗? 当人们的神经被一连串令人错愕的治安事件搞得麻木起来, 当人们因为自己的一点利益而不再愤怒,这个社会还有救吗? 当下的中国依然需要团聚人心、依然需要善良与正义、依然需要爱与理解, 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宽容与爱,社会也更需要公平与正义。 但愿今后生活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爱相待,不要再充满暴戾之气互相残害,男人善待女人,女人善待男人,男人女人善待老人孩子,但愿悲剧不要再上演,愿大家和谐共处。
怀念桃花源
女性主义者时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女性究竟应该归家还是执着事业,是做贤妻良母还是做人生战场中的角斗士? 不同的女性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女性归家了, 有的女性还是满身铠甲的在人生战场上厮杀, 这两种选择其实都不是所有女性最满意的, 有没有既有事业还能归家的选择? 大概所有女性都会感兴趣。
现代社会能够归家的女性其实并不多,归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现代人的生活成本其实是很高的,也很不确定的,人们生活于这个社会得时时为生计操劳,男性女性都得在职场拼杀,女性在职场的竞争压力并不逊色于男性, 所以现在类似于《杜拉拉升职记》这样的女性职场拼杀电影、电视剧才会盛行。 疲惫不堪之际,很多女性也想到了归家,但归家是有成本的, 不管女性是否已婚归家会依托于谁,必须有一大笔资金做后盾,如果这个女性年龄尚轻, 这个资金后盾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为以后若干年还有通货膨胀的压力, 而社会的变动不居也使再多的资金后盾都有些虚弱, 所以职场女性并不敢轻言归家。 也有想岔了的女性,一失足成千古恨,网曝,前不久有美女高管携款五亿逃往国外被抓回国,一生也就交代了。 所以,女性的归家,在过去意义上是回归传统, 给家里的男主人做贤妻良母,而在现代社会,女性归家就意味着家庭收入来源的减少, 意味着又一个经济依赖的产生, 所以愿意归家的女性少而又少, 除非家庭中永远有一笔不菲的恒定的收入, 大多数女性还是需要职场的,需要自己工作养活自己,现代意义上的归家对于女性而言是高度经济自由之后的享受人生, 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回家做贤妻良母。
所以,在现代社会,不是女性一定要拼杀于职场, 而是个人财务问题使得大多数女性不得不终生拼杀于职场。 女性主义话题变成了经济话题, 女性若想享受人生也要有高度的经济自由。 而大多数的女性奔波于家庭与职场,疲惫不堪,分身乏术,身心俱劳,很多白领女性相信灵修, 为的无非是能在嘈杂紧张的职场生活之外给自己一个身心放松的机会,而相当一部分人回归宗教, 为的无非是给自己漂泊的灵魂一个皈依。 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和男性一样, 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男性话题,比如职场、比如成就、比如个人财务都应该是女性主义研究者关注的话题, 女性已不仅仅是男性的性对象, 有时还是事业的伙伴、 竞争的对手, 女性和男性一样,在面对职场压力、家庭关系时都是分身乏术,不可丢弃。现代女性已不可能再像传统女性那样小鸟依人、 时时处处都得皈依家庭了, 所以面临的精神压力更大,没有坚强的神经与意志力,很难协调家庭与工作,事业与发展,没有个人财务规划人生规划也就难以实现, 可悲的现代社会,女性要面对多少挑战。 怀念桃花源。
钱的有用与无用
时下的中国, 人们最喜欢谈的就是“钱”, 同学聚会会互相比较谁钱多谁钱少, 亲友聚餐也要比较谁家日子好谁家日子差, 就连大学生谈恋爱也要月开销多少, 离了钱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该如何生活。
确实,有的时候钱非常有用,在正常社会,商品买卖,连一片面包都要钱买,没有钱意味着挨饿受冻饱受饥寒之苦。现代社会,医院是要收高额的治疗费的,没有钱意味着生病就得自己扛着。 平常人过日子都是数着子儿算计, 这里该花多少那里该花多少, 这里花钱了那里就该省一省,商场打折了、网上秒杀了都有一群一群的人抢入, 为的无非是省几个钱, 好让自己储蓄卡上的资金再多加几个零。 艰难的人生与世事,老百姓过日子难。
这是说的老百姓手中的一点钱。 说大的钱呢,政府操控着几千亿几万亿,今天投入铁路明天投入航空后天又投入环保, 没有钱政府就运转失灵了国家破产了,不光老百姓过日子是不可没有钱的,即使政府运转也是万万不能没有钱的。
这是说的钱的有用。
有的时候钱也没用, 只是时下的人还没意识到,天天都在钱眼里打交道。 什么时候钱没用呢? 人活着最离不开的其实就是空气了, 而空气对每个人都是免费的, 如果将你关在密室里迫切需要开一扇窗让新鲜空气吹进来,什么最有用?是一堆钱还是开窗的电钻? 答案不言自明。阳光对人的生存也是必须的,人为了健康都需要晒太阳, 如果天天被关在黑屋子里晒不到太阳,人是要得软骨病的,而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阳光也是免费的,钱在这里无用。人离不开的东西还有水。水是最廉价的消费品,古时候水是免费的,只要打一口井,谁都可以免费喝,那时候水也没有污染, 现在建了自来水厂, 喝水也要交费了, 而水却都被污染了, 因为水廉价, 所以人们并不知道珍惜, 等把自然水源全部污染了没有水喝了,大家才会知道什么东西更重要,到时候多少钱都买不来一桶清亮的水。
钱的有用都是人自己制造的, 人创造了钱又被钱奴役, 却对空气与阳光和水视而不见拼命污染,造孽的人,害了自己又害子孙,都是钱招惹的。 人们爱钱、恨钱又离不开钱。 阿门。
生命的状态
大凡年轻时听到谁谁谁升迁了、谁谁谁出国了、谁谁谁娶了美女、谁谁谁嫁了富商、谁谁谁发财了,都要激动兴奋嫉妒很多天的,这很自然,是人生命状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人的生命状态最活跃、最蓬勃、最欣欣向荣。 因为人生的一切还未展开,一切皆有可能,人生正向你展开着无数的机缘, 可爱而富有潜力的年轻人是生命力的象征,人人都喜欢。
到了人生的中年, 多数人的人生都已开花结果, 事业上拼搏到一定程度大多都肩负起一定的责任, 人生的经验也已积累了很多, 朋友相聚每个人都可以侃侃而谈,至于个人的生活,除了少数特例,大多已结婚生子,拥有不错的姻缘。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人生该经历的都已经历、该享受的也该开始,这时再听到谁谁谁升迁了、谁谁谁出国了、谁谁谁娶了美女、谁谁谁嫁了富商,大多数人都会会心一笑,心想:我也有个小职务、我也曾游历过哪里哪里、我的老婆也不错、我的夫君挺有出息。 因为,这是一个不惑兼知天命的年龄,是个满足于现状的年龄,身体该注意了,不注意的话三高、老年病会慢慢找上你, 已经不是年轻逞强的年龄了,再要强身体会过不去,这个年龄遇到波折还有一定的承受力,还能调整,还有一定的机遇,也许后半生会很灿烂。 如果没有机遇, 一生平平顺顺的又何尝不是人生之福呢? 所以,这个年龄的人,多数对自己的人生都有主见, 不会受蛊惑了。
到了老年, 多数人的心里都已经波澜不惊,安享人生的最后时光,这时候的人们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 该回想自己的人生、总结一生的经验了,一生过得如何在这时大都尘埃落定, 无可更替了。 人生的酸甜苦辣咸这时候已到了装进酒缸的年龄, 发酵得好可能还有一缸陈年老酒喝。 暮年也该精彩。
生命的状态不仅在于年龄, 更在于心态,在于自己的把握。
无处逃避
现代生活制度对人的束缚与压抑是非常显明的, 一个人一出生就进入到这个制度中,早教、幼教、中小学、大学、研究生现代教育制度已经将我们划进了自己的地盘, 你得顺着这个教育制度才能将自己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否则,你将无法在现代社会立足,无法养活自己,成为社会的弃儿。 所有经过这个教育制度培养的人都在说这个制度的可笑与不人道,可每个人都无处逃避,人人都得经过这个教育制度的培养。
现在很多家长都在说我们的孩子从两三岁起就得上各种课,钢琴、绘画、英语等等,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我们的孩子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 所有人都在抱怨可所有人都在如法炮制, 别人的孩子都有特长我的孩子没有行吗? 当孩子上了中小学,各种训练班又跟上了,奥数、英语、各种考级,我们的孩子往往是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晚上五六点钟放学,回家作业做到十一二点, 到了周六周日又要上各种训练班,孩子们睡眠严重不足,大家都在说这个制度不人道, 可所有人都在拼命往这个制度里塞钱,为什么?考试制度如此。孩子们得小升初、中考、高考,考试制度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大家都在这样竞争,你的孩子不这样行吗?
好不容易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进入职场了, 现代企业制度又将你捆绑上了,现代人得朝九晚五的打卡上班、挤公交地铁, 辛辛苦苦挣几个钱又被高额的房价、不菲的医疗费用、无处不在的教育收费以及各种费用压迫得喘不动气,好不容易攒够了钱买了房子和车子,养房养车停车费养路费高速路费,等等等,生活于现代社会是被各种现代制度围堵着,无处逃避。
如果有人想逃出这个制度, 说我的孩子不用上学,好了,现在也有很多人这样做, 这就意味着父母的一方必须放弃工作,成为全职教师,而你一个人的力量是否能提供社会教育包罗万象的服务,你的孩子将来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走向社会都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将来无法走向社会,最好还是先进入这个制度, 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和我们一样的“现代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