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团支部进社团建设工作研究——以H学院为例

2013-11-13杨海芬

关键词:团支部社团学院

杨海芬

(浙江海洋学院团委,浙江 舟山 316022)

学生社团是为实现学生会员之间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需求,自愿组成并按照其制定的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培养个人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构建,可以说,“学生社团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1]。而营造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团文化氛围,对锻炼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提升社团的整体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因为这样,几乎所有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学生社团的发展之道,探索承载社团文化的方向和阵地,而在社团中建立团支部,就是一个具有建设意义的思路。学生社团团支部是在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优势的同时,按照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力量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基层组织。它与班级团支部同等并列,秉持着“一个团籍,两种身份,多重覆盖”的原则,将团组织建设的理念、实务、制度等优势作用于社团,借此提升社团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照顾的程度,使社员在原有感情基础上强化了组织纪律观念,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与稳定性。

一、已开展团支部进社团活动的高校情况综述

目前在我国已有为数不少的高校试行了团支部进驻学生社团这一建设性思路。如南京农业大学团委在2007年就开始在学校大型社团中设立团支部作为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校以其农村发展协会为试点,在校团委领导带领下深入研究当代农村现状,以志愿者服务为主,帮助社员分析了解“三农问题”,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意识。自2003年成立以来,该社团先后获得校“十佳社团”、“优秀社团”等称号。2009年3月还获得了“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荣誉称号。[2]又如,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2008年在全院18个学生社团全部建立了社团团支部,虽然是在近几年实行的团支部的作法,但是该校还是形成了一套健全的适合自己社团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3]

二、H学院学生社团情况综述

H学院目前共有135个学生社团,11个校级社团和124个院级社团。社团类型囊括文体学术类、学术科技类、游戏娱乐类、公益服务类、社会实践类、发明创造类等六大类。H学院团委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于2011年着手开始在被选出来的30个社团中设立社团团支部并以此作为试点。到2012年5月为止,此试点实行近一年,虽谈不上试行很圆满,但藉此我仍想与大家分享下以H学院为例的初步探索高校团支部进社团这一新兴管理模式的心得和体会。为了对这一探索更具说服力,笔者特此进行了关于团支部进社团有关工作的问卷调查。

根据对H学院社团社员的问卷调查,让我们了解到目前学生社团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从未遇到的情况以及一些长期都没有改正的问题。

(一)社团组织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出现畸形

目前,H学院的学生社团数量和类别都在快速增加,但发展不平衡。有人说社团工作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是指社团成员构成不合理。社团成员中一二年级人数较多(占86.85%),而三年级学生寥寥无几,四年级就几乎无人参加,具体见图1。二是指社团规模大小、发展程度差异大。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力大,而又有些社团仅凭当初社团成员的短暂热情成立,昙花一现,虎头蛇尾,更有些仅仅因为分团委要求提高各学院社团数量而随便找同学凑数来成立社团。这种种现象不仅不利于社团良性发展,影响学校社团整体发展水平发挥,更谈不上积累、传承优秀学生社团文化,打造精品社团了。

图1 社团成员年级分布图

(二)缺乏传承性,后继无力

学生社团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特点。因此,学生社团成了吸引和凝聚学生的主要阵地。每一个参加社团的同学最初都是满怀热情地加入心仪的社团,但是由于社团某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每一位社员都会有这么一个感觉——加入社团的第一学期偶尔有些活动,但也仅限于社员与社员之间联谊活动之类,到了第二学期基本上没活动了,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加入的社团名称。因此,这些同学到了大二时,作为学长学姐的建议,都会强烈建议大一新生不要参加任何社团活动,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骗人骗钱的活动,对丰富校园生活起不了多大作用。长此以往,原本应在学校里占主导地位的社团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一落千丈。另外,有的社团喜欢追求校外体验(如承接一些校外商演),没有把精力放在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上,同时也忽视了新老社员之间的工作交接和社团文化传承。另外,还有一些社团负责人往往只重视自己在职期间的社团绩效,忽略了对下一任社团负责人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活动帮助不够,指导力度不强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难度:同学参与度不高和经费不足,各占了55.26%,指导老师以及指导单位指导力度不够,占38.6%,活动场地没有保证,占32.46%和活动流于形式,占19.3%,具体见图2。

图2 社团活动开展困难原因分析图

社团负责人以及主要干部都是学生担任的,旨在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但是,由于毕竟是学生,仍然是需要指导的,因此每个社团都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指导老师都有日常教学科研工作,担任社团指导工作对教师的考核晋级相关度不大,所以指导老师不会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去做好这项工作,直接导致对社团指导工作不力,使得有些社团一直徘徊于低水平线上下。

三、团支部进入社团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基于目前社团的发展状况,我们觉得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谋划社团长久发展之计。团支部进入社团这一举措正是迎合了这一需要,存在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通过社团团组织引导,加强社团与团组织、社团与社团、社团与社员之间的凝聚力

高校社团是由那些志趣相投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体组织。这个群体组织的成员长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具有很多很强的不确定因素,如成员流动性大、组织稳定性差、社团内部制度松散等。这些都阻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是需要借力一个稳定的组织系统对其加以统一引领和指导的,在一定程度上团支部进社团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团支部进社团可以很好地克服目前社团的松散性和不稳定性,减少成员的流动性,加强社团的凝聚力,让社团成员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二)通过社团团组织引导,实现社团从量变到质变,并打造一系列的精品活动和精品社团

近年来,学生社团以较快速度建立,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H学院在2010—2011学年这一学年中,新成立的社团多达30个,创历史新高。但总有些社团定位模糊,成立之后只是个空壳子,有些则是虎头蛇尾。这亟需社团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提升社团活动质量和内涵,并以打造精品活动和精品社团为目标前进。

(三)通过社团团组织来规范学生组织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与不成熟

“社团是一些为了共同兴趣爱好而聚合到一起的人们所组成的团体。基于同样或相似兴趣爱好而彼此间形成的一种情感是维系成员之间的纽带,也是社团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4]社团之所以成立并让大家聚合在一起,情感的联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在一段时间后,情感却是制约社团管理的最大问题——它不利于管理的科学化。目前,社团的管理制度都由学生自主制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时候,与社团主要成员亲近的社员往往有较好的待遇,在换届时也往往会因为“情感性”来入选下届社团干部之类的位置。在调查中也发现,高达66.67%的社团其制度正在完善中,同时也有9.65%的社团的制度不完善,也没有完善的迹象,社团事务常会有较多的人来左右,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组织涣散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社团团支部的建立可以起到从社团性质、活动、财务、换届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监督的作用,规范社团内部的管理机制。

四、团支部进社团的策略和建议

存在即是合理的。既然存在了,就应该要进一步探索其发展之路。在对H学院社团发展存在问题、团支部进社团必要性和合理性分析的前提下,借鉴其他高校的相应经验,从基本思路、工作模式与机制等方面提出团支部进社团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一)要根据自身情况去设计建立社团团支部的基本思路,并在实施过程中牢牢把握好这一基本思路

1.要严格准确对待审核制度。建立社团团支部不是简单的象成立社团那样整理资料上交,得到批复后即可成立,我们要秉着对党负责、对团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严格审核资格,根据学校和社团的实际情况,优选那些制度健全、活动品质高的学生社团作为模范版本建立团支部。另外,切不可为业绩而随意建立没有实际意义的社团团支部。

2.分清角色,合理定位。在实现团支部进社团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混淆社团与团支部之间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局面只能处于建与不建没有差别的状态,反而不利于社团的成长。一般说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班级与团支部之间的清晰联系。社团日常管理事务应交给社团自身来处理,团支部则主要负责在社团之中的党团活动,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从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双管而下’,开创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新局面”[5]。同时,必须紧紧抓牢团支部自身建设,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社团团干队伍,这也是促进社团团支部健康成长并发挥其应有职能作用的关键和重要保证。

(二)确立学生社团团支部统一的工作模式——“一个团籍,两种身份,多种覆盖”

学生社团团支部在校团委的领导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团支部的日常管理下开展工作,各学生社团挂靠各个学院分团委,接受其指导和管理。社团中的社员亦具有两种身份——“一个团籍,两种身份,多种覆盖”,即其既隶属其所在班级团支部,又属其加入的社团团支部。如此,每一个社团团员均享有社团团员的权利,当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一些义务。

(三)建立完善的社团团支部工作机制,制定规范性文件并严格执行

1.培训机制

就H学院而言,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对社团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虽然每学年都会专门组织对社团内部人员的各项能力的培训,但由于缺乏监督等原因,培训效果不佳。同时,社团团支部的建立在日常工作中还处于空白,不少学生干部对此表示没有实际经验,对工作无法下手。因此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对新人的培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2.监督机制

团支部在负责社团的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在团委的指导下担起社团内部的监督培训职能,随时监督社团内阳奉阴违或有悖于校规和有关社团规章的做法并及时纠正,不袒护、不偏私,以求促进社团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3.表彰机制

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也要完善表彰制度,并及时总结表彰那些对社团和团支部有贡献之人。奖励无外乎德育分,证书称号,也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学金项目,或者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如重点培养、就业推荐等等,以此鼓励,同时亦可激励更多同学为团学工作服务。

4.共同合作机制

团支部进社团是一项动态工程,不仅需要校团委主要负责,而且离不开学工部、教务处、学院团委等有关部门支持和参与。在社团中建立团支部并建立考核及表彰机制,涉及到学生平时活动考评、学生干部任免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制订一些相应制度。除了和校内的部门联动外,还可以与当地政府、街道等校外组织合作。如H学院团委在2010年7月,与舟山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签订学校社团与地方行业协会“组团式服务”合作协议,揭牌成立组团式服务合作基地,为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而在2012年的6月26日,H学院与地方共青团组织再次合作,共建“十百千万工程”。“十百千万工程”是指通过数以十计的社区和社团结对共建,搭建数以百计的活动载体,积聚数以千计的社区团干、社团骨干,服务覆盖数以万计的广大青年。至此,H学院社团与地方密切合作,不仅有利于共青团工作探索、尝试与拓展,还有利于培养一批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团员青年。

5.社团活动目标机制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没有好目标的社团不是好社团。如果社团成立之后仅仅希望它存在或者每年举办一到二次小型活动,那么这样的社团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学生社团是为了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并愿意为之而合作奋斗的团体。我们不需要它拥有遥不可及的梦想,但至少每个社团应有其明确的目标。这时,就需要团支部的帮助。团支部应发挥其自身思想教育职能,深入社团内部,引导社团、帮助社团寻找、确定明确的目标。

实践检验真理。我们往往要在实践中寻找不足。只有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我们的社团团支部模式才能茁壮成长。在过去短期的实践中,我们已经发现一些基本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并克服。社团团支部的建设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单靠一两个活动就可以完成的。社团团建是一项需要循环渐进的工程,我们不能盲目无计划地进行,最终只能成为形式主义,违背我们的初衷。同时,社团团建亦不能忽视后期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该工作模式必然遇到多重困难,这就更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探索,不断推进深究,使社团团支部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真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许齐芳,奕德泉.学生社团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J].党史文苑,2006(8):73-74.

[2]杨军,邵方兴.加强社团团支部建设,促进基层团组织发展—以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为例[J].魅力中国,2010(1):136-137.

[3]金培洪,朱国海,曾海华.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团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为例[J].理论导报,2009(6):56.

[4]陆卫斌,吴磊.浅谈高校团支部进社团工作的必要性及开展思路[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86-89.

[5]管丹.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建立团支部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2(4):184-185

猜你喜欢

团支部社团学院
缤纷社团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文学社团简介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