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3-11-12杨广栋
杨广栋
(汾西矿业集团 生产处,山西 介休 032000)
1 矿井概述
汾西矿业集团下属某矿是非常典型的软岩矿井,该矿年产量100多万t。由于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质情况变得复杂,出现了大量的地质问题,致使该矿六区回风上山巷道遭受严重破坏,已经无法正常回采。
由于担负着六区和七区的回风和辅助运输任务,六区回风上山巷道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它是一条穿层巷道,长约350 m,倾角约20°,设计服务期20年,由于矿山周边围岩稳定性差,遇水膨胀,变形量大,致使六区回风上山巷道严重扭曲变形。在这一过程中,巷道首先从底板开裂,然后扩展到巷帮,最后使整个巷道失去稳定的底部支撑,巷道支护问题越来越严重。巷道破坏的情形见图1。
图1 六区回风上山巷道破坏情形图
2 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2.1 地质的原因
围岩的原因:该矿的岩性主要为砂岩、砾岩等,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和伊利石等,这些岩石由于天然的原因,很容易产生细缝且黏合度和结实度较低,再加上软岩的侧面和泥化夹层的向异性发育特点,使其空隙变得很大,具有一定的可塑和流变特点,这就导致在发生破坏时,巷道的变形力度加大,巷道能够维持自身稳定的时间缩短。同时,由于这些吸水性岩石,遇水极易膨胀和变形,也造成了围岩和煤层的维持力得到分散,进而导致巷道变形破坏。
2.2 地压的原因
根据以往的测定数据表明,地压的原因是造成巷道破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实际测定数据显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受到两个方向力的综合作用,分别由来自上方的垂直应力和由于巷道开掘所形成的水平应力,在这两个力作用下,一旦岩石的流变性超过其抗拉强度,巷道两侧的帮就会向内侧靠拢,顶板下沉,底板出现大的裂隙,产生底鼓现象。
2.3 支护结构的原因
1)初始支护措施采用的是锚网支护,是按照挤压和固拱原理进行设计的,设计自承圈厚度约600 mm,远达不到锚杆长度,很难提供较大的压力,造成固拱破坏、围岩变形甚至巷道整体失去稳定性。
2)初始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由于混凝土支护刚度大,柔性差,不能适应巷道初期应力变化快、变形量大的特点。
3)初始支护采用锚网支护,二次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这样的组合措施也没有达到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初始支护采用后,巷道变形的太快,这时二次支护还不能提供稳定的支护力量,巷道就已经遭到了破坏。
2.4 施工的原因
1)采用新奥法施工。这种施工方法首先要求完成初始支护,待巷道围岩的变形相对稳定之后,再进行二次支护;但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在完成巷道的初始支护后,往往还没有达到围岩相对稳定,紧接着就进行二次支护,即使如此快速施工,仍不能对巷道做到有效支护。
2)由于新奥施工法的二次支护是全断面等强支护,但是巷道围岩应力存在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常常导致最薄弱部分先受到破坏,巷道也就失去了稳定性。
3)二次支护的时间、支护结构等很难确定,初始支护完成后,需要再用仪器测量围岩的支护压力、巷道表面位移及围岩内部位移等指标,根据测得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再来确定二次支护的具体时间和支护结构等。这一套过程非常复杂,具体操作性不强。
3 六区回风上山支护设计
3.1 断面形状与支护形式的确定
巷道断面的形状不同,巷道周边应力分布状态也不同,矩形、梯形和拱形巷道都存在拐角,在拐角处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不利于巷道的稳定。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需要找寻尽量减少应力集中的巷道断面形状。圆形巷道不存在拐角,也就不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在依次考虑软岩特性、巷道断面尺寸和服务年限等指标后,确定巷道断面形状圆形的尺寸大小。
巷道支护形式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巷道围岩性质、地压大小、断面尺寸和服务年限等。六区回风上山是一条穿越多层地质变化的巷道,期间岩性变化较大,围岩泥岩层多,且泥岩的膨胀应力和膨胀率还都很大,最大膨胀应力为110 MPa,膨胀率高达2 300%,最大抗压强度不大于20 MPa。该矿二井地区地压较大,最大主应力为1 400 MPa。巷道掘进断面最大跨度为4 100 m,确定服务年限20年。根据这些条件,确定复合支护作为巷道的支护形式措施,初次支护采用锚杆、锚索、网、钢筋梯和1次喷射混凝土,二次支护采用可缩钢棚和2次喷射混凝土。
结果如图5所示,Rh2-S诱导K562和KG1a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HDAC6和HSP9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α-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变化,但是Ac-α-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
3.2 支护设计
依据锚喷巷道支护理论来计算锚杆支护技术参数,因不同的方法选择的参数也会有差异,计算时采用加固拱原理计算巷道支护设计方法,围岩松动圈理论进行设计。支护参数计算如下:
1)锚杆长度为2.4 m,锚杆间排距为650 m,锚杆直径22 mm,锚杆锚固力5 t。
2)锚索材料为钢丝,长约7 m,直径不大于15.24 mm。
3)锚固剂为防水或水泥锚固剂,其型号为Z2353。
4)锚杆采用端头锚固,深部快速卷1个。选择端头锚固锚索,深部快速药卷1个。
5)金属网直径不大于3 mm,经纬网网格尺寸为45 mm×45 mm,网宽1 m。
6)锚杆钻头直径不大于28 mm。六区回风上山的支护措施见图2。
图2 六区回风上山支护设计图
4 巷道现场压力测试
4.1 测试目的
根据测定结果,检查选定的支护防护措施、锚杆的技术参数计算和巷道整体的设计是否合理,得到测试结果后,可以为下一步巷道设计做出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
4.2 现场压力测试
这次巷道压力测试是在该矿六区回风上山设置2个测试点,分别在2个测试点上安装锚杆、锚索测力计和巷道表面位移测试仪。
在一次支护工序完成后进行压力测试,围岩压力变化曲线见图3。
图3 围岩压力分析曲线示意图
由图3可以看出,顶锚拉力开始先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岩层受到的压力分布不均匀有密切关系。锚索拉力在开始时不断升高,可以得出,锚索对深部岩层受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总体测试结果分析,它们受到的力不大,且逐渐趋于平稳。还可以得出,压力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可能与没有迅速安装测试仪器有一定的关系。
5 结论
设计的初次支护防护措施采用锚杆、锚索、网、钢筋梯和1次喷射混凝土,二次支护采用可缩钢棚和2次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措施有效,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巷道状态稳定。
该设计方案对有效控制巷道底鼓也是可行的,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为矿井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为以后永久巷道支护设计做了有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