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体育设施及其建设布局研究

2013-11-02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布局

付 革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科学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5)

公共体育设施及其建设布局研究

付 革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科学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5)

通过探讨公共体育设施概念、分类及其建设布局要素,得出主要结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概念的界定具有权威性与科学性;公共体育设施分类应秉承《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分类方法,将公共体育设施类别与城市行政区划相匹配;影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要素源自于公共体育设施主体方和客体方。希望通过研究,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

公共体育设施;概念与分类;建设布局

众所周知,公共体育设施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是我国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一项重点工作,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从科学研究方法论来看,概念的界定与分类是对该概念涉及范畴进行探究所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概念、类别进行界定与划分,进而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公共体育设施界定及其属性

1.1公共体育设施的界定

所谓界定问题,就是对问题的实质和范围准则准确地加以说明,从而揭示概念内涵与外延[1]。早在1986年11月29日由原城乡建设部、国家体委颁发的《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简称《规定》)指出:“本用地定额指标中所指体育设施用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供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业余运动员训练的体育设施及其用地。”章苗英(2001)[2]则认为:公共体育设施专指由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灯光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相对而言,章苗英所提出的论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随后,徐卫华等(2004)[3]对公共体育设施概念的界定也提出了同样的论述。

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简称《条例》),并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同理,所谓公共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体育场(馆)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条例》是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其内容与要求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与科学性。

1.2公共体育设施的属性

1)向公众开放性。郑美艳等(2008)称之为功能属性,即向群众开放,满足全民健身功能要求,具有竞赛、训练、观战等功能。[1]章苗英(2001)认为:“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军队内部以及优秀运动队专用的训练基地都不是公共体育设施。”[4]《规定》指出“本用地定额指标中所指体育设施用地不包括各类学校体育运动设施的用地。”即学校体育设施未被列入公共体育设施范畴。但是,1990年2月20日由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和使用做出了规定。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十几年间,在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以及联合其他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也都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使用做出了规定。尤其是在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馆通常由政府财政和学校筹资建设而成,学校体育场馆隶属于国有资产管理范畴。政府的相关部门本质上具有对学校场馆进行开放使用的权利与义务,政府对于学校体育场馆的运行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建设学校体育场馆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坚持为经济社会服务和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学校体育场馆的全面开放、依法经营和科学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和方法。因此,向公众开放性是学校体育设施的本质属性。学校体育设施隶属于公共体育设施。[5]

2)公益性。郑美艳等(2008)称之为经济属性,即国家或地方政府参与全额或者部分投资的、投资目标多样、外部效益较强、在规划类别上属于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不完全非营利体育产业载体建设项目。[1]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是公共体育设施的举办方或是建设方。用于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体育财政支出是国家财政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属于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可见,公共体育设施是公共财政的产物。同时,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体育设施。在公共体育设施举办的实践中,国家的鼓励与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单位自筹资金是场馆建设资金的第一来源。这一点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得以验证(详见表1)。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北京市的数据显示:公益性公共体育设施9944个,经营性公共体育设施2162个。可见,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营性质有两种,即纯公益性质和不完全非营利性质。公益性质的公共体育设施是主体。《条例》明确要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表1 体育场地投资建设经费来源分类情况一览表(单位:亿元)[4]

2 公共体育设施分类方法

目前,对公共体育设施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1986年颁布的《规定》提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分为市级体育设施、区级体育设施、居住区级体育设施、小区级体育设施。这种分类主要是基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提出的。通常考虑单处设施占地规模和人口分布等因素。例如,社区级体育设施要求每1万人设置总用地面积不小于0.15 hm2,单处规模为200 m2-1000m2。蒋蓉等(2007)认为:“参照1986年颁布的《规定》,对比国内其他城市建设标准,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规划将成都市中心城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分4级布置,即市级体育设施、区级体育设施、片区级体育设施、社区级体育设施”[6]。近几年,城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是按照《规定》中分类方法进行的,比如大连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09-2020)中将体育设施分为市级、片区级、区级、社区级。

鲍明晓等(2006)从建设用地类别的视角分析认为:在规划工作中,体育设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体育设施,主要指国家、市级和区县级体育中心,在规划类别上属于城市的公共设施用地。另一类是社区体育设施,是指根据居住区配套指标建设的体育设施,在规划类别上属于居住用地。[4]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完成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将体育场地分为标准体育场地和非标准体育场地。2004年8月9日出台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解释和填表说明》中指出:标准体育活动场地是指符合体育竞赛规则要求规格的体育场地;非标准体育活动场地是指未达到标准体育场地要求,但又可供长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较为固定的室内外体育场地。鲍明晓等(2006)将体育场地的标准与非标准两大类按照8种不同属性进行再次分类。体育场地是指专门用于体育训练、比赛和健身活动的,有一定投资的、公益性或经营性体育建筑设施。[7]按照以上对公共体育设施概念的界定,体育场地包括公共体育设施,即公共体育设施隶属于体育场地范畴之内。显而易见,公共体育设施分为标准公共体育设施和非标准公共体育设施,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规格是否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同时,鲍明晓等(2006)划分体育场地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公共体育设施的分类(详见表2)。但是,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研究认为:公共体育设施分类应与《规定》中采用的分类原则相一致,将公共体育设施类别与城市行政区划相匹配。这样的配置体系既能与国家规范相对应,便于制定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标准,又与行政区划相一致,便于实施管理。

表2 标准和非标准公共体育设施不同属性的类别划分一览表

3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要素分析

3.1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主观要求

事物本身的属性或是本质属性对于事物的存在具有内在的约束力。事物被外界之所以认知,正是因为其特有的本质特征对外界的表现。对公众开放性是公共体育设施本质属性之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时需要考虑它的开放率,通常以单位时间内设施开放的时间来计算。开放率越高,体育设施发挥的效能越高。健身项目类别性是公共体育设施的第二个属性。项目类别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体育设施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反映出体育设施功能的复合程度,即单一项目或是复合项目群。公共体育设施项目类别性与体育项目的地域性、历史传承性以及公民喜好程度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公益性是公共体育设施的第三个属性。公共体育设施主体是属于公益性质的,公益性质是公共体育设施的主要运营理念。免费率可以体现出体育设施的公益性。

3.2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客观需求

3.2.1 城市建设布局

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布局要符合城市建设布局的总体规划。基于对北京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区域整体发展的需求,2005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北京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通过增加建设总量、向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新城转移以及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等措施来适应城市的总体规划。

3.2.2 城市人口规模

1986年颁布的《规定》中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数量、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相适应。例如:50-100万人口上城市要求修建1个体育馆,观众规模4-6千座,用地面积11-14千平方米,千人占地指标11-28平方米/千人。可见,人口规模是影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数量与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公共体育设施的类型也应该与城市的人口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指标相适应。例如,北京作为我国的综合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阶层结构不断优化,老龄化程度显著。这些特点与发展趋势对于北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3.2.3 城市交流系统

交通系统影响城市公民的出行状况。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地面快速交通系统、城市出租车业、私人机动车出行、非机动车出行构成城市交通系统。“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公共交通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影响指标。王智勇等(2011)研究结果指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应该和城市公交、步行系统紧密结合;城市、区级等大型竞技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应充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

3.2.4 城市开放空间

在德国、法国的一些新兴城市和老城市改造中,社区体育场(馆)的规划往往同城市绿地和公园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场(馆)与公园一体化发展,被称为是继场(馆)功能多元化之后的“体育场(馆)建设的第二次革命”。[8]现代意义的开放空间思想出现于1877年英国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土地、水、绿色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非建筑用的空间,属于城市环境区,具有公共性或半公共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布局要考虑与城市开放空间的关联效应,既能体现公共服务性,又能产生环境增值效益。[9]因此,将这一指标称作开放空间关联度。

3.2.5 城市公共功能

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城市区级、社区级规划布局时,应尽量和城市商业、休闲娱乐、绿地等公共功能结合,集中设置组团式的体育设施,以打造公共设施服务中心,并且可以共建、共享多种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10]我们把这种能够带来共赢效果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影响指标称作公共功能互动性。这种城市公共设施间功能的互动性与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倡导“学区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公共设施“混合使用”的特征是殊途同归的。采用“学区模式”建设布局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可将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混合使用”,不仅提高设施的应变能力和共享利用率,而且缓解社区体育设施短缺的难题。

3.2.6 区域产业布局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属于体育产业之一。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产业建设布局必然要符合经济地理学中产业布局模式的要求。[11]产业布局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结点、轴线和网络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来自于经济地理学的三个核心理论,即中心地理论、点——轴系统理论和网络开发理论。[12,13]所以,在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体育设施中心地的选择、交通发展轴线的建立以及“点-轴”与其腹地合成的三个指标。在此,将这三个指标称为经济地理学宏观评价指标。

4 结束语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研究工作是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过程中,只有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概念、类别进行界定与划分,并对建设布局过程中影响的要素进行分析,才能调查了解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现状,从而提出优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对策与建议。

[1] 郑美艳,王正伦.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国民经济评价研究(Ⅰ)——概念性框架与评价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1-5,62.

[2] 章苗英.关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若干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23(4):14-16.

[3] 徐卫华,薛元挺.厦门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189-1190.

[4] 鲍明晓,林显鹏,刘欣葵.北京市城市规划与体育设施发展[J].体育科研,2006,25(6):1-9.

[5] 陈融.体育设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6] 蒋蓉,陈果,杨伦.成都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实践及策略研究[J]. 规划师,2007(10):26-28.

[7] 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解释和填表说明[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67/n2768/n32484/131126.html,2004-08-09.

[8] Richard B.Flynn, Bernie Goldfine.,Facility Plann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Athletics. AAALF Staff, Thomas H.Sawyer(Editor),1999.

[9] 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6):20-24.

[10] 毕红星.体育财政公共属性及政策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85-87,91.

[11] 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12] 马志和,马志强,戴健,等.“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45-447.

[13] 雷晓琴.基于点轴网理论的区域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AnalysisintheDefinitionofPublicSportsFacilitiesandtheConstructionLayoutElements

Fu Ge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Through studing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layout elements,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the layout specification.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e main conclusions: “public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regulations”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public cultural and sports facilities with authority and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hould be adhered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city land fixed interim provisions” indicators, the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category and the cit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factors affecting public sports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layout from the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subject and object.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construction

2013-06-18;

2013-07-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TY025)。

付革(1967-),男,辽宁本溪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05

A

1672-1365(2013)05-0034-04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布局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以专利布局洞悉泰雷兹发展与创新
比亚迪集团扶贫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