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不同类型湖泊治理思路分析与启示
2013-11-01宋菲菲胡小贞金相灿余辉
宋菲菲,胡小贞,金相灿,余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工程技术中心,北京 100012
国外不同类型湖泊治理思路分析与启示
宋菲菲,胡小贞*,金相灿,余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工程技术中心,北京 100012
为给我国湖泊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经验,选取位于日本、欧洲、北美等地的17个湖泊进行案例剖析,根据这些湖泊的自然特征(湖泊面积、平均水深与水体功能)将其分为大中型浅水湖泊、深水湖泊以及景观(小型)湖泊三种典型类型。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对比研究和集成凝练等技术手段,分析三类湖泊的治理思路及治理技术。分析得出,湖泊治理应坚持不懈、持续治理;在良好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科学治理;重视长期监测与基础研究;以污染源控制为基础,多种技术手段并用;进行生态修复,保持湖泊自然生态特征;加强流域管理,并重视立法、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国外湖泊;类型;治理;启示
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水源、繁衍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观光旅游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很多湖泊受到了污染,部分湖泊水污染加剧并呈现富营养化趋势[1-3]。《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4]显示,我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水质满足Ⅱ类的1个,占3.8%;Ⅲ类的5个,占19.2%;Ⅳ类的4个,占15.4%;Ⅴ类的6个,占23.1%;劣Ⅴ类的10个,占38.5%。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可见,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一些主要湖泊开展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治理工作,但是目前的湖泊水环境发展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在湖泊治理经验、成套治理技术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均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挑战。
国外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面起步较早,很多湖泊在经济发展期先后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治理模式后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国外在湖泊污染与治理的长期探索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5-7]。通过研究国外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对我国湖泊治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国外湖泊治理案例的选取
1.1 研究对象
根据国外湖泊的自然特征和治理情况以及资料的可获得性,选取了日本的霞浦湖、琵琶湖,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美国的摩西湖、华盛顿湖、阿勃卡湖、切萨皮克湾、城市公园湖泊,瑞典的Trummen湖、Finjasjön湖,德国的博登湖,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湖以及荷兰的费吕沃湖等17个湖泊进行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案例剖析。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对比研究和集成凝练等技术手段,根据湖泊自然特征(湖面面积、平均水深与水体功能)将17个湖泊分为大中型浅水湖泊、深水湖泊以及景观(小型)湖泊三种典型类型,并从技术角度对其治理思路进行系统分析,以供国内湖泊治理借鉴。国外湖泊水体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国外湖泊水体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案例分析技术路线Fig.1 The technology roadmap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lake eutrophication management in abroad
2 案例湖泊类型划分及治理思路分析
2.1 案例湖泊类型划分
研究发现,17个湖泊在20世纪不同年代随着湖边地区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以及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均产生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引起了水华现象,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应根据湖泊污染程度进行治理,同一湖泊,水体功能不同,对其污染程度的判别也应有所差别。而湖泊自然特征不同,湖泊治理思路也应不同,很多适合于浅水湖泊治理的工程措施,在深水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中显然是不可行的[8-9]。
因此,根据17个湖泊的湖面面积、平均水深与水体功能等特征,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大中型浅水湖泊、深水湖泊和景观(小型)湖泊(表1)。
2.2 大中型浅水湖泊治理思路
由于大中型浅水湖泊具有平均水深相对较小,环境污染压力大,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差,易受湖泊底泥的再次污染等特征,在采取了包括城市下水管网全面建设,生活污水削减与转移,深度处理,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及河湖同治等针对流域污染源(点源、面源与内源)系统控制的一系列措施的同时,开展了湖泊及流域生态修复,此外,对流域进行综合管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治理思路如图2所示。
2.2.1 污染源系统控制
大中型浅水湖泊的污染源治理要综合考虑点源、面源及湖泊内源的污染控制。在日本,针对生活污水、工业点源、农业面源以及湖泊内源的控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针。如提高下水道系统普及率,截至2005年,霞浦湖流域和琵琶湖流域的下水道系统普及率均已达到50%以上;平均排放量达到20 m3d的工厂设施以及《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规定的指定区域的特别设施都必须执行最严格的水质排放标准;日本极力倡导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对畜牧业的废水排放也有严格的规定;在湖泊内源控制方面,对湖泊渔业养殖技术进行必要的指导;另外,截至2010年底,霞浦湖流域计划完成800万m3的疏浚量[10-11]。在阿勃卡湖,为降低外源磷的输入,圣约翰斯河水资源管理局购买了面积近8 000万m2的农场,其中809万m2已改造成为湿地,可减少入湖总磷的85%以上[12-13]。
表1 国外17个湖泊的特征及类型划分
1)为琵琶南湖的平均水深。
图2 大中型浅水湖泊治理思路Fig.2 The management idea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shallow lakes
2.2.2 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修复
生态修复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而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可分为湖泊生态修复及流域生态修复两个部分。在琵琶湖、霞浦湖、阿勃卡湖的治理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湖泊生态修复技术:1)1992年,颁布了《滋贺县琵琶湖的芦苇丛保护法》,并实施了对保护区内芦苇丛的养护项目;2)加强入湖河流河口及湖内植被(湿地)的建设,不但可以削减降雨初期流入湖泊的污染负荷,同时可过滤湖水中的悬浮物,提高湖水的透明度;3)捕获砂囊鲡和通过生物操纵,以达到除磷除氮、改善湖水透明度、降低营养循环以及减轻鱼类对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降低藻类生物量;4)提高水位变化幅度以帮助巩固沿岸带沉积物,为埋在沉积物里的植物种子提供萌芽机会[11-13]。
与此同时,流域的生态修复同步进行。如加强湖泊流域地区稻田自净功能改善;使用天然材料,积极修缮河水净化措施;建设大规模的人工湿地及生态园;充分利用河流及池塘的自然净化功能等。通过减少径流负荷,去除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磷[10-13]。
2.2.3 湖泊流域综合管理
湖泊治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只会变成“边治理,边污染”的模式,达不到湖泊治理的最终目的。综合浅水湖泊管理的经验得出:1)以流域为单元,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及研究机构;2)制定相应的湖泊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3)长期监测是湖泊研究的重要基础;4)普及环保知识,积极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动员全民参与[10-14]。
2.3 深水湖泊治理思路
深水湖泊具有储水量大、水力停留时间长等特点,一旦遭受污染,难以治理。故以预防为主,严格控制污染源入湖,并加强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以生态系统保育为主)及流域管理。其治理思路如图3所示。
图3 深水湖泊治理思路Fig.3 The management idea of deep lakes
2.3.1 湖泊污染源控制
深水湖泊由于其水深的特殊性,湖泊内源的治理相对较难。故其污染源的控制、治理主要为湖泊点源和面源的污染控制。
在德国的博登湖,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湖泊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包括大力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改善下水管网和泵站,污水处理率由1972年的25%增加到1997年的93%;由于雨污分流改造造价过高,建造了许多蓄水池和雨水泵站,采用溢流储存的方式解决雨水问题;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限磷措施,从1980年起,磷的增长趋势已停止,磷浓度也从1979年的87 mgm3降至1999年的15 mgm3,到2009年降为12 mgm3[15-16]。
在北美五大湖,为达到磷负荷的削减目标,1989年,加拿大政府采取了耕作保持及合理施用化肥、草皮护坡水道及缓冲带和牲畜污物管理等措施[17],1990年,安大略西南部排入伊利湖的磷每年减少200 t。1972年以来,美加两国共投资120多亿美元建造及装配城市污水处理厂,到1978年加拿大有89%及美国有64%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都能达到污水排放规定[14,17]。
2.3.2 湖泊生态系统管理
在博登湖的治理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保护生态系统的三大管理措施:1)严格控制湖泊及其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2)保护湖泊动植物栖息地——湖滨带;3)实行河湖同治,拆除历史上用于防洪作用的水泥护坡,恢复为灌木、草木,建立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15-16]。1972年,美加两国共同颁布了《大湖区水质协议》,该协议实施后,北美秃鹰以及其他一些物种已经重返五大湖流域栖息;1978年,对协议进行了修订,强调两国将修复并维持五大湖流域生态系统水体中化学、物理和生物组成的完整性,并共同致力于减少污染;2009年,在《边界水域条约》签订100周年纪念仪式上,美加两国均表示,将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保护五大湖地区免受外来物种、气候变化以及其他现有或潜在问题的威胁[17-18]。
2.3.3 湖泊流域强力管理
为了加强湖泊流域的管理,博登湖流域和北美五大湖流域均建立了任务分工明确的各层级管理机构,尤其是跨流域的湖泊,为免遭严重的水质污染,须建立超越地方政府利益,独立的第三方利益协调与决策机构,制定治理湖泊水污染治理条例及水资源保护法则,实施民间湖泊保护组织与政府机构相互监督,共同管理,大城市负责制等一系列管理措施[14,16]。
2.4 景观(小型)湖泊治理思路
景观(小型)湖泊耐污染负荷能力较差,由于城市建设的加速进行,使得大量的工农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流入城市景观湖泊,使其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根据水体功能的差异,景观(小型)湖泊的治理方法相对较为简单(图4)。
图4 景观(小型)湖泊治理思路Fig.4 The management idea of landscape lakes
1970年,作为荷兰弗莱福兰省重要的自然风光和娱乐场所,费吕沃湖爆发严重的蓝绿藻污染,湖水浑浊,动植物种群和饲养的水禽急剧减少,湖泊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治理初期,在费吕沃湖周边建设了两座污水处理厂以减少外源磷的输入,但是,仅减少外源输入并不能很快使湖泊生态得到恢复;为减少内源磷的释放,在冬季又对湖水进行了引水稀释[19]。美国的摩西湖以及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湖在实施截污减排和引水稀释工程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了根本性的好转[20-21]。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的城市公园湖泊和瑞典的Trummen湖[7]的处理措施主要为全湖沉积物的疏浚。在城市公园湖泊,将表层被重金属污染的沉积物放在凹陷处,然后覆盖上深层未被污染的沉积物,剩余的沉积物在湖泊的南部构造沙滩以增加湖泊氧气的贮存能力,减少鱼类的频繁死亡[22]。
3 对我国湖泊治理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17个湖泊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案例思路的分析及总结(表2),对我国的湖泊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表2 国外湖泊污染治理年限和效果
3.1 湖泊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应坚持不懈、持续治理
湖泊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湖泊治理均在10年以上,最长的北美五大湖,甚至达到104年,湖泊面积仅1 km2的Trummen湖,在治理上也花费了13年的时间[7]。我国的一些重富营养化湖泊如太湖、滇池、巢湖等,从20世纪90年代前后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和治理,在治理技术上还处于初步的摸索和实践阶段。因此,在湖泊治理过程中对其长期性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和准备,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自然规律,从人与湖泊和谐共存的角度出发,全面恢复湖泊的生态环境。
3.2 湖泊治理应在良好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科学治理
湖泊的污染不是一年造成的,其逆向演替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从几个湖泊的花费来看,日本的霞浦湖、琵琶湖和德国的博登湖历时最久,花费最大。湖泊的治理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规划,如霞浦湖、琵琶湖、切萨皮克湾等,均设立了湖泊分阶段治理目标,进行分阶段治理。日本的“琵琶湖综合保全整备计划”的治理时间为1999—2020年,共22年,分为二期,第一期计划为1999—2010年,第二期计划为2010—2020年,其主要目标是水质保全,水源涵养及自然环境与景观保全。目前,在第一期的治理的基础上,第二期第一阶段的综合治理已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24]。
3.3 应重视长期监测与基础研究,良好了解与认知湖泊
日本对琵琶湖和霞浦湖湖盆的形成与演变开展了半个多世纪的深入研究,琵琶湖还建有博物馆,从多学科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琵琶湖与霞浦湖均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另外还设立了50个监测点,每月监测一次,由县与国家有关监测单位共同进行,所得数据共同分析、整理,并向社会公布。琵琶湖与霞浦湖的监测资料已积累长达40多年[23-24]。
布莱德湖治理的成功与研究人员的长期研究,尤其是应用水污染与富营养化发生机理以及水质模型预测治理效果等密不可分,这一点对于我国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国际上还成立了一些针对具体湖泊的专门研究机构,如琵琶湖研究所,作为非常著名的湖泊研究所对琵琶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每年均有充足的研究经费保证,用于琵琶湖与霞浦湖两湖的调查研究,而且长期坚持不间断,该研究所为琵琶湖的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3.4 湖泊治理应以污染源控制为基础,多种技术手段并用
布莱德湖作为重富营养化湖泊成功恢复的典范,对于目前我国在湖泊治理方面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具有很多启示意义。从布莱德湖治理经验来看,湖泊治理的成功,离不开入湖污染问题的就地解决。布莱德湖治理初期蓝藻水华的反复出现说明,其富营养问题的最终解决也是伴随着湖泊周边污染的成功拦截而实现的。
湖泊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控制任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决定了湖泊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手段并用。就我国湖泊水库的污染状况而言,不仅需要综合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同时还需考虑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这也是国际湖泊治理的共同经验。
Finjasjön湖经历了40多年的治理,1987—1992年的底泥疏浚工程花费巨大(4 600多万元人民币),但收效甚微;而1992—1994年的调控食物链结构和兴建人工湿地,仅花费1 000多万元人民币,却收效显著[25-26]。
3.5 进行生态修复,保持自然生态特征是湖泊治理的重要基础
琵琶湖经过30多年艰难的综合治理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训,如琵琶湖面源污染的控制与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过去在琵琶湖流域修建的许多灌排工程,都只从水利的角度来设计,并未考虑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因素,水泥混凝土的湖堤河岸及农田排水渠,使河岸湖滨的生态功能遭到极大破坏,农田排水直接入湖,对琵琶湖的水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目前滋贺县政府已开始着手恢复自然生态,但恢复工程本身又是一个巨型工程,又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给滋贺县政府所制定的2050年使琵琶湖恢复到20世纪50年代水质的环境目标[11]带来巨大的挑战。这类教训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3.6 加强流域管理,建立专门的湖泊管理机构
对于我国湖泊,特别是太湖这样的大型浅水湖泊,其水污染治理、富营养化控制以及水生态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现阶段我国对湖泊的富营养化发展过程与机制以及预测方面的研究多于恢复技术方面的研究,对湖泊的治理也偏重一些工程性措施,诸如截污工程、管网改造、底泥疏浚和引水冲污等,其中对外污染源的控制很少真正落实,因此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对湖泊的富营养化治理我国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综合管理。如阿勃卡湖的圣约翰斯河水资源管理局,即是对湖泊生态恢复进行统一综合管理的机构[13]。在落实外源营养盐的控制前提下,种植水生植物,调整水体中鱼类结构,开展生态恢复,逐步实现水质的持续性改善。
3.7 立法、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立法作为湖泊及其流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泊污染治理中不可或缺。北美五大湖、琵琶湖及霞浦湖等湖泊均是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下进行污染治理的[10-11,18]。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是湖泊治理与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如琵琶湖管理部门对流域的所有学生从13岁开始都要进行环境教育,设立琵琶湖教育基地,供学生进行水质测定,并配备有专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师,也有专门的船只(水上之船)供学生上船学习考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霞浦湖还建设了供公众参与的生态园,因此,琵琶湖和霞浦湖治理与保护获得的成功与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树立环保意识和确保环保资金的立法方面有很多可供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 结语
从国外湖泊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可以看出,湖泊治理需要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并用。重视对湖泊的长期监测与基础研究,并在良好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分阶段持续治理。将来可结合我国不同类型湖泊特征做进一步研究,提出具体的湖泊治理建议。
志谢:衷心感谢“十一五”水专项湖泊主题组专家、各项目负责人及相关课题负责人提供的帮助。
[1]李世杰.中国湖泊的变迁[J].森林与人类,2007(7):12-25.
[2]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等.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3):92-98.
[3]田永杰,唐志坚,李世斌.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19-121.
[4]环境保护部.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水环境)[R].北京:环境保护部,2011.
[5]赵解春,白文波,山下市二,等.日本湖泊地区水质保护对策与成效[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6):126-134.
[6]窦明,马军霞,胡彩虹.北美五大湖水环境保护经验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2):20-22.
[7]涂建峰,江小年,郑丰.欧洲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战略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07,28(14):8-11.
[8]秦伯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J].湖泊科学,2002,14(3):193-202.
[9]侯长定,莫绍周,陈怀芬,等.抚仙湖富营养化与入湖河水处理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增刊):98-100.
[10]茨城県.霞ヶ浦に係る湖沼水質保全計画:第5期[EBOL].[2012-03-31].http:www.pref.ibaraki.jpbukyokuseikankantailakefilespdf5kosyouhozenkeikaku.pdf.
[11]滋賀県.琵琶湖に係る湖沼水質保全計画:第5期[EBOL].[2012-03-21].http:www.pref.shiga.jppublicsuishitsukekkafileskeikaku.pdf.
[12]COVENEY M F,STITES D L,LOWE E F,et al.Nutrient removal
from entropic Lake water by wetland filtration[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2,19:141-159.
[13]DUNNE E J,MICHAEL F C,MARZOLF E R,et al.Efficacy of a large-scale constructed wetland to remove phosphorus and suspended solids from Lake Apopka,Florida[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2,42:90-100.
[14]涂建峰,郑丰.美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战略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07,28(14):5-7.
[15]HOHNECKER H G.Sustainable lake protection in Southwest Germany-Lake Constance,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C]Proceedings of 2009 Beij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nference.Beijing:[s.n.],2009.
[16]MEIRE P,COENEN M,LOMBARDO C,et al.Integrated water management: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case studies[M].Berlin:Springer,2007.
[17]PERVAZE A S.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the Great Lakes:the Great Lakes regional collaboration strategy[ROL].(2006-05-08)[2012-03-21].http:www.geo.mtu.edu.
[18]陶希东.美加五大湖地区水质管理体制:经验与启示[J].社会科学,2009(6):25-32.
[19]IBELINGS B W,PORTIELJE R,LAMMENS E H R R,et al.Resilience of alternative stable states during the recovery of shallow lakes from eutrophication:Lake Veluwe as a case study[J].Ecosystems,2007,10(1):4-16.
[20]郭培章,宋群.中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1]GANTZER P A,SINGLETON V L,LITTLE J C.Lake and reservoir management[J].Water Environ Res,2010,80(10):1743-1790.
[22]RULEY J E,RUSCH K A.An assessment of long-term post-restoration water quality trends in a shallow,subtropical,urban hyper eutrophic lake[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2,19:265-280.
[23]陈静.日本琵琶湖环境保护与治理经验[J].环境科学导刊,2008,27(1):37-39.
[24]BALLATORE T.5·14 Lake Biwa and the World′s Lakes:Rapporteurs:Williams and Ballatore.Participants:50[J].Water Policy,2001,3(Suppl 1):205-207.
[25]ANNADOTTER T,CRONBERG G,AAGREN R,et al.Multiple techniques for lake restoration[J].Hydrobiologia,1999,395396:77-85.
[26]SABINE H,ELISABETH M G,MICHAEL H,et al.Restoration of submerged vegetation in shallow entropic lakes:a guideline and state of the art in Germany[J].Limnologica,2006,36:155-171. ○
AnalysisofLakeManagementStrategiesofDifferentTypesofLakesAbroadandEnlightenmentsforChina
SONG Fei-fei, HU Xiao-zhen, JIN Xiang-can, YU Hui
L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Cases of 17 lakes from Japa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elines and experience for the pollu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eutrophication in domestic lak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area, average depth and function of the water body, the lak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large or medium-sized shallow lakes, deep lakes, and landscape (small) lakes.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ata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and data integration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ontrol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of the three types of lak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following summaries could be drawn: a) the lake management should be persistent; b) the control should follow a stepwise scientific procedure based on good planning; c)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basic researches; d) source control of pollutants using integrated methods should be the primary task; 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natural ecosystem in the lakes; f) watershed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legisl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be encouraged.
foreign lakes; lake type; lake management; enlightenment
1674-991X(2013)02-0156-07
2012-07-06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106-005)
宋菲菲(1987—),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湖泊生态修复研究,feijieyongyuan@163.com
*责任作者:胡小贞(1975—),女,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湖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huxz@craes.org.cn
X524
A
10.3969j.issn.1674-991X.2013.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