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
2013-10-31黄彪刘晓明黄三祥王光华
黄彪 刘晓明 黄三祥 王光华
HUANG Biao LIU Xiao-ming HUANG San-xiang WANG Guang-hua
图01 观音塘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
1 背景
湿地公园的评价体系研究是当今湿地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重要模式,对它的科学评价直接关系到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湿地公园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且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1]”,集中体现了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国家建设部(现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首次批准建立了“山东荣成市桑沟湾城市湿地公园[2-3]”,国家也相应出台了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规划设计导则。此后,城市湿地公园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园在中国迅速发展。
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璧山城区的璧南河畔,因地处观音塘地区而得名。公园占地面积40.5hm2,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动植物品种繁多,目前公园内已种植植物384种,其中水生植物112种,陆生植物272种。动物类有鸟类35种,鱼类28种,哺乳类11种,昆虫类17种,两栖类14种,爬行类21种。其中包括国家级保护植物、国家珍贵植物、中国特有植物、湿地高等植物、名贵植物等优良品种,是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境内极其珍贵的城市湿地资源。璧山县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璧山沿河路跻身重庆市最美大道10强,并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贡献奖及2012年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奖。
2 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概况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
城市湿地公园评价工作,源起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最先开始湿地评价工作,1956年,美联邦政府在展开湿地清查和编目时,最先提出“湿地”概念[4]。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马赛诸塞大学拉尔森(LARSON)和马扎尔思(MAZZARSE)提出了第一个帮助政府颁发湿地开发补偿许可证的湿地快速评价模型[5]。更具有影响的是,东卡罗莱纳大学布林森(BRINSON)等人在湿地水文地貌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法。在欧洲,英国的马特比(MALTBY)与霍根(HOGAN)等人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评价方法,利用生物学标志评价河岸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现阶段,欧洲和美国均实现了通过实验数据和定量指标对湿地进行较为精确的评价。而我国引入湿地概念较短,仅约30年[6]。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间为了确保全球的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保护和合理利用而签署的《国际湿地公约》,湿地保护和评价工作逐步开展。评价技术由最初的定性描述发展到集中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例证地点的环境以及功能的定量评估;由最初的模型仅能评价少数几个功能,发展到湿地评价方法覆盖较大的地理区域和较多的生态功能类型,评价种类也更加多样化[7]。2008年,骆林川等人在基于4个重要城市湿地公园调研基础上,进行指标评价研究,构建了城市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2010年,唐铭以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为例,撰写了西北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纵观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工作的发展历程,我国起步晚,发展较快,但从国家级层面评价城市湿地公园的特殊性质和突出资源的,还比较少。截止到2010年12月,国家共批复8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共计41个。其中,西南地区仅有贵阳市花溪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可见,对于我国西南地区湿地,特别是巴渝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评价研究甚少,针对璧山县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建立评价体系,能对研究整个巴渝地区珍稀的湿地资源、发掘和保护此类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璧山县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目标
(1)通过建立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价体系,从湿地的结构、功能、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一个适用于巴渝地区的客观综合的指标体系。
(2)梳理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结构、功能,特别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初步营建一个该城市湿地公园的物种资源数据库。
(3)调查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周围相关景源、地理环境、工程建构、历史人文等,与上位规划相接,制定一个兼具湿地和城市休闲的特殊湿地类型的发展策略。
2.3 璧山县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重庆市观音塘城市湿地环境逐渐退化成草地、灌木丛,大量搁置的农田里杂草丛生,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周边堆放着生活和建筑垃圾,湿地生态环境较差。璧山县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湿地保护开发、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维护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并为该公园申报巴渝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提供了评价依据。
3 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的构建
目前国际上关于湿地的分类系统和标准尚不统一,根据《湿地公约》中的分类系统和标准及重庆市湿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重庆地区所处的自然条件可分为:2 个一级类,5个二级类,9 个三级类[8]。
3.1 构建原则
构建该评价体系要遵循六大原则。分别是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选取层面)、综合性原则(整体生境层面)、系统性原则(景观资源层面)、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因子层面)、目标协调性原则(区域战略层面)、可持续发展原则(湿地远景层面)。
3.2 评价方法
根据收集的现状资料及现场踏勘的结果,区别于以往城市湿地资源丰富地区的评价方法,因地制宜,根据重庆地区的城市湿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和众多研究城市湿地的专家、住建部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分析讨论,最终确立:湿地景观资源评价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按照形式美原则和生态学原则,对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参考《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对湿地类型多样性、水环境质量、湿地物种多样性等进行综合评价。
3.3 评价体系内容(表01)
4 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以西,东经106°02'至东经106°20',北纬29°17'至29°53'。东西宽15.5km,南北长66.5km,县域面积915km2。
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依托原有的璧南河(河流)、观音塘(池塘)及附近水稻田,位于璧南河支流双叉河上,地形多为丘陵低洼沼泽地,是随着河水的自然涨落而形成的次生湿地景观类型,兼具河道型湿地的类型特点。其中天然湿地以河流湿地为主,人工湿地主要有池塘(包括鱼塘、池塘)、库塘(包括水库、拦河坝区)和沟渠。
4.1 公园分区
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重视游览路线,整体公园分区明确,按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将湿地公园按功能分为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管理服务区(图01)。
4.2 该湿地公园的特殊性
公园占地面积40.5hm2,现状用地中湿地面积13.94 hm2,占总用地面积的34.4%,其中水域面积12.1hm2,占总用地面积的29.9%;滩涂面积1.84hm2,占总用地面积的4.5%。陆地面积26.56hm2,占总用地面积的65.6%。是我国目前面积较小的城市湿地之一,水域较窄,易受人为干扰,急需生态修复和适度开发。作为城市湿地,其保存的较多的生物种类和完整的次生湿地景观,兼具河道型湿地结构具有的稀有性和珍贵性;其作为重庆市域范围内乃至西南地区难得的城市湿地资源,具备巴渝地区城市湿地研究样本价值,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5 观音塘湿地公园评价内容
在对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资源评价中,针对该湿地公园的复杂情况,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该公园进行了河滩水环境质量评价、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景观资源单体等级评价、景观资源等级综合评价、旅游资源五大评价。
表01 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评价体系
5.1 河滩水环境质量评价
观音塘湿地公园是重庆市的景观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但受到城市发展的威胁也很大。因此我们针对此段进行了分段评价,将观音塘湿地公园河滩水环境划分为4个等级:
自然状态(基本无干扰)、近自然状态(受到微小干扰)、退化自然状态(受到明显干扰)、人工状态(受到严重干扰)。
观音塘湿地公园保护建设核心区水环境分段评价指标分为定量和定性两个部分,指标权重的判定采用专家-层次分析法(AHP)[9]获得(表02)。根据各河段内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值与各个评价指标的等级分值(参照表03)进行层次加权计算,最后计算得出观音塘湿地公园保护建设核心区水环境综合评分值。
经现场调查,湿地研究范围内“观音塘河滩”的水生态环境良好,河段中,4个处于自然状态,占整个河段的80%,1个河段处于人工状态(由璧南河城市河道的功能决定)。水环境特征指标中的地貌特征和水文特征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特别是观音塘的自然形态保持较好,平面形态和横断面形态基本接近自然;生态特征指标受人为干扰较小,处于近自然状态。这种评价结果说明观音塘湿地水环境质量基本良好,水生生态系统保持近自然状态,此外,对这一片水体的保护也将为重庆市璧南河下游的生态修复提供直接参考。
5.2 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
指标选取上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指数(BI)为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和外来物种入侵度4个评价指标的加权求和。其中,在生态指标权重中,外来物种入侵度为成本型指标,即指标的属性值越小越好,应对其作适当转换,种类越多,其入侵度越高,得分越低。
计算式中,Ai为一级指标的分值,Ai的值可通过对其包含的二级指标分值进行求和得到;Pi为该一级指标对应的权重;Bj为其包含的二级指标的分值;m为一级指标的个数;n为每个一级指标包含的二级指标的个数。
各项评价指标权重(表0 4)的确立采用专家咨询法,根据评定表的各项评分(表05),依据一级指标的权重,得到:BI=84×0.5+82×0.3+70×0.1+80×0.1=81.6分。BI≥65,生物多样性等级为优[11]。
5.3 景观资源单体等级评价
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资源等级评价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景观资源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后取均值的方法对本区内景观资源进行等级评价。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景观资源中,有10个一级资源(80分及以上90 分以下),10个二级资源(70 分及以上80 分以下),资源整体品级优良。
5.4 景观资源等级综合评价
景观资源等级综合评价建立通过目标层、综合评价层、指标层三层指标分析,依据层次分析法指标及层次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湿地景观资源的特点,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共有评价因子和国内外景观资源及旅游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并通过征集景观专家、野生动植物专家、湿地专家、林业专家、风景园林规划专家、旅游从业者及旅游者等人员的意见,充分考虑与湿地景观资源开发紧密相关的制约因素与影响因素,构建湿地景观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06所示[12]。
召开专家会议,向湿地专家、风景园林规划专家、林业专家、野生动植物专家、旅游专家发放依据图模型所构建的 2个层次共 4个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赋分表,即A-B层、B-C层(包括 B1-c层、B2-c层、B3-c层)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赋分表,进行第一轮赋分。由于各专家的专业背景、认识问题的角度等不同,通过对第一轮分值的统计,将分值争议较大的评价项目提出,专家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基本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第二轮重要性的判断值赋分,综合第二次赋分结果中大多数专家的分值构建各个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并经计算机上数据处理与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较为科学的赋分标准。
最后,璧山县观音塘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景观资源总得分为86分(80分及以上90 分以下),属于国家一级湿地景观资源,景观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
5.5 旅游资源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共拥有7大主类19亚类的旅游资源,其中,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及水域风光类型相当丰富,几乎拥有全部亚类(表07)。
据现场调查及分析,从观赏特征、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后续开发潜质等5个方面粗略评价。其旅游资源的整体质量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适宜进行高水平的旅游开发,通过市场开发和政府主导,能建立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富有活力的城市生态旅游品牌。
从评价结果来看,璧山县观音塘湿地作为重庆地区城市湿地资源的典型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重庆地区城市湿地的普遍特点。从生态特征上讲,湿地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状况对湿地形态发展与功能变化有较大影响。从收益上看,景源资源旅游开发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自然湿地人工化的尺度,把握好湿地开发的限度。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多样性、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等内容全方位的客观评价,梳理了该湿地公园的资源种类和湿地结构,对该公园及其他城市湿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长效保护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该评价体系研究为我国西南特别是巴渝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评价工作提供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和参考依据。总体上说,我国的城市湿地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理论和方法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探索。本文因篇幅有限未能给出所有详细的评价方法和内容,但观音塘湿地评价体系的建立针对城市湿地稀有地域开展湿地评价和保护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突出了在快速城镇化的今天,城市湿地此类急需关注和维护的特殊用地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13-14]。同时,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高水平的建设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位对提升城市形象,改变城市功能定位是一种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部署。
表02 观音塘湿地公园建设核心区水环境分段评价指标权重
表03 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水环境评价健康等级赋值
表04 评价指标权重
表05 观音塘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状况评分
表06 景观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07 观音塘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类型
注释:
此论文是在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所做的《璧山县观音塘湿地公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项目基础上完成的,该项目已通过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关专家的评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城[2005]97号,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S].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城函[2004]34号,关于同意荣成市桑沟湾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批复[Z].2004.
[3]肖辉明,朱爱琴,杨志礼.荣成市桑沟湾获批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EB/OL].(2004-02-20)[2013-05-12].http://news.sina.com.cn/c/2004-02-20/.
[4]房德威,王玉芬.大庆龙凤湿地规划设计理念构想[J].低温建筑技术,2007,(2):25-26.
[5]中国湿地网.湿地评价研究进展[EB/OL].(2007-12-28)[2013-05-12].http://www.shidi.org/sf_180605682DD94B8ABDD778B931 45AD59_151_shidi.html.
[6]中国网.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EB/OL].(2012-12-18)[2013-05-12].http://www.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28920.
[7]刘建新,易湘仁.对我国城中湿地公园生态恢复的思考[J].学问,2009,(2):272.
[8]何太蓉.重庆市湿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0-63.
[9]张彪,赵志轩,郝采莲.基于AHP法白洋淀湿地生态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2011,(6):59-62.
[10]朱京海,刘伟玲,胡远满,王炜.辽宁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1):27-31.
[11]万本太,徐海根,丁晖,刘志磊,王捷.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7,(1):97-106.
[12]刘晓明,张法亮等.邑县潍水风情湿地公园资源评价报告[Z].2012.
[13]骆林川,杨德礼,马军.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9):49-56.
[14]唐铭.西北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以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