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
2013-10-30罗锋
罗 锋
(咸阳市水利工作队 陕西 咸阳 712000)
1 概况
位于关中平原中部的咸阳市,辖十县一市两区,面积10196km2,人口489.4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04.83万人,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果品生产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全市地形条件差异较大,北部永寿、彬县、长武、淳化、旬邑五县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缺水十分严重,群众历史上主要以涝池、旱窖蓄雨或下深沟担挑泉水饮用。其中部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四县北部为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年降雨稀少,地下水资源贫乏,俗称“旱腰带”地区。南部平原地区经卫生防疫部门化验,浅层地下水含氟、砷元素严重超过国家人畜饮用水卫生标准,所以咸阳市也是一个地方病大市。南部武功、兴平、秦都、渭城四县(区市)地处渭河沿岸,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形。由于渭河水质差致使沿渭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一五”以来是我市农村饮水工作快速发展的5年,全市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6.88亿元,建设各类农村饮水工程1187处,解决了139.2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是“十一五”规划人数79.6万人的1.75倍。同时,十三个县市区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网络全面建成,为保障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水质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咸阳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任务
根据《咸阳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工程规划》,截至目前,全市仍有191.3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原规划饮水不安全人口79.16万人,新增和提高标准的有108.97万人,饮水不安全农林场人口3.18万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咸阳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的191.3万人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因饮用氟含量超标引起的水质不安全人口为49.25万人,占全部饮水不安全人数的26%,这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秦都、渭城、乾县、礼泉、兴平、泾阳、三原等七县市区;二是因饮用苦咸水引起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4.16万人,占全市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这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三原、长武、泾阳、旬邑、乾县等五县;三是因为受灌溉及河流污染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质性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4.28万人,占总饮水不安全人数的18%,主要集中在秦都、渭城、三原、泾阳、永寿、兴平等沿渭河、泾河两岸村组;四是受水量及设施条件限制引起的水量、水源保证率和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等饮水不安全人口为93.62万人,占总饮水不安全人口的49%。另外,还尚有45.31万农村师生人口也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需在“十二五”期间予以解决。
“十二五”期间,全市解决191.3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分年度建设任务如下:根据中省安排,2011年主要解决2008年~2012年原规划剩余人数30万人、旱腰带地区5万人及急需解决的省、市重点项目共40万人;2012年主要解决原规划剩余人数49万人(含旱腰带地区5.5万人);2013年主要解决旱腰带地区20万人、农林场人口3.18万人及急需更新改造水质不达标饮水不安全人口16.82万人共40万人;2014年主要解决水质不达标饮水不安全人口和省市重点项目共35万人;2015年解决剩余的27.3万人。
3 咸阳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据复核调查,“十二五”期间全市仍有191.3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需要提高标准的新增规划饮水不安全人口108.97万人。另外,还有771所学校45.3万学校师生需要解决,尤其是有近70万人集中在北部山区及旱腰带地区,具有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地形比较复杂,水资源缺乏,项目实施难度和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施工难度增加等特点。
(2)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后运行管理亟需加强。虽然近年来咸阳市提高了供水工程的管理技术水平,保证了工程运行的技术支持,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有人建、无人管的重建轻管现象,但这部分管理人员工资及管理经费由水费收入支出,无财政供养,致使水费成本加大,增加了群众负担。加之部分供水工程受供水规模、农民用水习惯和支付能力的制约,致使农村供水水价难以实现全成本定价,收取的水费仅够支付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难以形成资本积累,导致供水工程无法良性循环,无管护主体,形成不了良性运行机制。
(3)各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电网增容和线路铺设投资占工程总投资比重太大。例如彬县车家庄供水工程,项目总投资85万元,涉及电网增容和线路铺设投资达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二是饮水工程建设用地指标难解决。根据土地部门土地管理有关政策法规,项目用地手续审批需提前一年上报计划,第二年审批用地指标。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方式为“当年计划、当年建设”,饮水工程用地指标只能按照计划当年提出,和土地部门用地管理办法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农村饮水工程用地大部分为农村耕地,审批手续较难,无法办理合理的用地指标。
(4)协调任务十分繁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涉及水利、发改、财政、卫生、农发、环保等诸多部门,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也具体涉及到公路、桥梁、电力、税收、地方政府换届、农民果树青苗、赔偿、占地赔付等诸方面问题,一方掣肘,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5)专业技术人才缺乏。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我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仅2008年至2009年9月底一年多时间,咸阳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就投入资金3.3亿元。尤其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仅中省资金投入每年近2亿多元,其投入资金量是前几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量的10倍左右,业务量急剧增加,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机构未变、人员没有增加。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远不能适应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需要,更不要说顾及建后运营管理等其他方面工作,而这些工作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表1 “十二五”期间分年度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任务表
4 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对策
(1)建议市上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城乡供水工作领导力度,增加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编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成立建后运营管理科,负责全市建后运营统管,协调指导工程运行。
(2)建议市上结合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电力、税收等部门的优惠政策进行细化,形成系统的指导文件,以利于工程建设部门、运行管理部门操作,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使中央关于民生优先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3)建议市上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协调编制、人事部门,在各县市区成立全额财政供养的管理机构,负责各县市区人饮项目的建后运营管理工作。具体编制人数由各县市区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管理规模大小商编制部门确定,县级管理总站原则要求财政全额拨款,积极推行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县市区管理机构直管,成立乡、村供水管理协会组织,鼓励水利部门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和县城自来水公司富余人员参与村镇供水组织管理。
(4)建议市上统筹安排维修基金工作,确保各县市区要把维修基金落到实处,形成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目前省上提议每吨水中提取0.2元~0.5元水费作为维修基金的一部分,县级财政按1∶1比例予以配套解决,各县市区可以结合自己实际合理确定。
(5)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推进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配置区域内水资源,谋划和建设一批因地制宜、统筹城乡、方案科学、技术领先的区域性集中式供水工程。如“张家山泉水饮水工程”,本着优水优用、优化配置水资源原则,利用富锶的张家山泉水解决泾阳、三原两县近80万人民群众饮水问题,使两县人民彻底告别吃苦咸水、高氟水的日子,从根本上解决水质型缺水问题。二是利用县城优质、稳定的水源,向县城周边农村延伸,统筹解决县城及周边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例如利用羊毛湾水库向乾县县城及沿路三个乡镇供水、礼泉新时乡、永寿监军镇、秦都渭滨镇等集中式供水工程。三是以重点强乡镇为中心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例如旬邑职田泵站迁建工程、太村镇集中式供水工程、礼泉烟霞、北屯集中式供水工程、乾县临平镇集中式供水工程,都是以重点强乡镇建设为依托,统筹解决区域内的人畜饮水问题。
(6)建议在全市范围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形成共识。目前人饮安全项目已纳入各县市区目标责任考评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考评体系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政策,建议市上每年召开一次“解决饮水安全”工作会议,奖优罚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各项工作顺利运行。
5 结语
农饮水安全项目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咸阳市“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因数量、质量和环境的影响,任务繁重,困难艰巨,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加大力度,加强协作,才能保障按期完成全市农村饮水建设任务,早日解决群众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