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军民融合蓬勃发展打造产业结合累累硕果——近年来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回眸

2013-10-30本刊编辑部

中国军转民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关村军民北斗

本刊编辑部

军民融合的内涵外延日益扩大

党的十八大强调:军地双方要认真抓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规划的贯彻实施,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当前,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高打赢能力,就必须在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上谋实策、鼓实劲、见实效,而其中创新融合方法又是提升融合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科技创新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达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80%以上的技术均来自民用信息系统。美国80%的科研人员直接或间接地为国防服务。日本政府曾提出,日本的每一项科技发明,都要想一想对自卫队的战斗力提升有无帮助。

借鉴外军经验,在科技创新上融合,必须健全军地需求信息互通和技术对接机制,深化军地联合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积极将地方科技优势转化为体系作战能力。如借助地方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指挥平台;如在高新技术资源中挖潜,加强军地装备器材建设。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催生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地方高新技术资源,研发和升级更新部队的装备器材和设施,就可为军民携手遂行平战时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当前,军民融合谋发展的舆论已经形成,通过签署协议促落实也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实践证明,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目标,军地之间签署融合发展协议,将一些法律规定和原则要求固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实施方案,有利于军地双方把靠“感情融”转变为“依法融”,有利于把“构想设计”转变为“具体实践”。

军民融合的成功案例:“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博采众长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融合经验

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化,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能力的生成所涉及的资源几乎覆盖整个国家的战略资源,这使得创造财富的方式与军事活动的方式深度融合。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形成各具特色的军民融合模式,如“军民一体化”的美国模式、“以民掩军”的日本模式、“以军带民”的以色列模式等。欧洲曾以私有化进程强化市场引导作用,改造国营军工企业,取得了成功,但这一套路在俄罗斯却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以色列的军民融合模式总体上比较成功,但巴西等国的模仿却难以奏效。这说明简单的效仿不可能成功。因此,我们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更重要的是要将遵循军民融合的一般规律与把握我国军民融合特殊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军民融合之路。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一方面借鉴别国经验,一方面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形成一些具有自身特点的成功经验:坚持遵循融合发展一般规律与把握中国特色相结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与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相衔接,坚持融合方式与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协调。

2010年10月24日,《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印发。《若干意见》)提出要用3-5年基本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基本实现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在财政投入、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公平化;形成面向全国、分类管理、有序竞争的开放式能力发展格局,等等。在融合中求发展,在整合中求效益,在联合中求作为,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之路……

中国航空馆

科技与创新的融合开创中关村“梦工厂”

据悉,目前已有300家企业获批成为军队物资供应商,其中来自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企业有61家,占到2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关村创业活力逆势爆发,每年新创办科技企业超过3000家,中关村已逐渐发展成中国创业“梦工厂”。据介绍,近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支持72家当地企业累计承接重大工程195项,工程合同金额达9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领域的项目数量最多,另外还有交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乘着创业政策利好的春风,2011年12月8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和海军与北京市政府在京举行推进军民融合项目签约仪式。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北京市将通过军地共同努力,将中关村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据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围绕重大工程集中的轨道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企业、水务和军民融合等领域,“十二五”期间,中关村管委会还将联合有关委局办,召开多场示范区企业加入军队物资采购供应培训会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等。未来,一批批新兴企业将在中关村这座创业“梦工厂”化蛹为蝶,实现梦想。

技术与市场的融合筑就航空“探路者”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联手打造了世博会史上第一个航空馆——中国航空馆,首次将“航空、飞行与城市”的主题呈现于公众面前,成为中航工业军民融合战略一张“亮丽名片”。

“作为一个国家来说要发展航空工业,如果不搞军民融合,不能统筹军工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你这个航空工业便是一个‘跛足’的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董事长唐军西认为,如果撇开民用领域,航空工业必然会因缺乏稳定支撑而丧失发展潜力。在这一理念推动下,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对传统军工企业相对单一的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研制生产各类歼击机、强击机、运输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等军用航空设备,还在中短途运输机、民用直升机等民用航空领域实现突破。

军民融合,是技术转化和市场意识的融合。军用技术“嫁接”至民用领域,民品得到跨越式发展;民品利润和民品市场使军品前沿技术研究融入市场意识,产生“滚雪球”效应,这也是世界航空巨头普遍遵循的成功模式。

军民合作开发的产品实现大批生产销售

院校与企业的融合孵化陆地“飞行器”

2011年2月28日,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在北京启动建设。此举标志着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已具备工程化、产业化实施能力,中国人乘坐国产磁浮列车将为时不远。

“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地协同创新,才使国产中低速磁浮列车迎来光明的应用前景。”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总体设计师、国防科大教授常文森感慨万分。“未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将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创新格局。”国防科大磁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杰如是说。

磁浮列车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新型交通工具,它通过巧妙地利用电磁力抵消地球引力,让车体悬浮在轨道上运行(悬浮间隙约为1厘米),享有“零高度飞行器”的美誉。然而,要让磁浮列车真正成为人们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却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行业的系统工程。

为了让国产磁浮列车早日驰骋华夏大地,10多年来,由北京控股集团投资和组织,国防科大负责工程化核心技术攻关和系统集成,双方联合国内航空、铁路、汽车等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17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合力打造成了中低速磁浮交通研发平台。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平时与战时的融合编织高铁“蜘蛛网”

近年来,一条条高速铁路不断延伸,织就了一张纵横交错的“蜘蛛网”,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部队快速机动和战略物资投送有了新“速度”。河南省军区领导说,自从高铁在河南扎根,部队就将高铁运输作为兵力和战略物资投送的重要方式之一,协调地方铁路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和预案。

翻阅中原经济区编制的版图规划,“四纵五横四辐射”的规划图描绘了一幅以郑州为中心,打造“米”字型铁路骨架的未来蓝图。郑州铁路局工作人员介绍,郑州作为全国铁路交通网的中心位置,将努力打造国际型航空港区,加速铁路、航空和高速公路的融合。这些措施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将给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来崭新的发展前景,使部队的远程机动能力驶入“高铁时代”。

2011年10月份,总后勤部与河南省签署了《关于推进应急运输与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勾勒出了未来高铁、航空和公路军事交通蓝图。军地双方在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中充分考虑了军事需求,建造了重型装备和物资装运平台;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与中原经济区发展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全国首个军民融合式应急投送保障基地,实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据专家估算,在未来的高铁时代,像汶川抗震救灾这样大规模的部队快速机动和物资投送,成本不仅将降低一半,投送速度也会增加3倍以上。

军用与民用的融合打造北斗“全球眼”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到2020年前,“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数量将达到30颗以上,导航定位范围也将由区域逐步拓展到全球。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使用装有北斗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的手机或车载卫星导航装置查询路线;当你在沙漠、山区等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搜索救援时,通过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可报告所处位置及受灾情况,提高救援搜索效率……事实上,导航定位技术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在指挥控制、精确打击、战备训练等领域都得到了有效应用。近年来,随着“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航天科技受到世人越来越多关注。同样,作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8月3日,总参谋部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我国将用3年时间建立起一个“法规配套、标准统一、布局合理、军民结合”的“北斗”导航检测认证体系。随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发展,“北斗”导航应用即将迎来“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重大历史机遇。

猜你喜欢

中关村军民北斗
北斗时钟盘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我的梦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