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①
2013-10-30李凡
李凡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无锡 214121)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有关啦啦操运动的文献资料,积累理论基础,丰富研究资料,明确研究方向,开阔思路。
1.2.2 访谈法
通过有计划的对北京市海淀区29所高校负责啦啦操运动教学或者训练的教师及学校体育部或者团委负责学生社团活动的教师进行访问与交谈,统计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普及的概况。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结合论文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目标,设计了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问卷。
1.2.4 数理统计法
将收回的调查问卷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逻辑分析法,通过总结、推理、判断等形式,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概括,使行文更加流畅合理,加强论文研究的科学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
2.1.1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在校园内的推广情况
啦啦操运动在国内发展以场地啦啦操为主,北京市海淀区各高校主要发展的也是场地啦啦操。从与海淀区29所高校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中了解到,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形式各不一样。表1展现的是啦啦操运动在29所高校中不同的开展形式。
表1 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形式(N=29)
表2显示的是29所高校中啦啦操运动课程开设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高校未将啦啦操运动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2.1.2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竞赛训练现状
(1)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队伍基本情况。体育项目竞赛对项目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已达到各界人士的共识。啦啦操运动竞赛一方面促进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啦啦操运动的广泛宣传也是大有裨益。北京市各高校中成立的啦啦操队伍大多数是临时组队,占到77%,主要是针对某项比赛或者表演活动。长期存在的啦啦操队伍比例很少。高校啦啦操队伍参与的各项表演活动以公益演出为主,纯商业演出的比例很小,仅占6%。
(2)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训练的物质保障情况。海淀区各高校啦啦操运动的训练场地以室内综合性场地为主,除了供啦啦操运动训练外,也供健美操、体操等其他项目训练使用。而有啦啦操运动训练专用场地的高校很少。除此之外,仍有部分高校的啦啦操运动训练没有固定的场馆或者使用的训练场地为室外场地,这既说明啦啦操运动训练的物质条件在部分学校极为匮乏,也说明物质资源在高校间配置不均衡。在场地设施设备方面,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配有音像设备,大多数学校的训练辅助设施不够完备,还有部分学校缺乏安全保护措施。走访中得知,有些学校的各种配套设施,尤其是安全保护设施,在实际训练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投入使用。调查情况显示,训练与竞赛中所需的费用完全由运动员自费的占18%,由学校财政支出的占28%,半自费的占43%,选择其他方式的占11%。由此看出,自费和半自费的比例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不利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挥最佳的状态。
2.2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存在问题的分析
2.2.1 啦啦操运动各子项目发展不均衡
啦啦操运动分为场地啦啦操和看台啦啦操,目前开展较广泛的是场地啦啦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无论是竞赛还是推广,看台啦啦操与场地啦啦操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表现出较萎靡的发展态势。场地啦啦操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选择舞蹈啦啦操比赛项目的参赛队伍占大多数,而选择技巧啦啦操的只占13%。由此可见,舞蹈啦啦操成为了啦啦操运动的主要发展对象,技巧啦啦操的发展步伐较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2 啦啦操运动课程开设情况调查(N=29)
2.2.2 啦啦操运动的开展缺乏物质保障
本文对海淀区各高校啦啦操运动的教练员做了啦啦操运动训练与竞赛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的人认为啦啦操运动队伍的经费很充足。另外有60%的教练员认为本校场地能够满足训练需要,而只有47%的教练员认为各种设施能够完全满足训练需要。
2.2.3 啦啦操运动教学与训练缺乏科学系统性
海淀区高校啦啦操运动队有一部分是针对比赛或表演临时组建的,比例达77%,队员流动性较大。这使得教练员很难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另外,高校啦啦操队伍的队员都是学生身份,其他学习任务都将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训练时间保持在每周三次及以上的啦啦操运动队伍仅占29%,大多数高校的啦啦操运动训练的时间和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2.3 北京市海淀区啦啦操运动开展对策研究
2.3.1 成立啦啦操专项协会,定期举办赛事
目前北京地区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固定的啦啦操运动赛事。可成立北京市大学生啦啦操专项协会,打造自己的品牌赛事,定期举办比赛,提高社会各界对啦啦操运动的关注度,增加啦啦操运动员与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以促进啦啦操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追求在扩大比赛规模,合理设置比赛级别及增加项目设置等方面做到更好。
2.3.2 加大啦啦操运动的市场化运作
国外啦啦操运动的市场化运作,与其自身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种经验值得借鉴。北京是座经济文化大都市,但是啦啦操运动的市场化运作还远远不够,还需大力发掘啦啦操运动表演的赛事效应和扩散效应。在打出啦啦操运动体育文化名片的同时,获得正当的商业利益,帮助解决啦啦操运动发展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最终实现利益和文化的共赢。
2.3.3 整合高校体育设施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海淀区高校分布较集中,教学资源丰富,但是不同高校所拥有的体育设施情况各不相同,有所差异。鉴于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可采取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来建立学区,在学区内,各个高校的体育资源对其他高校的学生开放,利用部分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为广大的啦啦操运动员打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2.3.4 增强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相比高校其他体育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啦啦操运动虽然在高校的发展迅速,但是在学生中间被认可与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上增加啦啦操运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相关知识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在课外,教师可以引导或者帮助学生建立啦啦操社团、俱乐部等,为其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中创造表演的机会,为啦啦操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做宣传,增加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进来。
3 结语
北京市海淀区高校拉啦啦操运动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内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啦啦操运动的接轨还未形成。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啦啦操运动的独特魅力,承认其价值与功能,但是在校园内开展不够广泛,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高校间的发展实力不均衡,整体水平较低。海淀区高校云集,人力物力资源丰富,啦啦操运动在高校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
[1]马鸿韬.啦啦操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庆如.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
[3]蒙茁芽.啦啦操运动在高校校园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0.
[4]胡湘.高校啦啦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思路[J].体育世界,2010,7.
[5]何玲,孟明亮.2008北京奥运啦啦操参赛队伍调查与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