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物源体系研究
2013-10-27翟晓薇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中心山东东营257000
翟晓薇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物源体系研究
翟晓薇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准中地区)侏罗系的物源体系及影响范围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邻层厚度比值法和声波时差法对准中地区进行剥蚀量的恢复,再对恢复剥蚀后的地层进行去压实校正。研究结果表明,准中地区1区块和3区块存在2个古梁和3个古沟谷,乌尔禾物源沿古沟谷由北向南搬运至莫西庄、莫索湾地区,而克拉玛依物源沿古沟谷经征沙村地区向永进地区搬运; 2区块和4区块存在2个古梁和2个古沟谷,克拉美丽物源受古梁的影响分为2支,一支控制了2区块的沉积,另一支则控制了4区块董1井区和董2井区的沉积。
准噶尔盆地中部;古构造恢复; 剥蚀量恢复; 去压实校正
含油气盆地的古构造研究对于建立古构造与有利储层发育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5]。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准中地区)包括4个区块(中部1区块、中部2区块、中部3区块、中部4区块),主要以隐蔽油气藏类型为主。由于受车莫古隆起及后期掀斜作用的影响,侏罗系顶、底及其内部区域性不整合广泛发育,这样使得对准中地区侏罗系的物源体系及其影响范围的认识十分模糊。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利用古构造恢复方法对准中地区侏罗系物源体系展布情况进行了研究。
1 古构造恢复方法的原理
1.1剥蚀量恢复
图1 邻层厚度比值法原理图
1)邻层厚度比值法 邻层厚度比值法基于如下原理[2],即在同一构造层内地层的沉积具有继承性和持续性,由此根据保存完整的相邻层厚度比值及下伏层厚度计算上覆层剥蚀厚度(见图1):
2)声波时差法 声波时差法基于如下原理[3]:由于岩石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标准指数关系并不因岩层遭受剥蚀而发生改变,因而可以通过对现有声波时差数据的统计拟合来建立一条标准指数曲线,在有剥蚀的地区,将不整合面以下的泥岩压实趋势线上延至古地表,则古地表与不整合面之间的距离为剥蚀厚度。
有关任一埋深的泥岩声波时差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Δt=Δt0exp(-ch)
式中,Δt0为地表未固结泥岩的声波时差值,μs/m;Δt为任一埋深的泥岩声波时差值,μs/m;c为正常压实曲线斜率;h为泥岩埋藏深度,m。
1.2去压实校正
地层不均匀压实对于古构造恢复精度影响较大,而埋藏深度是造成地层不均匀压实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是随地层深度增加,其孔隙度不断减小,地层厚度也随之减小[1]。地层孔隙度与其埋藏深度存在以下关系[4]:
f=f0(e-DH)
式中,f为特定深度地层的孔隙度,%;f0为地表初始孔隙度,%;D为地层压实系数,m-1;H为地层埋藏深度,m。
根据已钻井测井资料制作孔隙度-地层埋藏深度关系曲线图,得到各层系地层对应的初始孔隙度和压实系数,再利用平衡剖面分析软件2Dmove对各层系地层进行去压实校正。需要注意的是,参与去压实校正的地层必须是已进行剥蚀量恢复的地层。
2 应用实例分析
注: K为白垩系;J2t为侏罗系头屯河组;J2x为侏罗系西山窑组;J1s为侏罗系三工河组;J1b为侏罗系八道湾组。
图3 声波时差法示意图(沙3井)
准中地区侏罗系上覆地层厚度为3000~5000m,在工区西段表现为角度不整合,剥蚀量大;在工区东段表现为平行不整合,剥蚀量小。虽然工区内钻井数量较少,但地震资料覆盖率较高。因此,从地震资料入手,通过井震结合标定层位,运用邻层厚度比值法恢复地层整体剥蚀量(见图2),同时运用声波时差法恢复井点位置剥蚀厚度(见图3),再应用测井、地震资料求取压实系数对恢复剥蚀量后的地层进行去压实校正(见图4),由此得到准中地区西山窑组沉积时期古构造图(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准中地区在西山窑组沉积时期呈现“沟梁相间”的特征,物源体系主要沿沟谷展布:准中地区1区块和3区块存在2个古梁和3个古沟谷,乌尔禾物源沿古沟谷由北向南搬运至莫西庄、莫索湾地区,而克拉玛依物源沿古沟谷经征沙村地区向永进地区搬运;2区块和4区块存在2个古梁和2个古沟谷,克拉美丽物源受古梁的影响分为2支,一支控制了2区块的沉积,另一支则控制了4区块董1井区和董2井区的沉积。
3 结 论
(1)准中地区1区块和3区块存在2个古梁和3个古沟谷,乌尔禾物源沿古沟谷由北向南搬运至莫西庄、莫索湾地区,而克拉玛依物源沿古沟谷经征沙村地区向永进地区搬运。
(2)准中地区2区块和4区块存在2个古梁和2个古沟谷,克拉美丽物源受古梁的影响分为2支,一支控制了2区块的沉积,另一支则控制了4区块董1井区和董2井区的沉积。
注:N+Q为上第三系与第四系;E为下第三系;K2d为白垩系东沟组;K1h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K1q为白垩系清水河组;J2+J3为中上侏罗系;T2k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T1为下三叠系;P为二叠系。
图5 准中地区西山窑组沉积时期古构造图
[1]王敏芳,焦养泉,任建业,等.沉积盆地中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以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为例[J].新疆地质,2006,24(3):326-329.
[2]牟中海,唐勇,崔炳富,等.塔西南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J].石油学报,2002,23(1):40-44.
[3]曹强,叶加仁,王巍.沉积盆地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及进展[J].勘探技术,2007,20(6):41-46.
[4]郭秋麟,石广仁,米时云,等.盆地模拟原理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5]邓宏文,王红亮,王敦则,等.古地貌对陆相裂谷盆地层序充填特征的控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293-303.
2013-01-24
翟晓薇(1986-),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震勘探和石油地质综合方面的研究工作。
TE121.3
A
1673-1409(2013)10-0015-03
[编辑] 李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