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与运用方法研究

2013-10-27王国民丁兆忠夏兴宇

通信技术 2013年6期
关键词:模拟系统蓝军超短波

王国民, 丁兆忠, 夏兴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3部队,河南 洛阳 471000)

0 引言

作为军事训练转型中出现的新型专职扮演作战对手信息力量的部队—电子蓝军,其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面向对手,基于能力。为满足其在部队多样化训练任务中逼真模拟作战对手,以及其自身“独立成军”对通信指控保障的需求,亟需研究并建设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系统,为受训部队提供“靶标”。

1 美军战术互联网

美军战术互联网是将战场上各种数字化设备连为一体的指挥与控制系统,是美国陆军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在1994年“沙漠铁锤”演习后,美军为解决其三大战术无线通信系统(SINCGARS、EPLRS和MSE等)对数字化战场适应能力不够的问题,提出建立“战术互联网(TI)”的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在实现横向及纵向数字化信息网络互连的基础上,为战术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无缝的、安全的通信链路和通用数据通信平台。

战术互联网包括无线电、通信卫星和侦察卫星、电话、蜂窝通信技术、光纤及网络交换技术等设备,能传输数据、话音、图像和视频信息。按结构可分为上层战术互联网和下层战术互联网,以下层互联网为重点。上层战术互联网主要连接旅级以上的作战指挥单元,包括计算机网络和连接旅的传输网。下层战术互联网用于连接旅和旅以下作战单元,同样包括计算机网和无线电台。美国陆军战术互联网通过与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接口,与陆军作战指挥系统综合在一起,主要为旅和旅以下部队提供支持。美国陆军战术互联网的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与营和旅的战术作战中心局域网连接,可以让信息从士兵/平台级传至整个陆军作战指挥系统[1-2]。

构建战术互联网的设备分为通信系统与网络管理系统两大部分。其中通信系统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对FBCB2提供通信保障的系统: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和单信地道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系统增强项目/高级系统增强项目(SINCGARS SIP/ASIP);第二类是连接营与旅指挥所的通信系统:近期数字无线电台(NTDR)、“烈性者”无线电台(SPITFIRE);第三类是连接旅、师和军的通信系统:移动用户设备/战术分组网络(MSE/TPN)、旅用户节点、大容量视距无线电台、单信道抗干扰便携式终端、保密移动抗干扰可靠战术终端(SMART-T)。综合系统控制(ISYSCOM)是战术互联网的网络管理系统[3]。其网络体系结构与组织示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美军战术互联网的网络体系结构

图2 美军战术互联网组织层次

2 模拟方法与运用

通过仔细分析我军和美军的通信系统,其完成的功能大致相同,在频率范围、传输带宽等方面差异不大,只是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装备而已,从战术层次应用上来看,其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军在战术层次上的应用主要以卫星通信系统和单兵无线通信系统为主,而我军由于通信卫星资源不足,在战术层次上的运用,主要以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短波和超短波通信系统为主,这就带来其机动性能的不足。

2.1 模拟方法

考虑到训练任务的牵引与电子蓝军建设的水平,在模拟假想敌方面文中提出“精简式模拟”与“典型式模拟”两种方法。

2.1.1 精简式模拟方法

基本思路是立足我军现有装备模拟美军战术互联网。美军战术互联网所依托的指挥与控制平台主要有:指挥与控制车(C2V)、战斗指挥车(BCV)配置在UH-60“黑鹰”直升机上的A2C2S、通信助理参谋长/军官(G6/S6)车。

当前,我军的初级战术互联网装备模拟美军战术互联网装备无论从功能方面还是性能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宜采取“精简式模拟”。利用我军初级战术互联网,仅仅从网络互联能力方面,初步模拟美军师级战术互联网,需要配置的装备主要包括:野战地域网干线节点车3辆、初级战术互联网用户节点车3辆、无线电综合通信车3辆、通信管理车1辆、初级战术互联网网络规划管理设备1套、无人机升空中继通信平台1套。如图3所示。

图3 战术互联网结构示意

2.1.2 典型式模拟方法

基本思路是利用我军数字化师战术互联网设备从功能和规模上模拟美军数字化机步师战术互联网。在解决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从功能和规模上模拟美军数字化机步师战术互联网。

根据电子蓝军职能使命的要求,对其通信系统进行构建,结合其装备体系,按照“总体构思、由下至上、分级编配”的方式,以营为基本编配单位,从装备编配方面入手,拟定电子蓝军战术互联网编配方案。

依据美军数字化机步师可能担任的作战任务和通信需求,综合考虑其编制体制、指挥体制、作战特点等因素,电子蓝军战术互联网模拟系统的典型式模拟方法如下:

电子蓝军编配干线节点车12辆,保障完成骨干网的开设、各级指挥所入干线网;编配无线电综合通信车2辆,加入上级和组织本级无线电通信网,可与干线节点车互联,共同组成干线节点,也可作为“动中指挥”的主要手段。编配通信管理车2辆,用于全旅战术互联网的监控、管理和维护等。编配通信维修保障车 1辆[4]。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装备检测和维修。

电子蓝军编配升空平台,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各1套,保障重点方向作战营可利用其达成空中转接通信;车载式卫星通信系统编配电子蓝军旅,营级指挥所编配战略卫星支线网便携站与背负式卫星通信装备。营以下单位建立战术电台互联网。

营指挥车嵌入高速数据电台1部、超短波电台2部,连(排)指挥车嵌入超短波电台 2部,各坦克、步战车、直升机、作战平台嵌入超短波电台 1部。各营编配 1-2辆指挥车,各机动作战连配连指挥车1辆,特种作战分队(排)配指挥作业车1辆。背负式电台编配至营、连、排,营(连)配2-3部,排配1部。手持式电台用于指挥所内部、连、排、班短距离通信,编配至各直属分队、各机动作战分队等班以上单位。

2.2 运用方法

实战化的演练是“蓝军”存在的根本意义,战斗力的提高不外乎三个方面,先进的武器装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常态化战争实践,要切实提高电子蓝军战术互联网“扮真演像”等作战效能,确保其在复杂网络电磁环境下能够实现“扮像像、连得上、通得了、抗得好、控得了”,除了大力提高通信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外,必须通过在常态化的红蓝对抗演练中,摸清作战对手的装备性能、作战思想和常用战法,认真分析研究,从而找到克敌制胜的法宝。要经常组织我可能与作战对手在联合火力打击、联合封锁作战、联合岛屿进攻、联合保交作战、联合防空作战和联合信息作战等作战样式下对抗演练,找到与作战对手在不同作战样式、不同作战环境、不同作战编成和不同作战规模条件下的对抗规律,通过常态化的对抗演练,以提高我军对抗部队的作战效能,转变战斗力的生成模式[5-6]。

预期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系统将可具备如下功能。

可模拟我军通信部队的初级战术互联网。在平时的训练中可模拟我军通信部队的地域通信网、初级战术互联网以及战术互联网,奠定通信部队基地训练红军装备与战术运用的基础,积累经验,提炼战法,为训练水平的提高服务。

构建战术互联网。作战实体依托战术互联网这一支撑,可达成自主协同。发挥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系统的核心作用,可以构建战术互联网。能够与野战地域通信网、初级战术互联网、军事综合信息网、机动骨干通信系统、军用电话自动交换网、指挥专网、战术电台互联网、战略军用卫星通信系统、战术军用卫星通信系统互连互通;如图4所示。

与高速电台组网。可通过 ATM 交换机与具有E1口的特定的高速电台网连接,高速电台的数据速率远远高于普通短波超短波电台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通过其他的措施(跳频/扩频/跳时等)保证达到一定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高速电台在数传方面具有普通电台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高速电台网实现野战ATM交换机的联通,保障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

与短波、超短波电台组网。利用短波、超短波电台网实现两个用户节点的远近距离互通。战术互联网模拟系统与特定的短波电台可通过有无线转接控制器和战术电台综合入口设备进行组网。

3 结语

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系统一方面是电子蓝军扮演作战对手的需要,同时也可兼顾其“独立成军”遂行训练演练任务的通信指挥控制。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系统在引进实装难度较大的前提下,先行基于我军通信装备进行构建,经济可行,切合我军通信设备的发展现状。如何从工程技术上保证实现其各组成网系之间的互联互通,是下一步必须进行研究的重要问题[7-9]。

[1]阎谨.美军战术互联网体系架构研究[J].通信技术,2011,44(09):105-107.

[2]王海涛,刘海明.战术互联网的主要装备、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J].航空电子技术,2005(03):6-9.

[3]韩震.美陆军数字化师指挥控制系统构成及作战使用研究[S].北京:总装炮兵防空兵装备技术研究所科技信息研究室,2009:58-67.

[4]刘建中.机动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组织运用[M].武汉:通信指挥学院,2007.

[5]刘传辉,周新力,刘宴涛.战术互联网络体系结构[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8(01):43-48.

[6]高小玲.现代军事通信指挥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7]厉剑.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及技术浅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10):71-74.

[8]甘翼.无线局域网发展及军事应用前景分析[J].通信技术,2012,45(05):1-5.

[9]任帅,慕德俊,张弢,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02):54-56.

猜你喜欢

模拟系统蓝军超短波
基于VR技术的变电站三维场景设计模拟系统研究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上)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下)
你不懂“蓝军”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微电网模拟系统设计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基于ARM和Zigbee 的变压器试验培训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