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督教的文化贡献

2013-10-26赵淑阳

参花(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圣经基督教艺术

◎赵淑阳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重庆 沙坪坝区,400031)

马克思说:“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作为历时最为久远,分布最为普遍,影响最为深广的人类现象之一,宗教与人的世界紧密相关。人类文明的各个部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哲学思想到文学艺术,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从道德伦理到惯例习俗,从科学理论到音乐美术,无论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素质,还是个人的心态结构和行为模式,都同宗教有着起初浑然一体,尔后又相互渗透的关系。所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伴随着某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文化一定会成为宗教的产物[1]。而作为现在世界上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基督教,其历史悠久、蕴含丰赡,与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人类文化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基督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生活和信仰的活动的环境中。犹太教又是综合了两个相距较近、独立起源的不同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从两河流域文化中吸收了单一神概念,主神用七天创造了世界万物,以及大洪水的传说;从尼罗河流域文化中吸收了世界末日和最后审判的传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理论。公元一世纪,从犹太教发展出一个分支,信仰耶稣为拯救人类的弥赛亚,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于犹太教的宗教。

要讨论基督教的文化贡献,就得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根据大英百科全书,文化就是人类知识、信仰以及行为的融合形式,这种形式的存在要依靠人类的学习能力并代代相传。现简单从教育、艺术和建筑、文学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基督教对文化的贡献。

一、基督教在教育上留下的烙印

早期基督徒非常重视正规教育,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早期的基督徒都是犹太人,犹太民族一向有重视正规教育的传统[2]。为此在公元2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伊格纳修,一位安提阿教会的主教,敦促儿童学习《圣经》并学一项技能型的手艺,而学手艺的传统源于犹太人。二是早期基督门徒要履行传道的伟大使命。早期新归基督教的使徒入会,要通过教理的考评,采用的是“教理问答”即一问一答的教育方法,以此来为他们将来的洗礼和成为教会成员做准备。这种教理问答教学促成了正规的教理问答学校的成立。这种学校同时也注重文字教育,虽然教理问答学校以教授基督教教义为重点,但也教授数学和医学等学科。因此,“教理问答”学校提供的神学和文化教育,不仅培养了未来的教会领袖,也为现代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期基督教既不像犹太教那样局限于一个民族,也不像希腊和罗马的官方崇拜,只允许城邦自由参加,这种开放不仅仅体现于那些教会成员身上,更反映在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在预备成为教会成员的学校中,更是丝毫不带种族和阶层偏见,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种族背景的人都一视同仁,在男女同受教育上,也在罗马社会中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影响。现代普世教育的观念就源于早期的基督教。

我们现代的大学,其雏形就是修道院。公元528年在意大利的卡西诺山上成立了本尼迪克会的第一所修道院。除了日常的功课外,修道院还要求修士每日读书,为便于修士们收集各种书籍,本尼迪克会创立了一种精细的图书馆系统,藏书包括《圣经》、教父的著作、圣经注释以及希腊罗马作者写的非宗教书籍。在本尼迪克会修道院提供的学术基础上,第一批大学在12世纪和13世纪相继出现,1158年在意大利建立的博洛尼大学是第一所大学,其前身是公元425年由国王狄奥多西二世在君士坦丁创建的法律学校。之后,出现的第二所大学是巴黎大学。所以,一些史学家认为,20世纪的大学是“中世纪巴黎和博洛尼亚大学的直系后裔”。

除此之外,基督教还对义务教育制度、幼儿园、公立学校现代分年级学校的建立以及残疾人的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阿贝·埃普是一位牧师,他于1775年在巴黎开发了一种教学使用的手语,他的动力来自于他希望聋人能认识福音。1817年托马斯·加老德办了第一所美国的聋人学校,教他们能阅读、写作和交流,并能“听到”举得的福音。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基督教的产物。这都源于耶稣基督的教导与吩咐:“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9—20)

因此,肯尼迪和妞科姆说:“每一所你所看到的学校——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宗教性质的还是世俗化的——都是对耶稣基督宗教的一种直观的提醒。这适用与每一所学院和每一所大学。”

二、基督教在艺术和建筑上留下的印记

辛西雅在《基督与艺术》选集的前言中说:在人类历史中,从来没有人像耶稣那样,有那么多的诗歌赞美他,那么多的故事叙述他,那么多的画作描绘他,那么多的诗歌颂赞他;透过这些管道,人得以将内心最深的感触充分地表达出来。

是耶稣基督提供给了艺术崇高的题材。正如一位作家说过,上帝毫不保留地把他的独生子赐给我们,这样的信念“促使绘画艺术登峰造极”。世界上许多伟大的艺术杰作都有基督教的主题或背景,欧洲的大教堂名列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它们的启发大多来自耶稣。如果耶稣没有诞生,艺术所描绘的仅限于“有限的事物”,而不可能尝试在画布上或石头上捕捉“无限的神”,换句话说,如果耶稣没有诞生,世界历史文化势必会匮乏,无论在艺术、音乐还是在建筑上。

基督教对艺术和建筑的贡献主要在中世纪。早期的人们为了信仰不断地受到骚扰、监禁甚至杀戮,他们既没有机会也没有力量去从事艺术,但在君士坦大帝公元313年宣布基督教合法化之后,艺术在基督徒那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3],这些艺术大都出现在教堂里。

耶稣基督为艺术提供了最好的题材。用以《圣经》为题材的艺术装饰教堂,成为“贫穷和目不识丁的基督徒的《圣经》”。通过镶嵌画、壁画、彩色玻璃窗以及雕塑,大部分信徒学习到了《圣经》的内容。比如15世纪意大利弗洛伦萨画派的大师桑德·波提切利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而且很多描绘圣经人物和事件的教堂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直到今天仍作为艺术史教科书讨论和强调的重点,如《受难》就是一副在圣玛利亚安提普瓦教堂8世纪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是德国亚琛大教堂的一副浮雕。假如没有基督教,这些贡献将不会存在,文明将变得苍白。

在建筑方面,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欧洲大教堂的艺术风格,多受基督教的启发与影响。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皇家出资的豪华教堂多用华美的大理石和七彩闪烁的马赛克装点光辉灿烂的信仰国度,之后的穆斯林建筑,则更注重豪华的外观。13世纪下半叶时,罗曼艺术与繁荣了近一个世纪的哥特形式并存,许多建筑都以罗曼风格开始,以哥特风格竣工。特别是哥特式风格,给世界留下了巨大和持久的烙印。甚至有人说,哥特式建筑成为了基督教建筑的“语言”。现如今,每年有数以千计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游览欧洲这些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建筑物。这些回应充分证明受基督教影响的哥特式建筑的贡献。

三、基督教与文学

在文学方面,西方文学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发展都和基督教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中世纪早期出现的教会文学作品多是赞美诗和描写基督与圣徒生活的戏剧,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进行过这方面的创作。基督教继承了古典文化遗产,教会仪式中也“保存了作为一种崇拜秩序,一种思维结构和一种生活原则的基督教文化的丰富传统”。教会文学通过对上帝——耶稣基督的颂赞、对人类苦难和罪性的揭示、对世人得救与解脱之途的冥想,娴熟地运用象征、隐喻、寓言、夸张、拟人等表现方式,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朦胧境界。在《新约》形成期间及随后数百年,一批作家写出曾补新约叙事、改写新约人物的新约外传,从这时起到中世纪中期,一批为基督教创立了教义、教规的著名人物写出了富于神学意蕴和哲理深度的教父哲学。中世纪中后期,托马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家也留下了别具一格的哲学散文。

至于中世纪盛行的骑士文学,也是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在中世纪,骑士是受到崇奉的人,他不仅效忠于主人,而且也是教会的卫士、寡妇和孤儿的保护人。中世纪骑士文学的题材大多来自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诺曼人的民间英雄传说。最著名的有: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等,它们大多借基督教反对异教斗争的形式,表现一种寻求统一和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

基督教文学,特别是《圣经》在西方文学中的重要影响更是不言而喻。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从《圣经》中汲取营养,寻找素材。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6世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都取材于《圣经》。这两本名著处理的是第一个亚当,他把罪带进世界;第二个亚当是耶稣基督,他开启一个全新的创造。米尔顿的思想使无数人的生命得以改变,变得丰盛而崇高。由此可见,《圣经》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由此可以看出,基督教在人类的文化上有不可忽视甚至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它的地位及对人类的影响[4]。最后,我借用现代西方诗人兼思想者艾略特的一段名言来结束这篇论文:“一个欧洲人可以不相信基督教信念的真实性,然而他的言谈举止却都逃不出基督教文化的传统,并且依赖于那种文化才有意义……如果基督教消失了,我们整个文化也将消失。接着你便不得不痛苦地从头开始,并且你也不可能提得出一套现成的新文化来。你必须等到青草长高,羊吃了青草长出毛,你才能用羊毛制作一件新大衣。你必须经过若干世纪的野蛮状态。”

[1]T.S.艾略特.基督教与文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雷士离.基督教图文百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3]阿尔文.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4]王秀美.当代基督教宗教社会关怀[M].上海三联书店2006.12

猜你喜欢

圣经基督教艺术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