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遗”之传统技艺进行生产性保护的认识
2013-10-26谢欲晓
◎谢欲晓
(贵州省贵定县文化馆,贵州 贵定 5513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可以进行生产性保护和怎样进行生产保护已成为当前“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所谓生产性保护,笔者理解为即是一种带有生产性质的保护手段。与博物馆式、档案式的保护以及其他的保护方式相比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而言,生产性保护无疑是其最为合适的保护手段。
历史上,传统手工技艺曾经在人们的家居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生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从衣、食、住、行方面满足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多方面的需求,给人们的家居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诸种便利。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加强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与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息息相关。现在很多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于文化事业范畴,是一种单纯的“消费性”活动,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文化,这些文化可以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转化成为体现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使之重新融入现实社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最具文化延续性的保护。
笔者在从事本地区非遗名录保护工作过程中,认为建立在生产性保护基础之上的“非遗”是非常可行的。但怎样进行保护必须正确地对待。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必须牢牢抓住“保护”这一核心,在严格遵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及发展文化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中,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等特征,偏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应遵循的真实原则、生态原则、人本原则,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本色,这不仅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害,而且也会危害到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必须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将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创性决定了其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而恰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独特性与稀缺性使其具有了经济价值的增值性,成为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性的文化资源,并具备了进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资本的潜质。因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就必须以传统文化、传统技法为核心,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从中开发出更多适合于现代人需求的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实现了文化保护与经济的开发。
在当代社会避而不谈“非遗”经济价值是不切实际的。充分发挥其作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使它得到传承与保护。首先,对于具备参与市场交换、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项目,可以复兴其原有功能,实现价值,或者通过转化功能,提升价值。笔者所处地区的布依族有一种中草药秘方就已对其进行保护性生产,并取得了经济效益。
反之,一味实行“档案式”和“博物馆式”的保护模式,进而将保护“非遗”的文化属性与挖掘其经济价值和市场功能对立起来,长久而言会因为无止境的公共管理造成财政压力,最后流于形式。单纯给“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资金补助、兴建“非遗”展览馆等,则容易割裂与民众日常生活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天然联系,远离生产实践,进而也就失去了“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命脉。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向市场,有的甚至成为当地支柱性行业,“非遗”资源的经济价值挖掘和文化品牌再造日益得到关注。
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与其他的民族民间文化样式一样,传统手工艺项目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的经验和技术属于不见诸于文字的民间知识体系,其传承主要是通过父子、婆媳、师徒以及邻里等传授方式进行。传授方式保守,并因某种原因会失传,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在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其中蕴含的多方面的价值也需要重新认识和发掘利用,因此,对传统手工艺实施多种方式的有效保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保护时,需要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的保护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必须注意和研究其生产的性质,如何既保持传统技艺的独特性又不与生活脱节,如何利用传统技艺的原始性,结合手工艺规律特点进行技艺创新,但又不走唯经济利益论的发展道路,这些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我们非遗工作者深入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也只有回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进行合理的生产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真正实现文化保护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双赢,才能促进经济文化的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