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操取代广播操作为课间活动探究
2013-10-26林子棵林云峰
◎林子棵林云峰
(1.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市 300000;2.浙江省温岭市泽国派出所,浙江 温岭 317500)
课间操作为学生课间休息所采用的一种积极性调节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体质,还起到德育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变革,课间操体现出了一定的不足,例如广播操的单一化不再符合中小学生目前的身心特点,对全新的体育与健康观念的推广也极为不利。
武术操是将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体操节拍相结合起来的一种锻炼形式,其动作包括武术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和腿法等。武术操的特点是动作简单易学,武术操的运动量一般要比广播操的运动量要大,它可以通过让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较充分地活动起来达到锻炼的目的,以获得更好的健身效果。
一、武术操和广播操技术内容的比较
首先,在动作的形态上,武术健身操的动作选自武术运动,其形态多样,动作的幅度较大,身体的舒展性更强,并且具有武术当中最常见的含有攻防作用的动作;而广播操的动作以身体的横平竖直的移动和伸张收缩为主,幅度一般比较小,原地动作较多,主要以缓慢的节奏变化为主。
其次,两者的练习方法不同,广播操属于徒手操,练习时只是个人单独的锻炼,长时间的锻炼重复相同的动作,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产生厌烦的情绪。武术健身操中增加了两人之间的喂招和拆招等形式,学生之间可进行配对交手的对练,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
二、武术操和广播操文化内涵比较
武术操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武术,挖掘武术当中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技术动作。通过武术操的推广和开展,广大学生能够体会到练武之人所具备的热爱运动并且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够被武学精神感染,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国的广播操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中小学系列广播操的推出,丰富了学校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科学的锻炼手段发挥作用。
三、武术操与广播操作为中小学课间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现行广播操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存在一定的分离,具体表现在:第一,做完一套完整的广播操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时间短且运动量小,很难满足朝气蓬勃的学生的需求;第二,课间操内容过于单一缺少变化,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和抵触情绪;第三,厌倦情绪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应付了事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校园广播操的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
武术操是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合理创编的基础上进行推广的,长期的练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同时,武术操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体育现象,更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的反映。少年儿童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爱国情感产生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可以通过武术文化对儿童进行民族的教育和灌输。随着武术操的推广,校园武术操将在广大中小学更大范围内普及。
四、结论
1.武术操列为中小学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已经是水到渠成
广播操作为课间活动的唯一内容显现出来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用武术操取代广播操,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以及实践经验,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不仅能弥补传统课间操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不足,同时也能满足青少年追求新生事物的心理,使平常的被动应付变成积极参与,其实际效果必定非常明显。
2.用武术操比赛取代广播操队列比赛,更好地展现青少年风采
为更好地推广武术操,可以将武术操纳入课间活动的教育体系,组织专业体育教师进行讲授与指导,还可以在各个学校间广泛开展武术普及活动,将原有的课间操队列比赛改革成武术比赛,逐渐将武术意识渗透到学生们的心中。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校之间的重视,同时还可以展现当代青少年年轻活力的风采。这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武术操可以成为提高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一种热门方式。
[1]梁春雷.试论小学推广武术操的作用及意义[J].考试周刊,2007,29。
[2]于淼,张德胜.试论用武术取代课间广播体操的必要性和可取性[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3]林小美.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6。[4]谭晶,王维,徐辉丽,苏升平.论中华武术操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07。
[5]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
[6]赵庆江.第九套广播体操的特点[J].法制与社会,2007,04。
[7]黄衍存,蔡传民.新中国第八套成人广播体操的比较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1,01。
[8]单雨峰,罗军.校园广播体操的思考[J].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