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评判一名高校教师是否合格
2013-10-26郑太春覃引鸾
◎郑太春 覃引鸾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当前高校师资评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如何快速评判一名教师是否合格或优秀,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现有的评价方法多是通过年终考核,由院校人事部门为每位教师发一套项目众多,内容繁复的考核表。单位要求教师自己填写,再由所在系部或学院添加评语,得出结论,结果往往是千人一面,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因为考评工作做的不到位,使考评工作失去效果,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当前高校个别教师师德沦丧,爆出“艳照门”、论文“抄袭门”、试卷泄密等丑闻,严重地损害了所在单位的声誉,也损害了高校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还有一些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热衷官场、热衷商业,唯独不热衷教学工作。常规的自我评测往往流于形式,不能通过评测发现问题,提前起到警示作用。因此,我认为当前的一些教师评判标准需要反思,我们要从纷繁复杂的评测项目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面来,从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所必备的基本要素上对教师进行快速有效的评判。本人通过对高校常规的考核表进行分析归纳,再结合高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及高校教师的特点,总结归纳从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师生关系、职业观四个方面来评判一名高校教师。这种方法力求用最少的评价项目涵盖最多的内容,得出最有效的评判信息,希望能为高校师资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一、崇高的师德
我们知道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说道德需要个体的内心信念作为强制力量。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高校能否培养出具备扎实知识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大学生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情况下,高校教师肩负育人使命,坚守道德阵地,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在工作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又要担负育人的职责。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高校教师在这个阶段承担着传播文化、开发智能、塑造优秀道德品质的使命,他们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道德境界、理想信念等对大学生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这些决定了高校教师自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素养。
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与教学过程中首先表现为以诚为本,堂堂正正做人。坦诚正直是做教师的基础,古人言:“诚五行之本,百行之源”。教师为人师表,只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人品正,教出来的学生才能正直,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有用之才。
其次,高校教师道德素养不仅体现为举止文明、为人正派、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还体现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学生、诲人不倦,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仰和爱戴。《吕氏春秋·劝学》中曾经说过,“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而后尊矣”。具备高尚的师德、完善的人格,才能胜任教师的职位。教师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品质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深受教育,那么学生就会从心底尊敬老师,永远感激老师。
还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由阶级关系决定的。教师在高校教学工作中要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道德思想的侵蚀,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式下要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金钱至上是资本主义通行的道德观,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道德意识的重要内容。受此影响的人看来,有钱就有一切,“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各个方面都是领头的。”同时,资本主义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的功用就是:“对自己统治的粉饰或意识。”它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诱惑性。这也是少数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思想根源。所以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明辨是非,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大学生鉴别西方腐朽思想道德和一些旧的伦理道德残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
高校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地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想胜任高校教师工作,新教师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要有宽广的多学科知识,还应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及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
教学基本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只有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达到本专业要求的水平。高校教师要严谨治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高校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积极研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上传授知识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效果却千差万别。上课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是主体,但学生一样有思想,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机械地灌输,无疑是下下策。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古代孔子对自己的门徒的教学,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已也”,让他们“各言其志”,在一种宽松的气氛中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他在劝导门人诵习《诗经》时,即曾以一种平和商量的口吻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然后又不厌其烦地讲述学习《诗》的种种益处,从而使弟子们心悦诚服,自觉自愿地“步亦步,趋亦趋”。
学生们由于个人禀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孔子对他门徒的特点了如指掌,分析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他针对“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人而异来帮助他们共同健康成长。同时,孔子还根据学生资质的差别而分别施教。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孟子对此把握得更为细致,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 ,君子之所以教也。” 这些话都透露出古人在因材施教原则下对学生个性特点的注重和关切。作为当代的高校教师,我们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更应该重视和懂得如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三、善于和学生相处
现在的大学生多出生在1990年以后,多数家庭条件优越并且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们较少集体生活、较少与社会接触,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并且过于强调自我,缺乏团体意识。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往往不能冷静对待,容易走极端。这就对高校教师教育工作形成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有效地同他们交流沟通,引导他们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不要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教师不要动不动就以长者的身份自居训斥学生,这样做的结果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情绪的抵触和心理上的逆反,无助于教育教学工作。另外,高校教师在工作中要公平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眼光看待任何一个学生。
教师对于学生要充满热情,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对学生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予以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给予学生帮助和关怀,使他们乐意主动与老师交流,在交流之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调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意识到自己职业的崇高使命感,而投入大量的精力与学生相处。相反不关爱学生、对学生没有感情、不愿与学生交流的老师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
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区别于社会上其它职业的独特之处,是它不能经由“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的父兄子弟的技艺传承而自然完成。做一名合格教师不但要具备崇高的师德、关心爱护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而且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在于它是充满人生乐趣的职业。古代孟子把教育和人生理想结合起来,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和追求。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的话表明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师人生的幸福所在。孔子则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教师在传道授业过程中体验到的是人生的满足与充实,是生命魅力不知不觉的展示和醒悟。作为高校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毕业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自己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幸福,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乐趣,从而甘愿付出、无怨无悔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从事高校教师职业过程中要有一种使命感,教育教学工作是复杂的,要传授知识还要从多方面来影响教育学生,教师要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在学生教育上。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和强大要依靠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高校教师担任培养人才的重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兢兢业业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正因为有了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有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浓厚兴趣、有了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崇高使命感,教师才会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无怨无悔,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