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原因
2013-10-26都小莉
◎都小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出自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均可谓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的翘楚,其深刻的悲剧性也是同类“大团圆”式小说不能企及的。因此,对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成为当下学术界乃至市井流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杜十娘这位聪慧过人的绝代娇娃轻身自戕?则不由使人想到她和李甲在爱情上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爱情基础薄弱——一个情深似海、一个重色轻德
杜十娘命运多舛,十三岁沦落风尘,受尽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但她虽落沦下潦却依然抱着美好的希望等待真心有情人带她逃离苦海,所以她早有“从良之志”,只是七年来虽历过了多少为她“情迷意荡,破家产而不惜”的公子王孙,她却未曾动心。直到遇见李甲……
虽然我们不排除十娘看上了李甲的“俊俏庞儿”,但以她的天姿国色,大有“貌比潘安”的有钱公子追逐,再者十娘身怀万金,后半生生活本不必担忧,所以她看重的恐怕是李甲的“温存性儿”和在她眼中所谓的“忠厚志诚”。而李甲,面对十娘“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脸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即使见过世面的王孙公子都会“破家产而不惜”,更何况是“风流年少,未逢美色”的李甲,自然会对十娘百般讨好,殷勤备至。所以二人相处一年有余而至“情好愈密”“海誓山盟”也没有改变李甲“迷恋十娘颜色”的初衷,看来在李甲的心中在乎的不过是十娘绝代的声色,贪图的只是“朝欢暮乐”的糜烂生活,只是将占有十娘作为他独拥花魁,艳福不浅的荣耀,不然他也不会在孙富面前夸耀“此乃北京名姬杜十娘也”,足见李甲对十娘美好的心灵及品性了解甚少。当然被爱蒙蔽双眼的十娘对李甲的了解也不多,面对李甲为她赎身时表现出来的勉强和软弱,十娘并没有深入分析,只是凭着对他的深情以及从良的迫切而错选了良人。
可见,他们的爱情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深入理智的判断,没有《李娃传》中李娃与荥阳生之间的朝夕相处、日久生情;没有《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王美娘与秦重的彼此知重,共谋家业;更没有玉堂春与王景隆历经艰难万险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苦尽甘来。虽说荥阳生、秦重、王景隆也着迷于她们的倾国之姿,但更多的是对她们人品道德的欣赏和尊重。想那荥阳生最初虽也是被李娃的美貌吸引,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却是被她的善良和温柔打动。秦重将王美娘视作“神女”,并不知世间有烟花之地。比起李甲纯粹为貌而往的寻花问柳、为求青楼薄幸名而一掷千金不知要高尚多少。王景隆虽知玉堂春是风尘之人,却明白她的一片真心,为此敢与家庭决裂,其血性男儿的本色想必是李甲之辈望尘莫及。他们三对璧人之所以能修成正果是因为在经历磨难、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牢不可摧的爱情基础,而李杜二人即使在排开一切外部阻力的情况下结合在一起,他日一旦十娘人老色衰,那么李甲必定另觅新欢,依旧寻花问柳、眠卧青楼,寻找更年轻美貌的女子,十娘依旧难逃被弃的厄运,所以十娘被弃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当然十娘若与李甲相处日久,了解到李甲花心纨绔的本性,恐怕也会懊悔自己明珠暗投,所托非人。这样看来他们的爱情又怎么会长久?所以,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即使曾经海誓山盟,也依然敌不过岁月的剥蚀和时间的考验,最终依旧是悲剧。
二、为爱付出不同——一个全力以赴,一个保留吝惜
十娘虽沦落青楼,但她凭借美貌和智慧在红尘中求得了一席之地,可是七年的卖笑生涯使她对虚伪殷勤的富家子弟、颐指气使的王孙公子充满了厌恶,而初涉花柳的李甲倒是多了几分笨拙的可爱,于是十娘把李甲当成了救她出苦难生活的诺亚方舟,将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到李甲身上,为他不惜与老鸨决裂,与姐妹分离,带着自己多年的积蓄独自随李甲登上了归乡之路,凭她的智慧难道不知道如此冒险的孤注一掷是多么的不明智,为了爱,她决断了自己的后路,所以也就无路可退了。
而李甲对爱的付出就太吝啬了,哪怕是为十娘赎身这样的大事也只是碍于情面和出于无奈,因为赎身的整个过程是十娘独自与老鸨智斗的结果,归家的一切资费也由她一手包办,可以说十娘只是在一厢情愿的自己安排自己的美梦,也自以为李甲是那个能带她实现幸福的人,所以在十娘心中没有了李甲的爱就等于没有了一切。
李甲则不然,他有父母,有亲朋,有妻子,即使没有十娘他的生活也不会有影响,更谈不上损失,反倒会让他卸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包袱。更何况他到烟花柳巷本就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他追逐的美姬即使不是十娘也会是其她女子,他又怎会用心去了解十娘的真情,十娘只不过是他眼中的“名姬”而已。加之他又轻易夺得十娘芳心,就更加不懂得珍惜。倘使他像秦重那样省吃俭用一年才可一见花魁,恐怕他也会把十娘奉为“天神”;或者像王景隆那样历经艰难才抱得美人归,他也不会轻易放弃十娘;若十娘不将真心全撒给李甲而留有余地,那么也不会在得知李甲将自己转卖后而绝望轻生,可惜,在这杆爱情的天秤上,十娘加重了真情的砝码而不曾想过李甲是否会以同样的真爱回馈,如此深爱的男子却践踏自己的真心,心灵的极度失衡让她最终选择葬身鱼腹。
三、为爱心中存疑——一个隐瞒考验,一个轻信猜忌
哲学上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才是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恶劣,只要两人情比金坚,依然可以共修秦晋之好。只可惜在爱情上二人各怀疑心。这样的感情即使没有外部环境的阻扰,也会不攻自破。
当然,按十娘阅人无数的老练及多年在红尘中修炼的生存智慧,在确定终身大事前必然要进行仔细的斟酌和考验,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她没有选择好考验的时机。其实在李甲为她赎身前她就应该慎重考验,因为那时悬崖勒马还不晚。事实上她也考验了,只是每次都靠自己的智慧才使困难迎刃而解,说到底,考验只是十娘心理安慰的借口,她心中早已承认了李甲,不然何以时时伸出援手解救无能懦弱的李甲以及那段她自认为是“金玉良缘”实际上却是千疮百孔、苟延残喘的爱情?倘使十娘狠下心来考验而不自欺,也许李甲早就知难而退,既自认为李甲是自己的终身所托,就该将百宝箱之事和盘托出,何苦再继续隐瞒,难道十娘不懂不管是什么结果,自己都必须接受,她已经无路可退了吗?而且十娘对爱的期望太高,不允许掺杂任何物质的渣滓,难道她不明白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纸空文?手无寸铁的李甲没有经济基础又怎会抛家弃妻甘愿跟她过朝不保夕的生活?如果十娘早点将百宝箱的事告诉李甲,也许他们可以像李娃和荥阳生那样“别作浮居,苦心求学,金榜高中”,到时一心想求儿子光耀门楣的李父或许会感激十娘的督促和苦心而认她作儿媳。即使李家不承认,他们也可以像玉堂春和王景隆那样相依为命,相信凭借百宝箱他们此生也能锦衣玉食,吃穿不愁。甚至他们还可以像王美娘与秦重那样,靠百宝箱做点小生意,过普通平民的生活,依然是可以幸福的。只可惜十娘苦心孤诣地瞒着李甲,却让孙富的千金有了可乘之机,李甲在千金的诱惑下转卖了十娘的一片痴心,瞬间,十娘手中的万金也变得毫无意义,一心渴求的真情却没能经受住金钱的考验和诱惑,失望甚至绝望的十娘又怎会继续苟活于这个对她来说毫无挂念的社会?
当然,十娘的沉江也有李甲的多疑。初到教坊,李甲可能只是为了猎取美色,并无真心,只是“迷恋十娘颜色”而已,只是他脑中“婊子无情”的陈腐观念竟没有因为十娘“甚有心向他”的真情和朝夕相处一年的时光而冲淡。后来替十娘赎身听到柳寓春“烟花逐客之计”的建议时,他竟“心中疑惑不定”,还道“仁兄所见良是”。以其与十娘海誓山盟、耳鬓厮磨一年有余,却轻信别人而怀疑十娘,可见他的多疑。当然这在为十娘赎身之前怀有疑心也情有可原,毕竟十娘风尘七年阅人无数,又系六院名姝并不曾对任何有钱有势的王孙公子动过心,更何况只是太学生的李甲?只是经历了赎身风波之后,十娘对李甲之情历历在目,就连对十娘存有偏见的柳寓春都称赞十娘“此妇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可李甲却还是轻信只有一面之交的盐商孙富的挑唆。“兄留丽人独居,难保不逾墙钻穴之事”,听此,他“竟茫然若失”,一个萍水相逢的路人竟可以将李、杜二人一年多的感情毁于一旦?若不是李甲的多疑,孙富的奸计又怎么会得逞?若李甲真的相信十娘,那么当孙富污蔑十娘时,他应该怒目而视而非“移席问计”,倘若此,孙富还敢继续说下去么?所以当十娘的真情昭然若揭时,李甲才会“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请罪”,有论者说他是因为看到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后悔不已。若如此,他怎么不在十娘开始扔宝之前就“大恸”,何苦等到宝物都被撒掉过半时才大恸大悔。再说,布政使家应不乏钱财,不然他也不会在教坊大撒大用,可见他懊悔的是自己有眼无珠,疑心太重,不该怀疑十娘的真心,“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不明十娘计划的良苦用心,“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可不曾想,李甲破识真心之时,竟是十娘投江自尽之日,可悲可叹!试想,若是没有孙富挑唆,以李甲多疑的个性也必然会怀疑十娘的品性,因为十娘的倾国之姿不仅是男子梦寐以求的对象,更是那些窃玉偷香的好色之徒们垂涎的尤物。即使十娘忠心不二,但他日保不定出现个张富、王富之辈从中作梗,李、杜也依然会面临劳燕分飞的威胁,再说十娘也惯于考验,说不定哪日买个美女回来试探李甲,李甲本就风流成性,惯于追逐美色,也必然难过考验。所以二人也会分道扬镳,因为没有了信任的爱情太经不起打击,随时都可能面临破碎的危机。
除此,李甲对父亲态度的猜忌也是造成十娘悲剧的原因之一。李甲被父亲送到太学院指望有朝一日他能金榜题名,却不想他留恋烟花、盘缠用尽,在妓院一呆就是一年,世人都知“烟花无情”的道理,作为父亲的布政使得知儿子“留恋行院”,而“几遍写字让他回去”也是人之常情。李甲自己终日挨延,老爷在家发怒也自然是合情合理的,难道父亲担心儿子被逢场作戏的烟花女子欺骗不应该吗?再说老布政并不知道十娘的真心和苦心,也许他知道十娘对儿子的用心后他会成全十娘呢,像柳遇春那样对妓女存在偏见的人都称赞十娘“此妇有心人也,不可相负”,难道以老布政的智慧看不出十娘的真情?是李甲自己在心中夸大了父亲对其婚姻的阻碍而使得孙富“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帏薄之嫌”的危言耸听成为他摆脱十娘的“金玉良言”。倘使李甲带十娘回家,也许老布政见十娘的天姿国色,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也许会明白儿子的选择,况且当时社会上三妻四妾的王孙贵族大有人在。除了妻子需要门当户对,对妾的要求往往是容貌大于出身,所以同时代的名士钱谦益才会不顾江南缙绅的反对,坚决以迎娶正妻之礼纳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为妾,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冲冠一怒”甚至不惜“六军皆缟素”,才子侯方域与李香君也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难道这些家世显赫的名士家中就没有严父?他们面对重重阻力尚且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修成正果,更何况是不名一世,地位颇低的李甲。退一步讲,倘使老布政果真是个迂腐之人,拒不接受烟花女子作为儿媳,那么十娘手中的百宝箱或许会让十娘有机会进入李家大门,就像同时期的《金瓶梅》中的孟玉楼因为有钱虽是妓女也依然嫁给了为官的西门庆,而且明代金钱已经开始悄悄改变封建的尊卑等级观念,就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文若需因为拥有奇货而被拥至尊位。可见这一切都是李甲的猜忌心理在作祟,凭着他在心中的担忧和害怕而一意孤行地抛弃了十娘,辜负了十娘的真情。
总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女,而杜十娘沉江的悲剧原因更是世人经久不衰的话题,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美貌名姬选择轻身赴海,不可否认的是她的人格魅力为中华民族女性画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我们透过十娘的悲剧了解到古代女性普遍的生存境遇,从而更加重视和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1]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12
[2]周先慎.古典小说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
[3]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曹庆全.明代拟话本作品赏析[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12
[5]邹平.阅读女人—文学百年批评[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3
[6]任一鸣.抗争与超越—中国女性文学与美学衍论[M].九州出版社,2004
[7]周乐诗.笔尖的舞蹈—女性文学与女性批评策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杜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9]龚斌.情有千千结—青楼文化与中国文化研究[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10]林语堂.女性人生[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