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语为生》
2013-10-25
《短语为生》——张敏捷个展
展览地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
(上海莫干山路50号6号楼1层)
展览时间:至8月4日
张敏捷在2006年拍的《短语为生》是考察中国人群结构的一部影像作品。他用“短语”这样一个主题锁定一组人群的影像,尽管影像中的人职业不同,但从他们的口中都重复说着同一句话。因此,就《短语为生》本身而言,其实还有更多的“短语”等着张敏捷去拍摄,这种拍摄的结果是,用“短语为生”的大都是些基层人群。而作品成为一个社会的切片,在这个切片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生存状况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2013年,张敏捷应德国凯宾斯基青年艺术家项目(Kempinski Young Artist Programme)的资助,在德国以德国的人群结构为素材,完成了德国的《短语为生》影像作品。
本次个展是张敏捷回国后新的《短语为生》的首展,同时也展出2006年的旧作。
《濡湿》——摄影群展
展览地点:全摄影画廊
(上海莫干山路50号13幢2楼)
展览时间:至9月13日
“濡湿”这一并不常见的词汇作为此次展览的名称,可以指涉两种不同的状态,“浸没在水中”或者“开始被水沾染”。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有戴乐、顾铮、刘月、仇敏业、周宏斌等。“碑”是来自苏格兰的戴乐(Christopher Taylor)在特定时期拍摄的内容,它们基本上取景于中国黄河流域,无论在苏格兰,还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里,“碑”均是硬质的,用以记录已逝去之事物的媒介。顾铮的两张《无题》本身是干燥的,这在两点上得到体现:首先,影像上的噪点多且明显;其次,应当容纳液体的器皿内,湿感全无,而似乎将要射出液体的小雕塑尽管已在粗壮的石柱上蓄势待发,却难以为图像增添哪怕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水分。仇敏业的作品《什么人》,在此次展出的所有照片中显得最为“干燥”,而周宏斌的《水族馆》系列,锁住了最多的水分,跳到其中的兔子们,究竟正在体味“游泳的乐趣”呢,还是在忍受“呛水的悲怆”呢?这是悬浮在深处的哑谜。
《以史为鉴》——博蒙特?纽霍尔摄影作品展
展览地点:泰吉轩
(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6号云起时珍宝花园A1-8)
展览时间:至8月10日
博蒙特?纽霍尔Beaumont Newhall(1908年~1993年),世界摄影艺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史学家、策展人、摄影师和作家,他所撰写的《世界摄影史》被公认为是最全面且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全球绝大部分摄影专业学生必读的摄影史教材之一。博蒙特?纽霍尔从1937年开始筹划摄影史的梳理工作,并于1937年在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MOMA)筹划了极为重要的一个展览《摄影,1839-1937》,此展标志着主流艺术世界对摄影的接纳。1940年,纽霍尔进入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MOMA)工作,成为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摄影部的创始人,任现代艺术美术馆第一任摄影部主任,自此,纽霍尔正式步入了他的摄影艺术史学研究生涯,以此为契机,加之倾其一生的心血,最终,纽霍尔著成了摄影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著作《世界摄影史,1839年至今》。纽霍尔用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着摄影,发现并不断推出富有极强艺术思想的摄影师,收集并展览“现代派”摄影师的作品,他可谓是照片收集与展览的第一人,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摄影艺术得到公共认可的重要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