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3-10-25何玉清
何玉清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何玉清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以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临床患者5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 对其展开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 且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加检测结果逐渐升高(P<0.05)。结论 对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 对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诊断;病情评估
超敏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均为炎性急性期的一种反应蛋白, 并且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均为诱发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近段时间有学者指出, 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病与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以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 对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展开了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脑梗死临床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 分别抽取其中的56例和60例作为研究对象, 脑梗死患者中有男32例, 女24例, 年龄43~81岁, 平均(61.3±12.7)岁;健康组中有男34例, 女26例, 年龄42~80岁,平均(60.1±13.4)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研究对象展开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 并对比分析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不同脑梗死面积者、不同分型者的检测结果。
1.2.2 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后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 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 在-20℃条件下保存, 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采取免疫比浊法,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采取贝克曼免疫分析仪。
1.2.3 分型方法 本组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 而后同脑组织缺损评分结合, 将患者分成重型:31~45分, 中型:16~30分, 轻型0~15分。而后依照CT、MRI检查结果, 将患者按照梗死病灶大小分成大梗死灶:直径不低于3 cm, 累及2个部位;小梗死灶:直径在1.5~3.0 cm之间;腔隙性梗死灶:直径不超过1.5 cm。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进行表示, 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 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与健康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 经统计,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水平均较健康组高(P<0.05)。详见表1。
2.2 不同梗死灶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 经统计, 随着梗死灶的增加, 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逐渐升高(P<0.05)。详见表2。
2.3 不同病情程度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 经统计, 对这病情程度的增加, 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逐渐升高(P<0.05)。详见表3。
表1 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x-±s)
表2 不同梗死灶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x±s)
表3 不同病情程度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比较(x-±s)
3 讨论
研究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属于一种炎症时相反应蛋白,其同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发现,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健康体检者高, 并且随着脑梗死病灶的增加, 病情程度的恶化, 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也随之不断升高。这一结果对上述结论予以了证实[2]。
纤维蛋白原属于肝细胞合成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 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方面发挥作用, 进而对平滑肌细胞产生刺激, 诱发血管壁损伤, 致使内皮细胞功能发生紊乱。曾有研究指出,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 会诱发循环系统处在高凝状态, 进而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得到促进, 形成血栓,诱发脑梗死。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发现, 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健康组高, 且随着脑梗死病灶的增加, 病情程度的恶化, 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升高。这一结果充分表明, 纤维蛋白原对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而影响[3]。
综上所述, 超敏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临床上对其水平展开检测, 对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
[1] 黄景超, 骆原, 邹德惠, 等.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与LDL-C、FIB、CRP相关性分析.山东医药, 2010,50(8):73-74.
[2] 陆贤.急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新知杂志, 2010,20(5):492-493.
[3] 戴隽, 汤明荣, 陆燕, 等1.血中CRP、MPV、PT、Fg和PAgT联合检测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30(9):883-884.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