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使用”视角的农家书屋使用现状探析*
2013-10-24张必兰吴诗贤
张必兰, 吴诗贤
(重庆工商大学 a.图书馆;b.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7)
基于“有效使用”视角的农家书屋使用现状探析*
张必兰a, 吴诗贤b
(重庆工商大学 a.图书馆;b.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7)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资助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2012年实现了村村有的目标;以重庆市为例,从“有效使用”的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农家书屋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果;并指出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的方案和措施,为农家书屋的建设完善提供决策参考。
农家书屋;有效使用;调查;措施
农家书屋至2007年由中央八部委联合下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通知以来,以蓬勃的姿态在全国乡村展开。截至2012年8月底,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提前3 a完成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的任务,全国共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0 449家,投入资金180多亿元(财政资金120多亿元,社会资金60多亿元),共计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制品1.2亿张、影视放映设备和阅读设施60多万套[1]。建设从试点到轰轰烈烈、到大规模的验收、利好,农家书屋可以说在“接入”方面已经做到较好,但接入后的实际效率、受众的感受、对农村信息公平的贡献度等问题却逐渐引起广大管理者与研究者的深思,并逐渐成为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作为开展已有5 a的农家书屋,在收官之年,其研究项目却在2012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一枝独秀,获批资助项目就有5个,这在国家级项目的审批中是极为少见的情况,在引起图书馆界诧异的同时,也说明从包含政府在内的各个层面对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视。
1 问题提出:农村书屋的有效使用问题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群众阅读学习的需要,解决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建立在行政村、由农民自己管理、免费提供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及阅读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造福农村居民的公益性事业。从2007年发起至今,政府高度重视,在新闻出版署的牵头协调下,在2012年的收官之年,基本实现“农村书屋村村有”的全覆盖的良好局面。
在这样一个轰烈的建设过程中,笔者也接触了相关不少新闻报道、研究文献,以及基层的农村书屋管理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与媒体、管理层的积极、乐观甚至激昂的姿态不同,学界、特别是图书馆界的知名学者以及基层的受众却比较淡然。这不仅体现在有影响的农村书屋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在数量上,也不尽如人意;同时,在部分农村,人们并没有为免费送上门来的精神食粮而欢欣鼓舞、充分利用,反而体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漠然。在这样的落差和矛盾下,投入不菲的农村书屋的实际效用使用几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还是达到了一个双赢的效果?这可能是目前管理层和学者的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所在。
2 农家书屋之殇—“有效使用”究竟几何?
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它的有效使用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所在。实行“农家书屋”的目的保障农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增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换句话说也是为了填补信息鸿沟,保障信息公平,满足大众文化信息需求。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投资巨大,累计投入资金180亿,基本实现村村全覆盖。从接入这个层面上来讲可以说做的非常不错了。不是接入就能解决问题,必须引入“有效使用”的概念,接入并不能解决农村信息问题、公共需求问题、还应注重接入后的利用效果和社会影响,研究“有效使用”在村镇书屋之间、内部、边缘如何实现。
2.1 重庆市农家书屋使用现状
重庆市作为我国第四座直辖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它对城乡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视,这其中也包括对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的建设。截至2011年底,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共投入2亿多元,重庆市建成农家书屋9 699个、书刊外借点29 047个,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2]。
受重庆市教委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信息素养调查及培训》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转城新市民信息素养及促进模式研究》资助,项目组在2012.7-2012.8两个月对重庆市N区9家农家书屋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作为了解农民工以及农转城新市民进入城市之前的信息获取途径之一。
在调查过程中,对样本的选择是相对困难的事情,由于农家书屋分布的范围广,实地考察的时候不可能选取很大的数量,所以选择了操作性更高的配额抽样的方法,对其中一个街道的9家农家书屋进行实地调研。这个街道比较有代表性,下辖既有贫困偏远村落的农家书屋,也有从事特色农业村落的农家书屋,还有处于城乡结合地带,将书屋建于靠近或在镇上的农家书屋,这样3个层次比较有代表性,各类分别选取3家进行实地调研。
农家书屋面积:20 m2以下的书屋有4个,20~40 m2的3个,40 m2以上的2个。书屋大多建在行政村的服务中心,面积普遍偏小,有的书屋就是原来的会议改建,兼具会议和书屋两个功能,在重点样本的镇上建设的书屋,有近60 m2,宽敞明亮,有较好的阅读条件。
藏书量:在调查的农家书屋中(表1),藏书量超过3 000册有1家,占总比的11%;在2 000~3 000册的农家书屋有3家,比例为33%;在1 000~2 000册的农家书屋有5家,占总比的56%。在这些藏书中,大部分书屋的图书为2004年配置的图书,更新速度较慢,在翻阅图书的时候,有2个书屋部分图书上甚至灰尘较重。
计算机及网络:有2个书屋可以上网,其中一个与办公室共用一个modem,配置有计算机的书屋有3个,有1个书屋原来配置有计算机,但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使用且后期出现故障没有维修就一直闲置,所以目前真正具有可用、在用计算机只有3台。所有书屋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软件。
多年以来,人们对地质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很大改变,地质灾害经常发生。所以,应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科学地利用地质环境。在利用地质环境中,时刻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将人类自身行为与顺应和改造自然相结合,努力改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藏书结构概述:在调查的农家书屋中,藏书种类涉及实用技术(含种植、养殖、培训等)、科普类、医疗卫生类、休闲读物(小说、杂志等)、少儿读物、其他(如法律政治、经济等)。在统一配置的图书中,最高的种类为实用类图书,占总书量的38%,有的农家书屋此类图书更多,达到该书屋藏书的50%以上;其次为科普类、其他类图书和休闲读物,分别为20%、18%、11%;少儿读物和医疗卫生类图书较少,占总藏书量的8%和5%。
表1 农家书屋藏书量统计表
人员配置:在调查的农家书屋中,大多由村干部兼任,只有2家为大学生村官兼任。
总体借阅情况:农家书屋的整体借阅情况受当地的经济情况、经济结构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较大。在位于镇上的农家书屋,由于地处旅游区,大部分年轻人未外出打工,多在镇上的企业工作,且有一个小学在附近,因而借阅人数较多,年平均在1 000人次左右,其次是有特色农业支撑的村落,对农业技术类的图书需求较高,年平均借书人数在300人次左右,其他的书屋普遍在100人次左右。在借阅的覆盖度上,除个别农家书屋外,大部分农家书屋借阅人群覆盖面比较窄,多为村干部以及附近的少部分村民。
2.2 农家书屋“有效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考察农家书屋的“有效使用”主要从利用效果和社会影响两个层面来考虑。利用效果主要通过利用率或者借阅率来体现。从农家书屋总体借阅情况中可知,使用最好的书屋年均借阅率在1 000人次左右,一般的书屋年均借阅人数在100~300人次左右,这个数量对于总人数近24 000人的街道来说,覆盖的借阅人群不到5%。藏书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借阅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藏书质量的高低和被读者的利用程度”。[3]9个农家书屋总图书册数15 000册,图书的借阅率一般不到10%,个别书屋不到5%,甚至更低。
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农家书屋从建设至今,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个部门参与的程度来说,都是非常空前的。不仅在2012年实现了村村有的目标,很多书屋都还在不断更新图书和设备,并通过培训、评比等来推广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在针对农民对书屋的认知和使用上,新闻出版总署还发起了“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我的书屋,我的家”阅读讲演等活动来提高农民阅读的积极性。发起者以及管理层面可以说对农家书屋已经非常重视了,那么,基于使用者的农民本身,对农家书屋的知晓度如何呢?对100位村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并对几位村民进行深度访谈来了解他们对农家书屋的知晓度。在谈到对农家书屋的知晓度,即你知不知道附近有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时来干什么的,里面有哪些图书,是否阅读或借阅过其中的图书时,80%的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20%的村民表示知道农家书屋,可以借书,但未借过,也有20%的村民反映去借过书,在借过书的村民中有15%对借阅情况不是很满意,反应很多需要的书没有。
从农家书屋的使用现状以及利用效果等分析,总体来说其“有效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还需要大力提高,分析其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 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活动宣传等。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农家书屋管理方式上都还比较落后,不但没有专门的管理软件,处于手工登记的模式,在管理人员的配置上也多由村主任等干部兼任,村干部文化程度普遍不是很高,本身对阅读的积极性也不是很强,再加上其本职工作的繁重,真正投入农家书屋管理以及工作创新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另外,在推广上,虽然主管部门也推出了如征文、评奖等活动,但从其参与的人员看,辐射面还多停留在书屋管理软这一层面,无法更多的触动或者说搅动农民这一群体的参与意识和热情。
(3) 地点选择。书屋地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是否借阅的热情。在很多村,农家书屋基本上还是按照行政村来设点的,它的管理范围比较广,路程较远,这也是影响村民借阅的因素之一。
3 农家书屋,如何走出瓶颈之殇?
3.1 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走联盟的道路
具体做法如下:
(1) 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借助网络,搭建快捷便利的信息化服务模式。网络平台建设可以根据经费情况分步实施。可以先建设基于QQ群的便民服务模式,再在此基础上建设专门的信息服务门户网站。现在农村一个村小组里面有电脑和上网条件的家庭也不少,无上网条件的也可通过手机上移动QQ,从可实现性角度上来说,QQ群比较容易实现,投入不高,群人员除农村书屋管理人员、文化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感兴趣的村民以外,可以积极邀请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参与,以提供图书管理、咨询发布等专业服务。每个村根据村落分布设置多个QQ群联系员,群联系员及时反映村民需求,并将获取的信息及时宣传、张贴反馈给村民。
(2) 书目共享。无法实现的OPAC共享的情况下,可先用Excel表整合,上传到QQ群或网站以供查询浏览。群联系员在可将书目清单按需下载张贴在村小组,并根据村民浏览后反馈的需求,实现村民的需求调查和代借代还。
(3) 紧密联系图书馆,获取资源支持。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流动书车等方式就近、定期实现与农家书屋纸本资源的借阅援助;而农家书屋与高校图书馆的合作由于距离和时间的限制,从纸本图书这个角度支援的可能性不高,但可以参照定点、对口信息扶贫的方式,每年1~2次将本馆复本过期期刊充实到书屋里面。另外高校图书馆有强大的信息服务能力,可以提供信息咨询和电子类专业文献的传递,条件成熟时,还可以以“专家团”的模式到区县进行信息扶贫和决策支持。
3.2 按需配书
做好需求调研,由当地干部每年组织一次需求调查,一个组为点,选取小组长或一名志愿服务人员或其他村干部,按当地村民需求和当地的经济结构以及在家人员组成情况来配置图书,尽量避免运动性的集中配置,而后多年不更新的情况。
3.3 地点选择和人员配置
(1) 地点选取原则。人员流动大,村级服务中心是主要选择之一,农民办事等要到这里,另外还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一个地方是村卫生室或医务室,村民经常光顾,这类点一般也选择在交通要道旁,是一个人群流动大的点。偏远的组可以设置代借点,统一收集书单,代借代还,甚至可以在代借作少部分书籍展示,提高村民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要靠培养。
(2) 人员配置。建议由“文化人”担任,且这样的文化人要有热心,比如退休教师(包括原来的代课老师)、文化层次高的、村民以及医务所的医生或者走家串户的兽医、小组长、村干部都在考虑之列。
[1] “农家书屋”现状调查. 2598座“文化粮仓”惠鹰城农民[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2-10-31/121925479375.shtml
[2] 杨恩芳.农家书屋是农民学习的好载体[EB/OL].http:∥www.cqppb.gov.cn/ 2012-10-31
[3] 彭跃峰,夏杰. 高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0):86-89
[4] 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R].2007
[5] 李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0(1):104-107
[6] 姚秀敏,樊会霞. 基于SWOT分析的农家书屋发展战略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56-59
[7] 祝方林,周劲.民族高校图书馆面向散杂居民族信息服务研究——以恩施州民族乡的农家书屋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2(1):94-97
[8] 黄体杨.农村图书馆内源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2(6):41-46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Exploitation of Rural Libra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Effective Use”
ZHANGBi-lan1,WUShi-xian2
(1.Library,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2.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Rural library project is a kind of peasant-benefiting project sponsored by governments, up to 2012, all Chinese villages have their own library.This paper, 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exploitation situation and exploitation effect of rural libr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ective use” through spot survey data,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ibrary, advances specific improving plan and measur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ibraries.
rural library;effective use;survey;measure
1672-058X(2013)12-0076-05
2013-07-09;
2013-09-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XTQ004).
张必兰(1971-),女,研究馆员,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素养研究.
G258.89
A
责任编辑:代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