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线教育面临的四个文化挑战

2013-10-24陈志武

中国教育网络 2013年12期
关键词:题库挑战课程

文/陈志武

回顾2013年中国教育,最醒目的,是一个外来词MOOC。

如果说2012年是美国,或者说在线教育的元年,那么,2013年,就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元年。

2012年,以美国Coursera等三大机构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机构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一轮狂潮,也拉开了在线教育革命性的一幕。

2012年11月,投资分析机构CB Insight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教育类科技公司从风险投资那里获得了大约13.7亿美元的融资。在2011年一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这段时间里,教育类科技公司平均每季度融资额为2.94亿美元。

经过2012年的飞速发展,2013年,美国在线教育已经开始出现分化,MOOC三巨头已经分道扬镳。

Coursera在MOOC的道路上一骑绝尘,B轮融资高达6300万美元。目前已和四大洲的 107 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展开合作,为超过 550 万的学生提供 543 门在线课程。很多美国专家说,美国人做MOOC实际是为了钱,这种说法不一定对,但按经营性路线运营的Coursera毫无疑问已经拔得头筹。

另外两大巨头——Udacity与edX已经开始转型。Udacity 现在主要重心放到了科技行业的职前培训,为志在科技行业发展的毕业生提供在线课程。edX 则变成了非营利版的Coursera,目前它的主要注意力已经放到提供MOOC 开源平台和工具。

而在中国,无论是高校,政府,还是市场,则全面拉开了在线教育的大幕。

2013年5月,清华北大先后宣布加入在线教育平台edX,并开始建设自己的开发课程平台。8月,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共同宣布加入Coursera,同时宣布将建设自己的课程平台。与此同时,网易、百度、淘宝等均高调宣布进军在线教育,刚刚在美国上市的YY甚至高调转型在线教育平台,并陆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表1

与此同时,各类在线教育的全国性论坛,就举办了10余场,甚至场场爆满。2013年11月,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与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举办的相关论坛,原计划邀请500人,最后却来了800多人。

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的崛起,的确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

教育必须实事求是,接地气,不能盲目照搬西方

做MOOC,如何做好我们自己的MOOC,我们自己的在线教育,需要冷静思考。在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时候,更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而不是一味模仿。无论是MOOC,还是在线教育,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互联网问题。在这一次向西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汲取在教育发展上的一些失误。

2012年,教育部发布消息,幼儿园入园率超过64%,提前3年完成2015年入园目标,但入园难却突出地困扰着家长与教育部门,原因很简单。在当年制定政策时,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完全推给了市场。而这一政策制定的依据也是学习西方。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的确没有纳入义务教育,但其前提有两个。第一,80%的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不出去工作,一个人工作可以养活全家,纳税都是以家庭为单元的。第二,不崇尚过早的知识性学习与教育。这两个前提,在中国都是不存在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直接导致了中外在学前教育需求上的变化。在西方,80%的孩子不用上幼儿园,但在中国,80%的孩子需要上幼儿园,因为家里没有人照看,因为我们更重视早期的知识性教育。

因此,MOOC也罢,在线教育也罢,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注意汲取这种不加分析区别的学习与照搬。

如果说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那么,我们还将面临几个基本的挑战。

挑战一:缺乏诚信等中国式难题

MOOC的核心模式与灵魂之一就是开放学习,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免费学习,但如果需要证书,就需要付费,并经过认证。

这一点在中国可以复制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西方,80%的孩子不用上幼儿园,但在中国,80%的孩子需要上幼儿园,因为家里没有人照看,因为我们更重视早期的知识性教育。

美国大学的学位是自己管理,自己决定的,但中国不是,学校是没有权利的,是被严格管制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对于中国大学来说,MOOC更像一个理想。

那么,我们就放权给学校,可能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本世纪初,互联网兴起不久,我国就曾大规模开展网络教育,批准成立了67所网络教育学院,并给出了优厚的待遇:发的文凭与在校生的一样。诚信的缺失,很快导致这一理想政策的破灭。湖南大学一年招收10万名网络大学生,一时成为笑谈。因为文化差异,我们可以做到严进宽出,但却做不到宽进严出,只要把发文凭的权利下放给学校,这个权利就很容易被异化。MOOC也必然面临这种问题,一个阶段,恐怕还找不到解决办法,那么,我们怎么办?

一个小小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操作问题,也将直接导致美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挑战二:互联网在中西文化差异中的模式差别

互联网是技术,但也是一个与文化,社会制度等关联度极高的领域。20年来的互联网实践表明,在美国成功的互联网模式,在中国多半不成功,在中国成功的,在美国找不到。

比如在中国,新媒体,网络媒体的说法很流行,也有现成的案例,新浪,搜狐等等。但在美国,一说媒体,仍然是CNN、ABC等等,根本没有新媒体的说法。最典型的,莫过于淘宝了。淘宝开始完全学习模仿ebay、亚马逊,市场目标也是ebay。但今天的淘宝,在业务模式上与ebay、亚马逊完全不同,甚至是颠覆性的。淘宝80%以上的收入来自广告,今年甚至会成为中国第一,但对于ebay、亚马逊,超过80%的收入来自技术服务。更不要说支付宝,这是在中国缺少诚信文化的背景下才可能诞生的奇葩:因为怕被骗,卖家不相信买家,买家不相信卖家,于是就诞生了第三方支付——支付宝,这个让世界敬畏的虚拟大银行。

同样,在线教育的模式与形态,也不可避免地有浓厚的互联网特色,我们的模式,也必定与美国不同,是什么?我不知道,也无法预测,但可以明确的是,肯定会与美国不同。提醒积极参与者,不要躺在模仿的大床上睡觉,要有这个意识,具体的方向与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与探索中找到答案,也一定有答案。

挑战三:难以回避的功利色彩

MOOC是以开放,公益形式出现的,追捧的也是公益性质的,但随着其不断成熟与壮大,也必然需要走向商业运作,事实上,Coursera的一马当先就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

真正的发展,必然是市场化的,MOOC也罢,在线教育也罢。

在中国做教育尤其如此。放眼望去,中国的教育市场,几乎就是一个考试市场,哪里有考试,哪里就有教育市场。在MOOC的推动下,中国在线教育热闹非凡。但一年下来,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包括百度等大机构,几乎有点偃旗息鼓,并没有让人振奋,倒是一些小机构,蓬勃发展。目前类似MOOC模式的,最为兴盛的,是一些题库类服务。

考试是刚需,而做题是刚需中的刚需。所以近来出现了比较多的题库类应用,如猿题库、梯子网、快乐学、机智批改等。题库可以跟互联网的大数据、结构化结合,通过计算机的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用户做题和应试的效率。题库可以进一步往教师端拓展,包括考试、作业、备课等服务都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极可能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切入点,我几乎可以肯定,可能不高尚,但可以有效抓住用户,进入学习。

挑战四:在线教育必然要面对人性的难点

对绝对多数人来说,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相关研究表明,仅有 7% 的人能真正把 Udacity 之类的课程听完,而且他们之中很多已经拿到了学士学位。

即使是很功利的考试辅导类的课程,如考研辅导,用户学习的自主性依然比较差。中国教育在线开展的好课网就面临这个现实而残酷的问题。如何提升用户的活跃度依然是在线教育的一大难题。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我们很难想象工作学习一天后,还能不辞辛苦地在线学习,尤其是面对那些枯燥的问题和深奥的问题。

在线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但绝不是那么简单,这些挑战,一些是可以解决的,一些可能就根本无解,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顺应实际的需要呢?

无论有什么样的挑战,实事求是,结合中国国情、文化,找到中国的特色,这可能才是MOOC,是在线教育的中国之路!

猜你喜欢

题库挑战课程
“勾股定理”优题库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轴对称”优题库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轴对称”优题库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优题库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