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切片技术的交叉特征识别新方法研究*

2013-10-24舒海生余豪华张书宇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3年1期
关键词:切片交叉重构

舒海生 余豪华 张书宇

(①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②哈一机第17分厂,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自动特征识别技术[1]作为CAD/CAPP/CAM一体化研究的基础,是实现CAD与CAPP以及CAM之间的数据和信息自动传递与转换的理想接口。利用自动特征识别技术可以实现从CAD系统到CAPP系统之间数据和信息的自动、高效传递。

在特征识别领域,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如句法模式识别方法、基于图的方法、基于痕迹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凸壳体分解的方法、单元体分解的方法、混合的方法等[2]。通过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较好地完成孤立特征和一些常见的、简单的交叉特征识别,但往往存在着识别算法复杂,识别效率不理想等不足。同时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交叉特征和交叉特征较多的零件,以上的方法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运用实践上存在很大困难,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针对现有的各种特征识别方法的不足,本文在借鉴医学CT扫描成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切片技术的特征识别新方法。通过制定相关规则构造出一系列不同方位的切片,将零件实体模型的STEP文件中包含的特征几何信息转化为若干切片(切片序列)信息,这些切片(切片序列)信息中既包括了交叉特征中各部分的私有特征痕迹,同时又给出了交叉部分的局部“照片”。通过对这些切片(切片系列)的细致分析研究,如特征匹配、切片修正、特征重构等,将复杂的交叉特征识别问题转化和分解成多次的、简单的孤立特征识别问题,并输出各个孤立特征参数。

1 基本原理

1.1 特征分类

本文将零件加工特征分为孤立特征(零交叉特征)和交叉特征两大类。其中孤立特征分为4大类,即腔特征、槽特征、孔特征和台阶特征等。其中腔特征包括开放通腔特征、开放盲腔特征、封闭通腔特征、封闭盲腔特征等;槽特征分为一般通槽特征、一般盲槽特征、通燕尾槽特征、盲燕尾槽特征等;孔特征包括通孔特征、盲孔特征等;台阶特征包括通台阶特征、盲台阶特征等。孤立特征分类的定义及其特征参数,如表1所示。这里以一般通槽特征为例,其定义及参数表示如图1所示。

鉴于孤立特征与交叉特征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不同孤立特征之间相互交叉,造成孤立特征之间拓扑结构和信息丢失,从而形成了交叉特征。因此通过各个孤立特征名称及其内部技术参数、外部联系参数的输出,可以完成对应的交叉特征识别。

1.2 基本原理和步骤

针对交叉特征零件模型的STEP文件,利用切片技术提取其中包含的各种孤立特征和交叉特征几何信息,并将这些特征几何信息转化成对应的切片(切片序列)信息,经过特征匹配、切片修正、特征重构等,从而将交叉特征识别转化为多次的孤立特征识别,并输出各孤立特征参数。其基本原理和步骤如下:

步骤1:特征零件模型的 STEP[3-4]文件生成。由支持STEP(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标准的三维造型软件(如Pro/E、UG、CATIA等)设计出三维零件模型,并自动生成对应的STEP文件(* .stp)。

步骤2:特征几何信息的简化与提取。对生成STEP文件中的特征几何信息进行简化,保留其中必要的特征几何信息。并采用提取关键字的形式和自上而下的搜索策略模式[5],对STEP文件中的点、线、面、向量等特征几何信息进行提取,如:建立面、边、点等对应关系和面和边方程等,完成特征几何信息的提取。

步骤3:切片(切片序列)信息的生成与处理。首先读取特征几何信息中的凹边[6]信息,并按照相关规则对凹边进行成组,建立切片平面方程。其次保证切片平面方程沿对应凹边组起始点到终点运动,并保持切片平面运动方向与凹边组方向垂直。然后在切片平面运动过程中,切片平面方程与对应的面边方程相交,生成一系列切片(切片序列)信息,这些切片(切片序列)信息是以点集、向量集等形式存在的。最后通过对这些点集、向量集信息进行整理,从而完成切片(切片序列)信息的处理。

步骤4:特征匹配和参数输出。将得到的切片(切片序列)信息,与预定义特征库中的孤立特征切片(切片序列)信息进行特征匹配。

对于孤立特征,将得到的切片(切片序列)信息直接与预定义孤立特征库进行特征匹配。对于交叉特征,将得到的切片(切片序列)信息,与对应孤立特征库中的切片(切片序列)进行局部特征匹配,以便先识别出对应的孤立特征。若匹配成功,则输出特征参数,进入步骤6;否则,进入步骤5。

步骤5:切片修正。若该是进行第一次切片修正,则根据不同的凹边成组规则对剩余凹边再次进行凹边成组,检查并重新确定切片方程,从而生成新的切片(切片序列),并进行处理,进入步骤3,再次进行凹边成组等。否则,进行特征另处理,利用人机交互进行用户自定义,进入步骤6。

为简化处理和提高识别效率,这里取同一切片序列的特征匹配次数为二次。即如果该特征的第二次的特征匹配仍不成功或者无法进行特征匹配,则将该切片序列保留,不再进行特征匹配,直接进行下一步的特征重构。

步骤6:特征重构。首先判定整个切片(切片序列)信息是否处理完毕,处理完毕,则直接输出全部孤立特征及其参数;否则,进行特征重构。通过对经过特征匹配后剩余的切片序列(切片)信息进行切片(切片序列)重构,即去除已识别出的孤立特征对应的凹边组和切片(切片序列)上的点和向量信息,重新生成新的切片(切片序列)信息,并进入步骤4。

通过特征重构,可以逐步将交叉特征对应的切片(切片序列)信息简化为孤立特征对应的切片(切片序列)信息,并输出构成该交叉特征的各孤立特征名称和参数。这一步体现了利用切片技术实现交叉特征识别的本质与核心。

由上可知整个基于切片技术的交叉特征识别基本原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2 特征举例

文献[7]通过对常见交叉特征的研究,提出了由交叉特征引起的拓扑结构变化的3种类型:面融合、凹边损耗、面分裂等,并给出6类交叉特征实例。这里结合这六类交叉特征实例的具体尺寸,进行特征实例验证,如图3 Type 1到Type 6所示。

利用Visual C++6.0开发的基于切片技术的自动特征识别系统如图4所示。利用该系统经过特征几何信息简化与提取、切片(切片序列)信息生成与处理、特征匹配与参数输出、切片修正、特征重构等关键技术步骤,最终可得到以上六类交叉特征零件模型实例的特征识别结果。这里仅给出图3中Type 1的特征识别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以上交叉特征实例,不仅可以验证基于切片技术特征识别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还可以通过人工交互逐步扩大和丰富特征库信息,便于引入更多的交叉特征实例进行验证。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新方法的柔性,有利于新方法的发展,这也是新方法必然要求,可充实新方法的深度和广度。

3 结语

(1)提出了一种基于切片技术的交叉特征识别新方法,这是一大创新点。该方法可较好地完成包括孤立特征在内的交叉特征识别问题,是对现有交叉特征识别领域的一种新的尝试。

(2)新方法可以将各类特征识别问题简化成的一次、二次或多次的孤立交叉特征识别问题,可弥补现有常见的交叉特征识别的一些不足。

(3)该方法不仅使得整个交叉特征识别的原理易于理解,而且提高了交叉特征识别效率,简化了交叉特征识别难度,便于拓展。

同时,作为对新方法的初步研究,可能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本文只对其中的零件模型的STEP文件进行了研究。而直接针对CAD零件模型、其他标准格式文件(如IGES标准)以及曲面特征识别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1]高曙明.自动特征识别技术综述[J].计算机学报,1998,2(3):281-287.

[2]Bojan Babic,Nenad Nesic,Zoran Miljkovic.A review of automated feature recognition with rule- 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J].Computers in Industry,2008,59:321-337.

[3]Jung Hyun Han,Mujin Kang,Hoogon Choi.STEP- based feature recognition for manufacturing cost optimization[J].Computer- Aided Design,2001,33:671-686.

[4]ISO 10303 STEP Part203,Application protocol:Configuration controlled design[S].1994.

[5]王锐,张承瑞,刘日良.STEP中性文件的信息提取与图形显示[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23(9):117-1119.

[6]Emad S.Abouel Nasr,Ali K.Kamrani.A new methodology for extracting manufacturing features from CAD system[J].Computers&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6,51:389-415.

[7]Shuming Gao,Shah J J.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interacting machining features based on minimal condition subgraph[J].Computer- Aided Design,1998,30(9):727-739.

猜你喜欢

切片交叉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