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采巷道煤柱稳定性影响研究

2013-10-22董旭东

山西煤炭 2013年7期
关键词:煤柱塑性采空区

区段煤柱是保证相邻工作面回采安全的隔离体,起着隔离采空区和维护回采巷道的作用;它与回采巷道支护、维护成本、安全生产、煤炭资源回采率密切相关。本文以某矿实际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方法得出某矿不同开采情况下、不同煤柱尺寸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

1 煤柱宽度尺寸计算

1)工程概况:某矿现开采煤层为石炭二叠系煤层、结构复杂,含4-10层夹石,岩性一般为炭质泥岩、高岭质泥岩、粉砂岩。煤层厚度12.14m~23.43m,平均16.44 m。老顶为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直接顶为粉、细砂岩。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的采煤方法,采高3.9m,放煤厚度11.08m,采放比约1∶2.84,上覆岩层有侏罗系的采空区,工作面间煤柱尺寸45m。

2)煤柱尺寸理论计算:对于采准巷道的护巷煤柱,采空区间(空区侧)与回采巷道在煤柱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宽度为R0与R的塑性变形区,当煤柱宽度B小于煤柱两侧形成的塑性区宽度R0与R之和时,即煤柱两侧形成的塑性区相贯通时,煤柱将失去其稳定性,出现崩塌现象。因此,护巷煤柱保持稳定的基本条件是:煤柱两侧产生塑性变形后,在煤柱中央仍处于弹性应力状态,即在煤柱中央保持一定宽度的弹性核。对一次采全厚的综放工作面护巷煤柱,弹性核的宽度取两倍的巷道高度即可。故综放工作面护巷煤柱保持稳定状态的宽度为:

结合某矿的实情,将 h=3.6 m,λ=1.17,k=1.5~2,K=2~3,γH=13.8 MPa,Px=0,M=15.3 m,C0=2.05 MPa,φ0=55°带入上式,得某矿煤柱稳定状态的宽度B≥(30.1~32.9)m。

2 煤柱宽度数值模拟

1)模型建立:根据8106工作面及其邻近面的基本情况,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宽度的煤柱进行模拟,得出不同宽度煤柱(25m、30m、35m、40 m、45 m、50 m、55 m、60 m)的塑性区、应力、位移分布,确定能够维持煤柱和巷道稳定的煤柱宽度。工作面采空区采用完全垮落式处理。模型断面图略,模型尺寸及单元节点数目见表1。FLAC3D建模图略。模型底部为固定边界;顶部为自由边界,模型四周边界施加横向约束,纵向自由。再者,结合该矿地应力测量结果及模拟工作面布置方位(见图1),经计算可确定在模型X轴方向施加21.2~16.5 MPa的梯度应力;模型Y轴方向施加6.5~5.1 MPa的梯度应力;模型上部施加11.3 MPa的等效载荷,Z轴方向设定自重载荷。

2)煤柱稳定性的模拟结果分析。煤柱两侧巷道掘进后的煤柱稳定性模拟结果分析:a.煤柱尺寸对煤柱塑性区间的影响。根据煤柱两侧巷道掘进后的煤柱弹塑性区分布情况图,分析可知,巷道两侧塑性区宽度都为2 m;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巷道两侧及其煤柱的塑性区范围保持不变。b.煤柱尺寸对垂直应力峰值的影响。根据煤柱两侧巷道掘进后的煤柱垂直应力分布情况图,分析可知,巷道两侧的垂直应力峰值16.4~16.7 MPa;随煤柱宽度的变化,应力峰值基本保持不变。c.煤柱尺寸对巷道两帮与顶底板位移量影响:图2为煤柱两侧巷道掘进后的巷道位移分布,巷道的两帮和顶板位移量不受煤柱宽度的影响,顶板下沉量为150~158 mm,回采侧帮和煤柱侧帮移近量分别为86~90 mm和92~100 mm。

图1 地应力方位与工作面对应图

表1 区段煤柱数值模拟参数

图2 不同煤柱宽度巷道的位移

图3 不同煤柱宽度围岩弹塑性区分布

图4 不同煤柱宽度围岩垂直应力分布

图5 煤柱应力分布曲线

图6 不同煤柱宽度巷道位移

一侧采空时煤柱稳定性模拟结果分析。a.煤柱尺寸对煤柱塑性区间的影响:图3为一侧采空时不同宽度煤柱弹塑性区分布情况,结论如下:煤柱宽度25 m时,采空区侧的塑性区宽度17 m,巷道侧为6 m,煤柱中间弹性核区宽度2 m,弹性核区宽度较小。随着煤柱宽度增加,煤柱内塑性区范围减小。30 m煤柱时,采空区侧的塑性区宽度15 m,巷道侧为4 m,煤柱中弹性核区宽度11m,煤柱塑性区范围减小。煤柱宽度继续增大后,煤柱内塑性区的范围基本不变,弹性核区逐渐增大。模拟表明:煤柱的宽度存在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后,虽然煤柱更加稳定,有利于巷道的维护,但增加了煤炭资源的损失。b.煤柱尺寸对垂直应力峰值的影响。见图4和图5。当煤柱宽度较小时,煤柱应力曲线为单峰曲线,25 m煤柱和30m煤柱的应力峰值分别为49 MPa和44.5 MPa;随着煤柱宽度继续增加,应力曲线转变为双峰曲线,巷道侧煤柱应力峰值逐渐减小;当煤柱宽度达到60 m时,应力峰值为30.3MPa。由计算得到煤柱的极限抗压强度约为31MPa,当煤柱垂直应力高于煤柱的极限抗压强度时,煤柱将会失稳。煤柱宽度小于55m时,垂直应力远大于31 MPa,煤柱不稳定;当煤柱宽度达到55 m时,应力峰值31.3 MPa,煤柱接近于稳定状态;当煤柱宽度增加到60 m时,应力峰值28.5 MPa,煤柱处于稳定状态。现场煤柱宽度为45 m,煤柱应力峰值37.4 MPa,大于煤柱的极限抗压强度,围岩变形严重,若不采取措施煤柱不会稳定,容易引起邻空巷道围岩变形与失稳。c.煤柱尺寸对巷道的两帮与顶底板位移量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过程中,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跟踪观测,给出了不同煤柱尺寸时的巷道表面位移变化状况,见图6。不同尺寸煤柱的巷道表面位移量都较大,巷道变形严重;随着煤柱尺寸的增加,巷道表面位移也随着近似线性降低;煤柱宽度60 m时,巷道顶板下沉量、回采侧帮移近量、煤柱侧帮移近量分别为339mm、136mm、230mm,巷道位移量相对较小。

3 结论

1)由同宽度煤柱模型的弹塑性区、垂直应力、表面位移分布规律可知:煤柱宽度较小时,煤柱应力曲线为单峰曲线,应力峰值较高,巷道变形严重;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煤柱应力曲线由单峰转变为双峰,应力峰值逐渐降低,巷道变形量逐渐减小。

2)当煤柱宽度达到60 m时,煤柱巷道侧应力峰值28.5MPa,低于煤柱的极限强度,煤柱处于稳定状态。因此,若不采取措施,煤柱宽度达到60 m时,巷道和煤柱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3)依照理论计算煤柱宽度、数值模拟结果、现场实际宽度对比可知:单纯依靠煤柱宽度增加来保持回采巷道稳定性,由此造成煤炭损失巨大;故有必要保证回采巷道围岩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措施优化煤柱尺寸、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对于煤柱尺寸优化应从缓解煤柱的高应力状态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回采巷道本身的支护强度,提高其自身的维稳能力;二是改善煤柱的受力状态,缓解采空区侧覆岩运动对其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例如爆破切顶卸压,在顶抽巷中布置钻孔,利用爆破削弱采空区与待采区的顶板联系,缓解煤柱受力。

[1]陈炎光,陆士良,侯朝炯,等.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136-141.

[2]奚家米,毛久海,杨更社,王进锋.回采巷道合理煤柱宽度确定方法研究与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4):400-403.

[3]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及其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煤柱塑性采空区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硬脆材料的塑性域加工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铍材料塑性域加工可行性研究
石英玻璃的热辅助高效塑性域干磨削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
回风井底附近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探讨
建筑物下煤柱巷道穿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