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2012年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SCI论文计量学分析

2013-10-22邓珮雯

胃肠病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上海地区胃肠病载文

邓珮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信息资源中心(200025)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对文献进行定量化研究的一门学科,能从不同角度客观反映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1,2]。利用数据库中的论文和引文数据从宏观层面研究某一学科领域科学活动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可信度。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一部权威性的国际性、多学科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涉及包括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领域的206个子学科,较为全面地覆盖了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CI不仅能反映现阶段最新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还可通过揭示这些成果的被引用情况,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力,已成为对科学研究进行客观评价的有力依据[3]。近年来,上海地区作者参与发表的胃肠病学与肝病学SCI论文数量增长明显,本文对2008~2012年间发表的上述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了解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学术地位[4,5]。

资料与方法

一、发文和引证数据检索

应用 Web of Knowledge 5.8 检索平台[6],在“高级检索”中输入“CI=SHANGHAI”,以期检索得到所有上海地区作者参与发表的SCI论文;将出版时间设定为“2008-2012”,检索范围设定为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自然科学文献引文数据库,文献类别限定于Web of Science类别中的“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得到 2008~2012年间上海地区作者参与发表的胃肠病学与肝病学SCI论文。为避免数据采集时段过长引起的引证文献数据误差,所有数据均于2013年2月26~28日采集完毕。

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逐一浏览所有文献,从中筛选出第一作者来自上海地区的文献。应用Web of Knowledge自身的Analysis tool对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

结 果

一、载文情况统计分析

1.发文数和学科排名:2008~2012年上海地区作者参与发表的胃肠病学与肝病学SCI论文共计1522篇,其中上海地区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者1278篇(83.97%)。5年间上海地区作者发文数及其学科排名的变化见表1。学科排名定义:根据Web of Science类别,在所有上海地区作者参与发表的SCI论文所涉及的206个学科中,胃肠病学与肝病学学科的发文数所处的位置。

表1 2008~2012年上海地区作者发文数及其学科排名

2.文献类型:对1522篇论文进行文献类型分析,其中期刊论著 1038篇(68.20%),综述 95篇(6.24%),会议摘要 303 篇(19.91%),述评 43 篇(2.83%),信41 篇(2.69%)。对1278 篇论文进行文献类型分析,其中期刊论著910篇(71.21%),综述76篇(5.95%),会议摘要211 篇(16.51%),述评39 篇(3.05%),信40 篇(3.13%)。

3.发文作者:1522篇文献共有8166名作者,篇均作者数5.37。作者英文姓名因缩写而存在同名不同人现象,已根据作者单位予以核对、校正。5年间共有20名作者发文20篇以上,发文数排名前10位的作者见表2。

4.发文机构:分别对1522篇和1278篇文献进行机构扩展分析,发文数排名前3位的机构见表3。

表2 发文数排名前10位作者

表3 发文数排名前3位机构

5.期刊来源:1522篇文献分别发表于59本SCI期刊,其中32本载文10篇以上,5本载文100篇以上。载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见表4,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影响因子排名前10位期刊的载文量见表5。

6.合作情况:1522篇文献中718篇为合作性质,其中618篇为国际合作,合作者来自中国以外的38个国家或地区,71篇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作,29篇为与台湾地区合作。主要合作国家或地区见表6。

表4 载文量排名前10位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

表5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影响因子排名前10位期刊载文量(按影响因子排序)

表6 主要合作国家或地区

7.基金资助:1522篇文献中有1382篇分别获得1080种基金资助,排名前5位的基金资助机构见表7。

8.交叉学科:1522篇文献中有314篇分别与12个其他学科有交叉,交叉学科排名见表8。

二、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1522篇文献中有1014篇被引用,共计被引6943次,篇均被引4.56次。1278篇文献中有726篇被引用,共计被引5301次,篇均被引4.15次。51篇文献被引用超过20次,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文献见表9。

表7 排名前5位的基金资助机构

表8 交叉学科排名

讨 论

作为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SCI论文成为近年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8~2012年间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SCI论文的发文数、发文作者和机构、期刊来源、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的一般情况,并期望发现更多潜在信息。

发文数分析显示,上海地区作者(无论是第一作者还是参与者)发表的胃肠病学与肝病学SCI论文数量在2008~2012年间基本以每年10%以上的幅度增长(除2009~2010年全部作者发文数),表明上海地区在该学科领域实力非常稳健。然而在上海地区所有SCI论文的学科排名(即某学科论文的发文数排名)中,胃肠病学与肝病学论文始终在30位左右,表明该学科发展虽迅速,但在全部学科中所处的位置并无显著提升。

表9 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文献

文献类型分析显示,上海地区作者参与发表的胃肠病学与肝病学SCI论文以期刊论著为主,占发表文献总数的68.20%(1038/1522),表明原创性研究占主导地位。基金资助分析显示,在1382篇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中,排名第一的基金资助机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由该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发表文献总数的13.14%(200/1522),远高于其他基金项目,表明基金资助论文的总体质量较高。

作者分析显示,发文数排名第一的作者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兆申,其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总分亦居第一位。进一步分析发文数排名前10位作者的所属机构,发现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包揽了所有高产作者,表明这三家机构在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居重要地位。发文机构扩展分析亦显示这三家机构参与发表的论文占发表文献总数的95.53%(1454/1522),证实这三家机构是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的主要科研产出机构,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无论是全部作者发文数还是第一作者发文数均居首位。

期刊来源分析显示,1522篇文献分别发表于59本SCI期刊,占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全部74种SCI期刊的79.73%,表明上海地区作者参与发表的该领域SCI论文涉及的期刊范围较广。然而其中5本期刊载文量在100篇以上,合计占发表文献总数的50%以上(804/1522),表明这些论文涉及的期刊范围虽有一定广度,但同时呈现相对集中的趋势。在载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中,仅两本为该领域影响因子排名前10位的SCI期刊,即HEPATOLOGY和JOURNAL OF HEPATOLOGY,两者均为肝病学期刊。其他载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大多是该领域影响因子排名25位之后的SCI期刊,表明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的高质量论文不多,尤其是胃肠病学领域。该领域影响因子排名前10位的SCI期刊中,肝病学期刊的载文量亦占绝对优势。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认为上海地区胃肠病学SCI论文在总体质量上逊于肝病学论文。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中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肝病学领域如HBV、HCV感染相关研究开展较多,而胃肠病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相对较少有关。载文量排名第一的期刊是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其影响因子排名在该领域全部74种SCI期刊中居第32位。分析该期刊影响因子仅为中游水平,却能有如此高的载文量的原因,可能与其为国内期刊,国内作者投稿难度相对较低及其出版频率较高(半月刊)有关。

合作情况分析显示,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研究的合作地域范围不是很广,以美国、香港以及东亚邻国韩国、日本为主,占合作文献总数的44.71%(321/718)。交叉学科分析显示,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研究最主要的交叉学科为外科学,这与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本身即涉及消化内、外科有关。与病毒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交叉的文献很少,表明上海地区该领域的研究仍以临床研究为主。

被引频次分析显示,无论是上海作者参与发表还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文献,5年间篇均被引频次均达到4次以上,明显高于同期上海地区外科学领域文献的篇均被引频次2.74次,表明该领域文献在上海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7]。这一被引频次与同期中国作者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文献的篇均被引频次4.27次基本相当,但低于同期美国作者该领域文献的篇均被引频次5.40次,表明该领域上海地区文献的影响力基本反映了国内同期文献的影响力,但低于美国同期文献的影响力。

单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可反映其受同行关注的程度,较之期刊的影响因子更适用于文献质量评价[8]。5年间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文献是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医学遗传学教研室Zhang Xiaoying等发表的肝病学研究论文,共被引用75次。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文献中,发文机构为第二军医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者分别为4篇和3篇,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各一篇,比发文数排名前10位作者涉及的机构更多,表明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高产机构虽相对集中,但其他机构亦有高质量、高学术影响力的论文产出。徐伟民、范建高、郭津生、刘占举四位作者既是第一作者又是通讯作者,另有3篇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李兆申,李兆申和范建高两位作者同时进入发文数和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文献中,研究类型以循证医学研究和基础研究为主,根据研究主题,6篇为肝病学,2篇为胃肠病学,2篇为胰腺病学,表明上海地区该学科领域的优势主要在肝病学,胃肠病学领域的文献质量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2008~2012年间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SCI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在同地区所有学科的发文数排名中稳居30位左右,表明该学科领域在上海地区的综合实力很强,呈稳步发展态势。上海地区的学术三巨头——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在胃肠病学与肝病学领域占据显著优势,这三家机构拥有稳定的科研团队,发文数量居绝对主导地位,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和被引频次最高论文的作者均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从论文质量角度看,发表于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文献仍不多,高被引频次文献亦不多,篇均被引频次低于同期美国文献水平。从研究领域角度看,上海地区以肝病学研究占优势,能发表于高影响因子期刊,胃肠病学研究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总之,上海地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SCI论文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论文质量则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应加强胃肠病学领域的研究。

1 程刚,邹志仁.《情报学报》被引的定量分析[J].情报学报,2001,20(5):632-640.

2 Fu JY,Zhang X,Zhao YH,et al.Scientific production and citation impact:a bibliometric analysis in acupuncture over three decades[J].Scientometrics,2012,93(3):1061-1079.

3 汪亮.SCI与高校科研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0(4):33-35.

4 Bordons M,Garcia-Jover F,Barrigon S.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publications of Spanish pharmacologists in the SCI(1984-89).Ⅰ.Contribution to the“pharmacology&pharmacy”subfield(ISI)[J].Scientometrics,1992,24(1):163-177.

5 Bordons M,Barrigón S.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publications of Spanish pharmacologists in the SCI(1984-89).PartⅡ[J].Scientometrics,1992,25(3):425-446.

6 http://isiknowledge.com/

7 Plomp R.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umber of highly cited papers asan indicatorofscientificprolificacy[J].Scientometrics,1990,19(3-4):185-197.

8 付晓霞,游苏宁,李贵存.从2000-2009年我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据看SCI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J].编辑学报,2011,23(3):209-214.

猜你喜欢

上海地区胃肠病载文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上海地区居民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及参与行为研究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彩色防滑磨耗层技术在上海地区道路整治中的应用
5月胃肠病预防须知
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治疗价值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